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腰痛或腰臀部疼痛疾患。因創傷反應,血腫粘連,疤痕攣縮,筋膜變厚等,致使腰神經後外側支在穿過病變部位是受到‘卡壓’,故也為‘卡壓綜合症’的一種。由於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慢性勞損均可引起橫突周圍瘢痕粘連,筋膜增厚和肌腱攣縮,使神經血管束受到卡壓,引起腰、臀部疼痛,此即為腰三橫突綜合徵。
一般資料
腰三橫突綜合徵多見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或長期坐位工作者以及體形瘦長的中老年人。筆者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認為本病的治療從根本上需要如何解決神經不再受到卡壓,並且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使用小針刀術解除病灶周圍的粘連,以緩解對周圍神經的卡壓,再輔以推拿、烤電、拔火罐以及功能鍛鍊等治療方法。自2001年以來共治療此類病人218例,其中男149例,女69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8歲,平均45歲。經本法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治療方法
(一) 小針刀治療
患者取俯臥位,在患側腰三橫突尖部用1%龍膽紫作標記,然後在區域性做常規消毒。術者戴消毒手套,鋪無菌洞巾。按針刀四步進針法要求,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探至橫突尖內側先行縱行切割,再由內向外橫行鏟剝,然後沿橫突尖部的上下緣分別作輕微的斜切並進行剝離操作,感覺肌肉韌帶和骨尖間有鬆動感出針。術後鍼口用創可貼敷貼。
(二) 推拿治療(術後2―3天開始進行推拿治療)
1、患者俯臥,兩下肢伸直,術者立於患側,兩手掌或大魚際從第10胸椎平面起,自上而下反覆推、揉、壓、按脊柱患側的骶棘肌,直至骶骨的背面或臀部大轉子附近,並以兩手拇指分別反覆揉壓委中穴、承山穴。然後以相同手法治療健側,以患側為主。
2 、拇指在第三腰椎橫突處做於條索狀硬塊垂直方向彈撥,由淺到深,由輕到重,然後用拇指或肘尖在該處反覆揉壓、彈撥。
3 、沿患側骶棘肌自上按下捏拿,再用深沉柔和的滾法,上下往返治療,然後沿骶棘肌方向搓擦,然後配合腰部後伸被動活動,每天1次,連續治療7―10天。
注意:推拿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防止術後新的粘連形成,並且進一步鬆解區域性組織的粘連。(因為在盲視狀態下,每一位術者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三) 烤電、拔火罐及功能鍛鍊(此三項皆為輔助治療,具體操作略)
治療效果
所有病例均獲隨訪,最短6個月,最長3年。治癒:症狀完全消失,無腰痛及臀部疼痛感,共198例;基本治癒:久坐久站或重勞動時仍有腰部不適感,共20例。本組治療無任何併發症和副作用。治癒率:90.8%;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曹某某,男,47歲,建築工人,患腰疼5年,加重3個月,經多方治療,效果不理想,慕名前來就診。體檢:腰部右側第三橫突尖部壓痛明顯,區域性肌肉僵硬並出現條索狀改變,深壓疼痛難忍,並出現臀部放射痛。其餘情況均正常。診斷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治療:首先採用小針刀術治療,然後於第三天開始用推拿以及其它輔助治療手段治療,每天1次,連續治療8天后患者痊癒。
體會
腰椎具有生理前突,第三腰椎位於其頂點的中間位置,為5個椎體的活動中心,使腰椎前屈後伸及左右旋轉活動的樞紐。其橫突較其它腰椎為長,橫突所受牽拉應力最大,其上所附著的韌帶、肌肉、筋膜等承受的拉力亦大,故此處軟組織最易損傷。由於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慢性勞損引起橫突周圍疤痕粘連,筋膜增厚,韌帶攣縮等病理改變,使穿過肌筋膜的神經血管束手到‘卡壓’而出現症狀。
腰部的脊神經出神經孔分為前後兩支,前肢較粗,構成腰骶神經叢;後支較細,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內側支分佈於肌肉,外側支稱為皮神經。由於外傷後軟組織的撕裂、出血、肌緊張痙攣刺激或壓迫,影響神經的血供和營養,可使神經水腫變粗,並出現第三腰椎橫突周圍及臀部、大腿後側臀上皮神經的疼痛。所以本病治療的關鍵在於針刀術後再運用推拿手法及其它輔助療法對其進行掃尾治療以根除後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