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臨床心理科 主治醫師 武雅學

  一些有抑鬱症或睡眠障礙的患者常常會向我諮詢,我這個病到底是用藥好還是不用藥好。也有一些人會公開表示不想用藥,只願意接受心理治療。或者認為心理治療沒有用處,不吃藥不可能治得好。而這樣的誤解其實就連精神專科醫生自己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過去,相當一部分精神科醫生在工作是分成“兩派”的——生物學派(佔我國內地的主流)更傾向於藥物治療,並不承認心理治療的作用;而動力學派則更傾向於對患者的心理動力的探索,以至於會將幻覺妄想也看作是內心的投射加以分析而拒絕給予藥物治療。

  當然,越來越多的精神科醫生開始學著“兩條腿走路”,同時接受精神藥理學和心理學的培訓並在工作中運用多重技術綜合施治,這會給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復途徑,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兩種治療各有什麼作用呢?

  1、藥物治療:

  精神類藥物主要是一類可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化學遞質,從而改變人的大腦的思維活動的藥物。聽起來挺嚇人的哈!好像藥物可以控制人的思維一樣。其實不然,因為現在的醫學發展還沒有那麼精確到找準哪根神經代表著你在想什麼。藥理學家只是發現了,類似抑鬱症的抑鬱情緒、精神分裂症的不安全感等等這樣的背景心態與五羥色胺、多巴胺等化學遞質有關,用藥物相應提高或降低相應遞質在中樞神經纖維的突觸間隙間的濃度時,這種背景心態就會被改變,相應的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幻覺妄想等就可以緩解。其他各類藥物的研製原理也是如此。所以,各種抗抑鬱劑、抗精神病藥、情感穩定劑、抗焦慮藥等便應運而生。

  所以,藥物是跳過了產生情緒的外部原因,直接通過化學的方法來改變腦功能。一些患者可以很清楚地告訴我服用了藥物後的感受——那些讓自己心煩的事還在,但是自己低落的心境卻被藥物給生生地提起來了。在傳統醫生眼裡,這樣的治療就算到位了。“過去,你深陷在抑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現在我已經幫你拔出來了,解決你生活中剩下的爛攤子就是你自己的事了。”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在當代都市人群中其實是大部分)患者,即便情緒改善了,生活中的很多困擾還是沒法解決。我會做這樣的比喻:生活的很多困擾,包括一些患者自己的性格基礎本身就是會產生抑鬱情緒的,就如同一片會滋生雜草的沃土一樣,抗抑鬱藥就像是除草劑,雖然除掉了草,但只要這個性格還在,那麼藥一停雜草還會繼續長出來。這就使得不少患者似乎根本就離不開藥了。一些患者會誤以為這是自己對藥產生了依賴,結果陷入兩難的境界:吃藥怕上癮,不吃藥又怕被抑鬱纏上。那麼好,心理治療這時就派上用場了。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其實比藥物治療更為古老。經典精神分析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世界上第一種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問世還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沒有抗精神病藥的過去,精神病人要不就接受繁雜到聽不懂的精神分析,要麼就是被囚禁在精神病院裡“生扛”自己的症狀。這也給老一輩的精神科醫生以“心理治療無用論”的深刻印象。其實,這實在是冤枉了心理治療。因為其中的關鍵原因是心理治療必須有患者對自己問題的“自知力”和“自我改變的願望”作為依託,治療才能奏效。而不會像藥物那樣,管你怎麼想,我都可以強行改變你腦內的化學環境。

  但是心理治療相比藥物治療更為人本。藥物治療雖然有效,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其實是拉遠了患者是醫生之間的距離,一旦開始服藥,無論是醫生和患者都開始關注症狀的改善和藥物的副作用上,而忽視了“在精神科領域裡,任何一個症狀背後都有其深刻的心理意義”這個特點。心理治療則是一個拉近醫生和患者間的關係的個性化的服務。通過一對一的深入交流,理解、共情、澄清患者的產生心理問題的實際原因。相比藥物治療,患者完全沒有發言權,心理治療更像是患者主動參與,醫生更像是一個摯友在指導、分析,有時甚至是一同去研究患者的問題。這樣的治療達到的效果都是患者親自調整的結果,這對於患者的收穫要遠比藥物來的重要。

  一句話,藥物是讓別人來替自己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問題太多,壓力太大,藥物的確有快速減輕症狀的作用。但也有的時候,我們只是緩解了症狀,而並沒有解決問題,甚至因為我們本身問題很多,卻完全沒有自我改變的動機時,就會對藥物有過多的期待。心理治療是自己在別人的支援下親自解決問題,如果症狀已經基本控制,若想徹底在生活中擺脫困境,可能還需要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接受心理治療。所以這樣我就會說:如果你想縮短治療的週期,不那麼長時間地依賴藥物,那麼如果你願意的話,心理治療也許是一條捷徑。有研究發現,無心理治療的情況下,抑鬱症自然康復的進度要遠遠慢於有心理治療的情況下(也許這個時間是5:1)。當然,心理治療不會像藥物治療週期那樣明晰,比如患者開始心理治療時問我“我們需要做多長時間”,我往往很難回答他這個問題。我一開始總以為這個過程可能得需要一年的漫長時間,但實際情況是好像用不了那麼長的時間(也許半年甚至三個月),患者的心態就會發生明顯的改變,以至於他在短時間可以不再需要心理醫生的支援而獨立應對自己的生活了。

  我常常對我的患者說“你不要指望藥物解決你的所有問題,否則的話,現代社會的問題都太好解決了,管你是貪汙腐敗、或者犯罪分子,都直接吃兩片藥解決了。”是的,藥物真正能夠改善的是症狀,但不是你的全部。我們還需要勇於面對自己的實際產生困擾的問題,加以解決,才是自我成長,自我療愈之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