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楊國旺

  類癌又稱嗜銀細胞瘤,此種細胞來源於胚胎神經嵴,廣泛分佈於消化道,能產生多種肽胺類激素。是一種低度惡性、生長緩慢、預後相對較好的惡性腫瘤。因其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部分病例在臨床上可出現類癌綜合徵。腫瘤分泌過多以5-羥色胺(5-HT)為主的生物活性物質,引起面板潮紅、腹瀉、哮喘和心瓣膜病變等表現。
  什麼是類癌?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起源於人體內分泌器官或細胞的一系列腫瘤。1907年,Oberndorfer醫師發現一侵襲低下的上皮樣腫瘤,認為這是一種類似於癌的良性腫瘤,將其命名為類癌。到1929年,他發現並不是所有類癌都是惰性的,有些類癌發展迅速並可以發生轉移,而「類癌」這一名稱已在臨床醫師中廣泛使用。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根據腫瘤的組織病理學特徵對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進行分類,並在2010進行更新。所以,類癌目前命名為神經內分泌腫瘤。

  類癌是不是癌?
  先來說說癌症與腫瘤有什麼區別,再來明確什麼是癌症。
  癌症和腫瘤這兩個詞經常通用,一般情況下沒太大問題。一定要糾結的話,這兩個詞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腫瘤的關鍵詞是“固體”,癌症的屬性是“惡性”,所以惡性固體腫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腫瘤,良性腫瘤不是癌症。

  用數學公式來表示的話:


  腫瘤 = 良性腫瘤 + 惡性腫瘤
  癌症 = 惡性腫瘤 + 血癌

  類癌又叫神經內分泌腫瘤,那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不是癌?
  類癌是不是癌,要看腫瘤組織的分化程度。如果分化好,其生物學行為是良性的,那就不能稱之為癌;如果是惡性的,那就是癌。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類癌都是癌,最終還要看病理報告的結果。
  直腸類癌外科手術還是內鏡治療?
  隨著胃鏡和腸鏡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在早期可以被發現。早期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限定於≤25px,G1期且無肌層浸潤和遠處轉移風險的胃、十二指腸和結直腸內分泌腫瘤。內鏡下切除是早期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最佳治療方法。超聲內鏡可以準確定位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明確腫瘤浸潤深度,使得內鏡下腫瘤完整切除率和安全性明顯提高。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可以完整切因此,內鏡下切除已成為早期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有效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