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健康,這次要介紹的穴位是——湧泉穴,就位置而言,湧泉穴處於人體最底層的穴位,被人們“踩”在腳底,其位置雖卑微,但其功、用,是無人小窺的。做為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湧泉作為“生命的源泉”是當之無愧的。“湧泉”是人身保健之大穴,可調先天,運用好此穴,可治病養生。
生命之源,關乎存亡
湧泉穴是人體“先天之本”腎經的第一個穴位,腎經的經氣自此湧出,故有“湧泉”之名。就所有生命而言,水是生命的物質源泉,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可以活上一個月。但如果人不喝水,連一週時間也很難度過。體內失水10%就威脅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險,足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就經絡腧穴而言,腎在五行屬水,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亦有“水髒”之稱,湧泉穴又是腎經的精氣湧出之處,可以說湧泉穴是人體先天之本的源頭,那麼湧泉穴自讓而然就配得上“生命之源泉”的稱謂。
《玉龍歌》言:“傳屍癆病最難醫,湧泉出血免災危…”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井穴能洩熱,主要用於急救。湧泉穴居足底,極為敏感,反應很強,有開竅醒神之功能,中醫急救中湧泉穴放血,能開竅醒神,是治療神志突變,意識昏迷等陽實閉鬱之症的急救穴。
又有言“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人類的足底含有豐富的梢神經網以及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等器官,它與人體各系統組織器官有密切的通透性,而腳掌遠離心臟,供血少,腳溫低,易得病。從傳統醫學角度看,足少陰經斜走足心之湧泉,屬腎,絡膀胱。湧泉之名喻意:潺潺流水所起之處。精灸法具有鼓舞正氣,溫養經絡之功,最後灸湧泉穴,可以將經絡之氣引入腎經,使相火歸位,振奮一生之陽氣,可固本培元,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之效。
腎為元陰元陽之本,湧泉乃腎經之根,系生命之源泉,關乎人身之存亡,湧泉穴既能洩熱救急、又能鼓舞正氣,既能開竅醒神,又能安神助眠,所以運用好湧泉穴對人身有大益。
對湧泉穴的應用概述如下:
1、失眠
《黃帝內經》有言睡眠是“陰陽和得”的過程,清·陳世鐸《辨證錄》中論述:“人有晝夜不能寐,心甚煩躁,此心腎不相交耳。心腎之所以不交者,心過於熱,而腎過於寒也。”心在五行屬火,腎在五行屬水,心腎同屬少陰,少陰為陰樞,白天衛氣行於陽則寤,夜晚衛氣行於陰則寐,其行於陽二十五度從足少陰(湧泉穴)分出而行各髒,少陰陰樞不利可導致欲寐不得寐。
門診時,常常囑咐失眠患者睡前用泡腳,以鞏固療效,幫助安眠,實乃溫腎水,引心火下行,而安神助眠之意。眠淺,易受驚嚇者,配合丘墟;憂思難眠者,配合太白、三陰交;焦慮難眠,配合神門、足竅陰;早醒者,配合合谷、太沖。
2、腦供血不足
主張患腦病的患者常灸“湧泉”,他認為每天用艾條緩慢懸灸足底,可改善腦供血,預防腦功能退化,是防治各種腦病的理想穴位。腎主骨生髓,通於腦,《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有“病在髒者,取之於井”,灸湧泉可治腎的頑疾,是腎氣充足,精氣足,精生髓,神氣和,則腦竅健。艾灸湧泉穴,可提高記憶力,使人耳聰目明;配合百會穴,可以預防老年性痴呆;神經衰弱者,可配合中脘;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可配合神門穴。
3、調節血壓
湧泉穴可以調節血壓,現代研究中,湧泉穴應用較多的是藥物敷貼治療高血壓:有研究將吳茱萸研末,加蒜泥貼敷湧泉穴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取得滿意療效;也有用吳茱萸、牛膝等製成藥墊貼敷湧泉穴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湧泉穴不僅可以控制高血壓,也可調節低血壓。首先,湧泉穴居於足底,十分敏感,對治療各種眩暈、視物不清,有奇功;再者,經絡腧穴有雙向調節作用,不同的穴位組合,可以有啟用或抑制的功效,如低血壓者,配合足三裡、百會;高血壓者,配合絕骨穴。
4、兒科疾患
早在陳復正的名著《幼幼整合》中,便有:“凡小兒痰嗽,上氣喘急,有升無降,喉中牽鋸之聲,須引而下行,用生白礬一兩研末,少入麵粉米粉亦可。蓋生礬見醋即化為水,入麵粉取其膠黏故也。醋和做二小餅,貼兩足心,布包一宿,其痰自下。” 小兒稚陰稚陽,易寒易熱之體,實乃其脾胃嬌弱,腎氣不固之緣;兒科疾患歸根結底,系其脾胃嬌弱、腎氣不充;小兒乃新生之苗,切勿隨意用藥,以免影響生長。湧泉穴可促進小兒生長髮育,有益氣健骨之效。如小兒發育遲緩者,可配合絕骨、神闕;小兒易受驚嚇者,可配合丘墟;小兒遺尿者,配合氣海、關元;睡眠不穩,配合神門、足三裡;小兒體弱多病,可配合神闕、足三裡;小兒久咳不愈,可配合足三裡、膻中。
5、潮熱、烘熱
現代研究顯示,約75-85%婦女經歷“絕經過渡期”(即更年期)症狀,其中以“烘熱”為最主要症狀,影響更年期婦女的生活質量。
湧泉穴有引火下行之功,可用於緩解婦女更年期潮熱、烘熱等症狀。如易怒者,在臨床上常配合太沖、期門治療;焦慮失眠者,常配合三陰交、足竅陰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