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腫瘤是泌尿系統中常見腫瘤。對於早、中期的膀胱腫瘤病人,一般都會採取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方式包括3種,經尿道膀胱病損切除術、膀胱部分切除術、全膀胱切除術。
每種手術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作為醫生是根據什麼來決定手術方式的呢?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每種手術的適應證。
一、膀胱病損切除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當出現低分期、單發、分化好且非浸潤的癌腫,我們會採取經尿道膀胱病損切除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該手術適用於首次單發、小於3cm的表淺腫瘤;對於大於3cm的腫瘤,該手術雖然也可直接從根部切除癌腫,但切下來的組織很難從膀胱內取出,不建議行該手術。
二、膀胱部分切除術(Partial cystectomy)
膀胱部分切除術適用於一些腫瘤比較侷限,呈現浸潤性生長,病灶位於膀胱側後壁、頂部等位置,離膀胱三角區有一定距離的患者。膀胱部分切除術是用手術刀或高頻電刀在距腫瘤2cm處,將以腫瘤為核心的膀胱壁部分切除,將一些粘連組織一併切除。切除後,將膀胱邊緣縫合。
三、全膀胱切除術(Cystectomy)
膀胱全部切除後,必然會伴隨尿流改道。顧名思義,尿流改道就是指患者手術後尿液不從原先的尿道排出體外,從腹壁或腸道排出;或者將人工膀胱放在膀胱原來的位置,上接輸尿管、下接尿道,即通常所說的“原位新膀胱”。那麼原位新膀胱是什麼樣的手術方式呢?它是指醫生將膀胱切除後尋找一個“新的儲存器”來代替,通常醫生會擷取一段迴腸或結腸,將其和尿道及輸尿管吻合,這樣它就具有了儲存尿液的功能。
尿流改道術又根據術後人工膀胱的功能分為不可控性尿流改道和可控性尿流改道。不可控性尿流改道包括Bricker迴腸膀胱腹壁造口術和輸尿管面板造口術;可控性尿流改道為經腹壁造口的Kock迴腸膀胱術和原位迴腸膀胱術。Bricker迴腸膀胱腹壁造口術是將膀胱切除後,將一段迴腸拖出面板表面,然後做成造口的形狀進行縫合;輸尿管面板造口術則是將下尿道結紮後,直接將輸尿管拖出到腹壁,做兩個造口,它不通過迴腸或結腸,而是直接從輸尿管中排出尿液。
此外,膀胱腫瘤還可以行尿糞合流手術,即將輸尿管與結直腸吻合、造口,但由於易發生上尿路感染,需要佩戴糞造口袋等缺點,現已逐漸淘汰。
如何選擇手術方式呢?
一般原位新膀胱適用於年紀較輕,對自身形象有要求的患者,但其缺點是膀胱儲存尿液的量會減少,有時不能自主控制小便。膀胱全切迴腸膀胱適用於機體功能各方面良好者;膀胱全切輸尿管面板造口術則適用於一些年紀較大、機體功能各方面功能低下者。因此,具體的手術方式選擇還需要聽取醫生建議,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其實膀胱腫瘤的手術雖各不相同但卻又有相似之處,其目的都是通過切除病灶,讓大家健康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