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1、一般準備:

  系統的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瞭解全身情況,補充生理需要的水分、電解質等,並在術前和術中使用抗菌藥物。術前必須確認心肺功能是否能夠耐受手術,輕度心肺功能不良術前應糾正。凝血功能障礙也應在術前儘量予以糾正。

  2、保肝治療:

  對較長時間、嚴重黃疸的病人,尤其是可能採用大範圍肝、膽、胰切除手術的病人,術前對肝功能的評估及保肝治療十分重要。有些病變區域性情況尚可切除的,因為肝臟儲備狀態不夠而難以承受,喪失了手術機會。術前準備充分的病人,有的手術複雜、時間長、範圍大,仍可以平穩渡過圍術期。術前準備是保證手術實施的安全和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有下列情況時表明肝功能不良,不宜合併施行肝手術,尤其禁忌半肝以上的肝或胰切除手術:A.血清總膽紅素在256μmol/L以上;B.人血白蛋白在35g/L以下;C.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60%,時間延長大於6s,且注射維生素K1周後仍難以糾正。④吲哚氰綠廓清試驗(indigocyanogreentest)異常。術前應用CT測出全肝體積、擬切除肝體積,計算出保留肝的體積,有助於擬行擴大的肝門膽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功能評估。另外,糖耐量試驗、前蛋白(prealbumin)的測定等都有助於對患者肝功能的估計。術前保肝治療是必須的,但是如果膽道梗阻不能解除,僅依靠藥物保肝治療效果不佳。目前常用藥物目的是降低轉氨酶、補充能量、增加營養。常用高滲葡萄糖、人血白蛋白、支鏈氨基酸、葡醛內酯(葡萄糖醛酸內酯)、泛癸利酮(輔酶Q10)、維生素K、大劑量維生素C等。術前保肝治療還要注意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3、營養支援:

  術前給予合適的營養支援能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使術後併發症減少。研究表明,腸外營養可使淋巴細胞總數增加,改善免疫機制,防禦感染,促進傷口癒合。目前公認圍術期營養支援對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和手術死亡率,促進病人康復有肯定的效果。對一般病人,可採用周圍靜脈輸入營養;重症病人或預計手術較大者,可於手術前5~7天留置深靜脈輸液管。對肝輕度損害的病人行營養支援時,熱量供應2000~2500kcal/d,蛋白質1.0~1.5g/(kg·d)。糖佔非蛋白質熱量的60%~70%,脂肪佔30%~40%。血糖高時,可給予外源性胰島素。肝硬化病人熱量供給為1500~2000kcal/d,無肝性腦病時,蛋白質用量為1.0~1.5g/(kg·d);有肝性腦病時,則需限制蛋白質用量,根據病情限制在30~40g/d。可給予37%~50%的支鏈氨基酸,以提供能量,提高血液中支鏈氨基酸與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達到營養支援與治療肝病的雙重目的。支鏈氨基酸用量1g/(kg·d),脂肪為0.5~1.0g/(kg·d)。此外,還必須供給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於梗阻性黃疸病人,熱量供給應為25~30kcal/(kg·d),糖量為4~5g/(kg·d),蛋白質為1.5~2.0g/(kg·d),脂肪量限制在0.5~1.0g/(kg·d)。給予的脂肪製劑以中鏈脂肪和長鏈脂肪的混合物為宜。必須給予足夠的維生素,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如果血清膽紅素>256μmol/L,可行膽汁引流以配合營養支援的進行。

  4、減黃治療:

  對術前減黃、引流仍然存在爭論,不主張減黃的理由有:A.減黃術後病死率和併發症發生率並未降低;B.術前經內鏡鼻膽管引流(ENBD)難以成功;C.術前經皮肝穿刺膽道外引流(PTCD)併發症尤其嵌閉性膽道感染的威脅大。

  主張減黃的理由是:A.擴大根治性切除術需良好的術前準備,減黃很必要;B.術前減壓3周,比1周、2周都好;C.內皮系統功能和凝血功能有顯著改善;D.在細胞水平如前列腺素類代謝都有利於緩解肝損害;E.有利於大塊肝切除的安全性。國內一般對血清總膽紅素高於256μmol/L的病例,在計劃實施大的根治術或大塊肝切除術前多采取減黃、引流。普遍認為對於黃疸重、時間長(1個月以上)、肝功不良,而且需做大手術處理,先行減黃、引流術是有益和必要的。如果引流減黃有效,但全身情況沒有明顯改善,肝功能恢復不理想,擬行大手術的抉擇也應慎重。國外有人在減黃成功的同時,用病側門靜脈幹介入性栓塞,促使病側肝萎縮和健側肝的增生,既利於手術,又利於減少術後肝代償不良的併發症,可作借鑑。

  5、判斷病變切除的可能性:

  是肝門部膽管癌術前準備中的重要環節,有利於制訂可行的手術方案,減少盲目性。主要是根據影像學檢查來判斷,但是在術前要達到準確判斷的目的非常困難,有時需要剖腹探查後才能肯定,所以應強調多種檢查方式的互相補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