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急診中心 主任醫師 李臣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策略選擇至關重要, 關鍵在於儘早、儘快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最大程度挽救瀕死心肌。綜合美國2009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及2008年ESC的PCI指南和2009年中國PCI指南、2010年ESC心臟再血管化指南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診PCI:

  急診PCI:2007和2009年ACC/AHA/SCAI和2010 ESC心臟再血管化指南關於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指南推薦:盡一切努力減少時間延誤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發病開始2小時內的患者。

  STEMI患者就診於具備PCI條件的醫院,直接PCI應作為首選策略(Ⅰ類/A),要求就診至球囊擴張(door-balloon)時間<90min;STEMI患者就診於無PCI條件的醫院,如果時間延遲從接診病人到完成PCI球囊擴張在120min內者,不要溶栓,而立即轉運病人至有24小時提供急診PCI的醫院或急救中心。

  如果時間延遲大於2小時或大於90min的年齡小於75歲的新近發生的前壁大面積心肌梗死患者,除非有禁忌證,應在就診30min內接受溶栓治療(Ⅰ類/B),然後轉入有PCI條件的醫院,並應在3-24小時之間行造影和PCI。高危患者,溶栓治療出血風險高,症狀發作4小時後就診的患者應立即轉送至有急診PCI條件的醫療機構,低危患者也應在溶栓後考慮轉送,特別是症狀持續,懷疑溶栓失敗的患者。

  易化PCI和補救性PCI概念現在已經不主張再使用。高危STEMI患者就診於不能行直接PCI的醫院時,可在溶栓或抗栓治療同時,儘快轉運病人至可行PCI的醫院或轉運經驗豐富的介入醫生到有介入裝置等條件的醫院就地搶救。溶栓失敗後需立即緊急PCI。易化PCI是指為提高STEMI患者冠脈開通率,在擬行直接PCI前給予溶栓藥物和/或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的治療策略。

  2007年ACC/AHA/SCAI STEMI指南推薦,低出血風險的高危STEMI患者不能立即行PCI時採用易化PCI策略(Ⅱb類/C)。2008年ACC會議TRANSFER-AMI研究結果的公佈使易化PCI再次成為焦點。TRANSFER-AMI研究將1030例高危STEMI患者溶栓後隨機分為轉運PCI組(無論溶栓成功與否均轉執行PCI)和保守治療組(溶栓失敗者行補救PCI)。

  結果顯示,轉運PCI組30天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衰、復發心絞痛或休克等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顯著低於保守治療組(10.6%比16.6%,P=0.0013)。2008年ESC會議公佈的CARESS-AMI研究1年隨訪結果得到相同結論。CARESS-AMI研究是一項在歐洲(義大利、波蘭和法國)進行的比較溶栓後立即轉運PCI與溶栓後保守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

  600例接受半量溶栓藥物(瑞替普酶)、阿司匹林、肝素及阿昔單抗等藥物治療的STEMI患者隨機分為轉運PCI組(299例)和保守治療組(301例),其中保守治療組溶栓90min後若仍有持續ST段抬高、胸痛或血液動力學不穩定者,則行轉運PCI(最終保守治療組35.7%患者行轉運PCI)。

  1年隨訪結果顯示,與保守治療組相比,轉運PCI組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因心衰住院、中風及頑固心絞痛等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有降低趨勢(12.1%比17.3%;P=0.08);如果將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TVR)加入到複合事件中,轉運PCI組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顯著低於保守治療組(21.1%比49.0%;P<0.000001)。

  有學者認為,與評價易化PCI與直接PCI優劣的ASSENT-4和FINESSE研究不同, TRANSFER-AMI研究和CARESS-AMI研究未設直接PCI組,其結果只表明無論何原因接受溶栓治療的STEMI患者早期行轉運PCI是明顯受益的。因此,2008年ESC的PCI指南推薦溶栓成功後24h內常規行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和PCI(無論有無心絞痛/心肌缺血,I/A),這一策略顯著減少了溶栓成功後的再梗死率。

  急診PCI:藥物洗脫支架(DES)還是裸支架(BMS)?與BMS相比,DES顯著降低再狹窄及再次PCI率是毋庸置疑的。2008年ACC會議Massachusetts研究結果的公佈,為DES 在AMI患者急診PCI中應用提供了有力證據。研究對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間麻省非聯邦所屬醫院的AMI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PCI資料分為DES組和BMS組(排除同時使用二種支架的患者),最終5258名患者完成2年隨訪。

  結果顯示,與BMS組相比,DES組TVR率明顯降低,而再次心肌梗死率和死亡率並不增加。2008年TCT會議報告的HORIZONS-AMI研究是目前最大的在STEMI患者中比較DES與BMS優劣的隨機對照試驗。入選3006例STEMI患者,按照3:1比例隨機分為DES組(Taxus支架)和BMS組(Express支架)。

  1年隨訪結果顯示,DES組TVR率(4.5%比7.5%,P=0.002)和再狹窄率(10.0%比22.9%,P<0.0001)顯著低於BMS組,而二組MACE(8.1%比8.0%)和支架內血栓(3.1%比3.4%)發生率相似。儘管Massachusetts研究和HORIZONS-AMI研究結果已顯示出DES在AMI患者中應用的優勢,但介入醫生應充分評估DES的收益和風險,有選擇性地應用。

  在DES植入過程中注意規範操作,減少因支架貼壁不良增加支架內血栓發生,同時注重雙重抗血小板治療。

  此外,針對DES過度抑制血管內皮修復,增加血栓形成的缺點,促進內皮癒合的各種新型支架已開始應用臨床,包括內皮祖細胞捕獲支架(EPC捕獲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以及採用雙面鐳射微孔技術的Conor支架等。EPC捕獲支架表面塗有抗體,能捕獲自身迴圈中內皮祖細胞,促進血管內皮癒合,防止血栓形成並減少再狹窄發生。

  2008年TCT會議報告一項STEMI患者行直接PCI術中應用EPC捕獲支架的臨床研究。共入選321例STEMI患者,全部成功植入EPC捕獲支架,雙聯抗血小板治療1個月。1年隨訪結果顯示,支架內血栓發生率、MACE發生率、再次心肌梗死率、TVR率及死亡率分別為0.9%、13.1%、3.7%、5%、7.5%, 提示EPC捕獲支架具有良好的臨床預後,且需要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時間更短,尤其適合不能耐受長期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患者。

  DES聚合物載體持久存在是導致晚期支架內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BIOMATRIX支架是一種新型DES,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多聚乳酸)為塗層,藥物是雷帕黴素衍生物Biolimus A9。2008年ESC會議報告LEADERS研究9個月隨訪結果顯示,BIOMATRIX支架組與CYPHER支架組患者在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TVR等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BIOMATRIX支架能否減少遲發晚期血栓發生仍有待進一步隨訪觀察。

  血栓抽吸在急診PCI中的應用價值: 血栓脫落引起微血管床栓塞是急診PCI無複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關於血栓抽吸裝置在急診PCI中應用的爭議較大。2008年EuroPCR會議報告的TAPAS研究是第一個證實血栓抽吸能夠顯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預後的隨機對照研究。入選1071名發病<12h 的STEMI患者,在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前隨機分為血栓抽吸組(535例)和單純PCI組(536例)。

  血栓抽吸組患者先行血栓抽吸(Export血栓抽吸導管)再行PCI。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包括臨床和造影特點)無顯著差異。結果顯示,血栓抽吸組接近90%病例成功完成血栓抽吸,沒有發生血栓抽吸相關併發症。

  與單純PCI組比較,血栓抽吸組患者PCI術後心肌灌注明顯改善,心肌blush分級0級和1級比率顯著降低(17%比26%,P<0.001),心電圖完全ST段回落(STR)率明顯增加(57%比44%,P<0.001);隨訪1年,與單純PCI組相比,血栓抽吸組全因死亡率(4.7%比7.6%,P=0.042)和心臟性死亡率(3.6%比6.7%,P=0.02)均明顯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率也有下降趨勢(2.2%比4.3%,P=0.05)。

  TAPAS研究提示我們,對於STEMI患者無論基線情況(是否富含血栓),先抽吸血栓再行PCI能夠明顯改善心肌灌注並降低死亡率。對於STEMI患者,尤其冠狀動脈造影提示 “罪犯病變”富含血栓者(如血管閉塞段呈截斷狀,閉塞部位血栓長度>5mm,存在漂浮血栓伴病變遠端持續造影劑滯留或不完全閉塞伴蓄積血栓長度超過參考血管直徑三倍等),一定先用血栓抽吸導管抽栓再行球囊擴張和/或支架植入。

  血栓抽吸導管外徑通常較大(如Diver導管外徑4.7F),如“罪犯病變”本身或其近端有較嚴重狹窄,血栓抽吸導管通常很難通過病變,完成血栓抽吸。建議先用小球囊低壓力預擴張後再使用血栓抽吸導管抽栓。如直接用較大球囊或較高壓力預擴張可能引起大量血栓脫落,栓塞遠端血管床,導致無複流。

  有報道,68%AMI患者“罪犯病變”狹窄程度小於50%。對此類病變行血栓抽吸後,採用直接支架植入術既節省費用,又避免反覆球囊預擴張引起血栓和斑塊碎屑脫落導致慢血流和無複流發生。

  採用血栓抽吸導管抽栓時需注意以下要點:

  ①、抽吸導管頭端接近閉塞段時就需要開始負壓抽吸;

  ②、不僅在閉塞段,在其遠段血管也要進行血栓抽吸;

  ③、血栓抽吸要有足夠耐心,反覆認真抽吸,可間斷造影檢驗“罪犯血管”血栓抽吸效果;

  ④、血栓抽吸過程中如停止回血或回血緩慢,常提示可能有較大血栓阻塞抽吸導管,需在負壓狀態下撤出導管,用肝素鹽水沖洗後再行血栓抽吸;

  ⑤、回撤抽吸導管時要保持負壓狀態,避免抽吸導管內血栓脫落至閉塞血管段近端,甚至引起其他血管栓塞;

  ⑥、撤出抽吸導管後,要回吸導引導管內血液(有時會回吸出小的氣泡或血栓),避免可能出現的氣體或血栓栓塞;

  ⑦、血栓抽吸後需向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解除血管痙攣。

  並非所有急診PCI病例都適合採用血栓抽吸術並從中獲益。術前需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罪犯病變”血栓負荷情況進行評估。如“罪犯病變”為慢性高度狹窄基礎上發生閉塞,血栓負荷很少,可不必先行血栓抽吸,且血栓抽吸導管也很難通過此類病變。

  TAPAS研究顯示,血栓抽吸組STEMI患者中有54例改行單純PCI。因此造影術後對AMI患者“罪犯血管”血栓負荷和狹窄程度等病變特徵進行充分評估,再決定是否行血栓抽吸策略,將使AMI患者更大程度獲益並提高手術成功率。

  Proxis系統是近年研製的一種近端阻閉血栓保護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在病變血管近端擴張一個球囊封閉血流,PCI操作完成後,回吸血栓或其它破損斑塊,再抽吸球囊恢復前向血流。2008年TCT會議上,Koch報告在STEMI患者中應用Proxis系統的PREPARE研究結果。284例發病<6小時的STEMI患者隨機分為直接PCI聯合Proxis系統組(141例)和單獨直接PCI組(143例)。

  結果顯示,研究的一級終點完全STR率(即刻STR率:66%比50%,P=0.009;30min STR率:75%比66%,P=0.17;60 min STR率:80%比72%,P=0.14)和二級終點TIMI 3級血流率(93%比87%,P=0.06)在近端保護裝置組明顯高於對照組,而包括死亡、心梗、中風、TVR及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MACCE)等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也有降低趨勢(4%比7%)。

  PREPARE研究表明,在STEMI患者中置入Proxis系統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捕獲病變血管內血栓碎片,達到更佳的微迴圈血流灌注。該研究侷限在於,Proxis系統不適用於冠狀動脈近端病變,且研究的樣本量也相對較小。

  擇期PCI的新定義指:溶栓治療後,3-24h內進行血管造影,必要時PCI,其目的在於及時溶解血栓,最快開通冠脈,改善左室重塑,改善頓抑或冬眠心肌的血流,防止梗死區域的擴充套件及延展,縮小梗死麵積。近期研究結果和最新薈萃分析提示,在溶栓治療後24小時內行PCI獲益大於單純溶栓治療,同時風險並未增加。溶栓治療後PCI的最佳時間窗應是溶栓後2-24h,最好在溶栓後6h左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