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症患兒很多時候都會因為一些怪異表現遭受很多歧視,比如擠眉弄眼、搖頭聳肩、甩手點頭、踢腿扭動身體、愛說髒話等,嚴重的患兒還伴有喉頭作響,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哼”、“啊”、“咳”等異常聲音。隨著病症加重,孩子將多動、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甚至傷害自己。
一、發病原因
對兒童抽動症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認為有特殊素質的兒童,當有各種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動作時,易形成異常運動性條件反射。
二、發病機制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大腦運動分析器興奮性高,容易發生抽動性反應,尤其在具有特殊素質的兒童,當有各種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動作時,均易形成這類運動性條件反射,成為病理性惰性反應。開始可能是患者對某些刺激的反應,日久則成為習慣性抽動。
1、遺傳因素
短暫性抽動障礙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兒家族成員中患抽動障礙較多見,故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2、軀體因素
開始時往往由於區域性刺激而產生抽動。如眼結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吸鼻、面肌抽動。當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後,抽動症狀仍繼續存在。
3、體質因素
有抽動症的小兒,一般不安靜,對人對事較敏感,神經質,要求水準高,有固執傾向。並常合併一些心理性症狀,如頭痛、腹痛、不明原因的發熱、便祕、哮喘、遺尿等。
4、情緒因素
常與家庭有關,常見的因素如父母對患兒過高的學習要求,過多的責備,母親常有神經質,精神上不安靜。過多的干預使小兒發生情緒障礙,特別是焦慮和緊張等情緒,抽動即是心理上的矛盾衝突在運動系統方面的反應。家庭的爭執,父母離婚,親人死亡等。另外,還有人認為與患兒曾有過運動活動遭受限制的歷史有關,如父母對兒童安全過分擔心或早年的某些疾病限制了兒童的活動。精神上的刺激也可成為誘因。或患兒近期遭受意外事件如生病住院、遇見危險等。或患兒看緊張的電視、錄影節目,玩緊張的遊戲如打遊戲機等,抽動成為心理應激的一種表現。這一因素在短暫性抽動障礙中起主要作用。
5、學習理論
開始時的抽動可能是出於條件性的逃避反應,如眼中有異物而眨眼,或學習其他人的某些生理缺陷或病態,後來由於外界的原因起到了增強作用,以致形成了習慣性抽動。
三、兒童抽動症的症狀
抽動症的表現通常在2-15歲間發病,男性較女性多,比例為3:1。
1、簡單運動性抽動
如眨眼、歪嘴、點頭、噘嘴、吸鼻、伸舌、臉部肌肉抽動、搖頭、聳肩、彈指等交替發生。
2、複雜運動性抽動
如扭頸、搖頭、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動等;眼球轉動、面部的抽動而引起的某種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種姿勢。如突然伸手拍人、觸碰傢俱、打自己身體或肌張力障礙姿勢如旋轉、蹦跳、挺身或彎曲腰腹部。
3、簡單發聲性抽動
如不斷地清嗓子、咳嗽、發出“吭吭…”“啊啊…”等不自主的尖叫聲。也可表現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聲音。
4、複雜發聲性抽動
重音不當或不斷口出穢語,出現一些複雜的句子,也有的表現為重複、刻板的完整語句,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績下降。
有的抽動症患兒會出現自殘的行為,比如拔眉毛、拔頭髮的情況,嚴重的還會拿刀片劃傷自己的手腕。
四、兒童抽動症的危害
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範圍逐漸擴大,會產生一些的情感體驗,如榮譽感、責任感等。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是抽動得不到控制,會嚴重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
經常不自主地抽動和發聲,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日久則影響記憶力,造成學習落後,成績下降。抽動症患兒經常口出穢語、撒謊、逃課,且性格暴躁,易與同學吵架打架,對於正在成長階段,尚無獨立意識的同齡人來說,容易模仿,養成不良的習慣,甚至形成失衡性格。
曠日持久的病痛,使許多抽動症患兒父母百般困惑甚至互相責備,長期高強度的壓力、自責以及社會隔離,導致抑鬱、焦慮,最終引發婚姻破裂。
抽動症患兒如果能及早接受正規系統的治療,病情是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年齡越大治療的難度就越大,恢復的程序就越緩慢,希望抽動症患兒家長能夠認識到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