古代沒有抑鬱症之名,但從歷代文獻中可以見到許多與本病臨床表現近似的描述,如《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多種疾病及其證候與抑鬱症有諸多相似之處,故相關內容散見於鬱證、百合病、髒躁、癲證等病證的記載之中。當代醫家則從不同角度闡述各自對抑鬱症病因病機的認識與實踐。
一、當代中醫治療抑鬱症的現狀
當代醫家大多將抑鬱症等同於鬱證,因而,將抑鬱症的基本病機歸於肝氣鬱結,進而可以發生肝氣乘脾、肝損及腎,氣滯痰凝、血瘀,因實致虛等病機變化;治療則以疏肝解鬱為中心。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四逆散、小柴胡湯以及甘麥大棗湯等成為臨床治療抑鬱症常用方劑。
二、關於抑鬱症證治的
(一)宣陽開鬱是抑鬱症證治關鍵
“陽鬱神頹”是抑鬱症的基本病機,神形兼病,神病為主,是抑鬱症的主要臨床表現。抑鬱症臨床表現雖然複雜,不出神形兼病之範圍,並且主要表現為功能活動呈現出抑制性的變化,其中神機頹廢是其特徵性的改變。而陽氣鬱痺,生髮異常是抑鬱症之病機核心。陽氣鬱痺,則生髮之機抑遏,表現為功能活動減弱。功能活動減弱的特徵是晝不能精,且至夜則不能寐。進而提出暢達陽氣作為治療抑鬱症的基本方法,通過暢達陽氣以求達到舒暢氣機,鼓舞臟腑氣化,振奮神機,寧神定志之目的。心為陽中之太陽,主血脈,藏神明,又為人身精神心理活動之總司。因此,通陽可以治心,治心可以調神。
(二)抑鬱症證治
以《內經》陽氣理論為指導,應用經方治療抑鬱症。在《內經》陽氣理論的指導下,緊密結合抑鬱症發病原理,創立宣陽開鬱,振奮神機之證治大法,形成抑鬱症證治的基本思路。
1、肝氣鬱結證:精神抑鬱,情緒低落,胸脅脹痛,痛無定處,納呆少寐,脘悶噯氣,大便不調,苔薄白或薄膩,脈弦。治法:疏肝理氣,解鬱安神。常用方劑:四逆散合茯苓甘草湯。
2、氣鬱化火證:性情低落,急躁易怒,失眠頭痛,胸脅脹痛,口苦而幹或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疏肝解鬱,瀉火安神。常用方劑:四逆散合梔子豉湯加減。
3、氣滯血瘀證:精神抑鬱,性情急躁,失眠頭痛,健忘或胸脅疼痛,或身體某部有發熱或麻痛感,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治法:理氣活血,解鬱安神。常用方劑:四逆散合三物白散、桂枝茯苓丸加減。
4、肝鬱脾虛證:主證:表情抑鬱,胸悶太息,急躁易怒或不言不語,入睡困難,倦怠乏力,便溏不爽,舌苔白膩,脈弦緩,治法:疏肝健脾,行氣安神。常用方劑:四逆散合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甘草乾薑湯加減。
5、痰氣鬱結證:精神抑鬱,呆滯寡言,胸部悶塞,脅肋脹滿,或表情淡漠,多疑善慮,或喃喃自語,或咽中有物梗塞,吞吐不得,苔白膩,脈弦滑。治法:理氣化痰,解鬱安神。常用方劑:《溫病條辨》桂枝半夏湯合滌痰湯加味。
6、痰熱蘊結證:精神抑鬱,煩躁不寧,面赤氣穢,煩躁失眠,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治法:清熱化痰,利氣瀉濁。常用方劑:小陷胸湯合礞石滾痰丸加減。
7、憂鬱傷神證: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懶動,或時時欠伸,或煩躁喊叫等多種症狀,舌淡,脈弦。治法:養心安神,解鬱悅志。常用方劑:甘麥大棗湯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8、心腎陽虛證:精神萎靡,情緒低沉,嗜臥少動,心煩驚恐,失眠多夢,面白無華,形神頹廢,陽痿遺精,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治法:溫補心腎,助陽悅神。常用方劑:金匱腎氣丸合桂枝甘草湯加味。
9、氣血不足證:久病或產後,精神不振,懶言懶動,少食少寐,面色無華,健忘多夢,舌質淡胖,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法:益氣健脾,養血安神。常用方劑:人蔘養榮湯合桂枝甘草湯加味。
(三)臨證注意事項
調神是抑鬱症證治的重要內容,調神首先要疏通陽氣,陽氣宣達,神機才能振奮。當然,強調治療抑鬱症應當重視暢達陽氣,振奮神機,並非否認其它病機的存在與治法的應用。相反,在此基礎上,同時應當重視審察兼夾證病機,適當給予治療。其次,需要重視陰精的謐藏,察其陰液之盈虧,陰液充足者,振奮陽氣為要;陰液不足者,養陰為先,陰虧者神無所藏,安神必以養陰為基礎。第三,安神藥物種類繁多,臨證需隨證而施,不可一味追求潛鎮,用之不當,反而影響陽氣之生髮,神機被遏,其病纏綿難愈。第四,重視大便通暢與否。
便祕是抑鬱症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保持大便通暢是抑鬱症治療過程中的重要臨床內容。大便的排洩以陽氣的鼓舞推動為動力,陽明胃腸的傳導下行是大便排洩的基本臟腑器官,因此,抑鬱症的便祕以宣暢陽氣,暢達氣機為首務,不可一味苦寒瀉下,雖可求得一時暢快,日後反而越發祕結,甚至連一瀉也難得。第四,堅持治療,不可隨意停藥。抑鬱症病程長,易於復燃,因此,需要堅持用藥,在臨床症狀控制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改為丸劑,方便長期服用,或湯劑1劑分2日服用。第五,注意服藥時間,一般而言,欲宣陽開鬱,調氣化痰,應當在早晨、中午服藥;滋補安神藥則宜午後、晚間服藥;和胃化濁,暢中調氣藥,則宜飯前服用。
抑鬱症的發病率與日俱增,其病機未知尚多;中醫藥治療抑鬱症雖有一定療效,但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如對中重度抑鬱症療效較差,故尚需不斷探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