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沒有膽囊癌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與體徵應屬於“積聚”、“癥瘕”、“黃疸”、“腹痛”等範疇。中醫學認為,膽為“奇恆之府”,附於肝,與肝相表裡,它的功能以通降下行為順,與人體飲食的消化、吸收、傳化關係密切。凡情志不暢、飲食不潔、肥甘厚膩、蟲積砂石等,均可導致溼熱氣血鬱積膽腑,從而影響肝的疏洩和膽的通降。主要病因病機如下:
1、情志內傷:七情內傷日久,肝膽疏洩失職,膽氣鬱結而不行,肝血瘀滯不散,日久結成癌。《金匱翼·積聚統論》篇:“凡憂思鬱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
2、嗜肥酗酒:偏食肥膩之品,或經常過量飲酒,肥則滯陽生熱,酒能傷陰化熱,熱邪蘊遏成毒,熱毒內攻於膽,膽毒結聚不散,從而生成癌。正如《景嶽全書·論積垢》雲:“飲食之滯,留蓄於中,或結聚成塊,或脹滿鞭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為之積“
3、感受溼邪:外感溼熱,肝膽疏洩失職,膽氣鬱結不暢,膽液不得下洩,以致溼熱不能排除,從而蘊結成毒,日久成癌。《雜病源流犀燭》:“目黃者曰黃疸,以目為宗脈所聚,諸經之熱上薰於目,故目黃。”
總之,膽囊癌的主要病機為肝膽瘀滯,溼熱蘊結,涉及肝膽脾胃,龍以肝膽為主。膽汁鬱積日久,不通則痛,則右脅下脹痛或絞痛。溼熱交蒸,膽汁外溢,浸淫肌膚,則發為黃疸。熱傷陰津,則呈陰虧氣耗。熱傳心包,則神昏譫語。中醫治療本病則以辨證施治為主,中醫治療本病則以辨證施治為主,可辨證應用情志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氣功養生、經絡養生、起居養生中的一些方法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