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白鹿原》的作者、著名作家陳忠實因患舌癌離世,享年73歲。人們在悼念陳老的同時,也很關心奪去他生命的舌癌。舌癌屬於口腔癌的一種,如何早期發現口腔癌?怎樣才能預防它?
口腔裡會有癌?
口腔癌是常見惡性腫瘤
不沾菸酒也會得口腔癌嗎?
口腔癌的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吸菸、嗜酒、咀嚼檳榔是誘發口腔癌的危險因素,但口腔癌的確切發病因素不清楚。此外,口腔衛生差、區域性的慢性刺激(例如尖銳的牙根、牙尖、牙齒邊緣、不合適的假牙等)、病毒感染等,也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
建議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嗜酒、不嚼檳榔,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去除區域性慢性刺激。因為口腔癌病因不明,有很多年輕的、無相應嗜好的、口腔衛生做得很好的人,也會患口腔癌。所以,既要重視預防,也不能忽略早診、早治。
大多數口腔癌位於口腔表淺的位置,患者有感知,能看見,可摸到。如能及時治療,不僅治癒率非常高(早期患者治癒率可高達95%以上),而且治療的併發症少、後遺症微小、費用低廉。
口腔癌是不是不容易發現?
口腔癌有五大常見臨床表現
1、經久不愈的潰瘍:潰瘍位置固定,去除創傷等因素,觀察兩週未愈。
2、逐漸擴大的增生:
典型者為菜花狀,還可以有贅肉、鼓包、硬結、隆起、腫物。口腔癌若有頸淋巴結轉移,表現為頸部腫物。
3、黏膜顏色的改變:白色、紅色、黑色或藍色的口腔黏膜斑塊或腫塊,常無症狀。
4、程度不等的疼痛:一般比牙痛症狀輕,可定位、可忍受,呈持續性,進食和言語時,疼痛可能加劇,冷熱溫度變化不加重。
5、單個牙齒的鬆動:經口腔醫師檢查後,排除了牙周病、咬合創傷等因素所致的單個牙齒鬆動,會有口腔癌的可能。
除此之外,還有張口受限(排除智齒引發的炎症和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口腔出血(排除了牙齦炎、牙周病所致)、脣舌運動障礙(例如伸舌困難、歪斜,說話或吞嚥困難),長期佩戴的義齒,出現義齒不合適等,均有可能是口腔癌所致。
口腔潰瘍多年會不會是癌?
要熟悉癌前狀態,警惕癌變
有部分口腔癌是從口腔黏膜癌前狀態或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常見的包括黏膜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扁平苔蘚等。臨床表現為長期的口腔黏膜潰瘍與口腔黏膜顏色改變。這些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發展成癌。狀較輕,存在時間長,患者也已經適應;到醫院就診,醫生們也告知以“不會是癌”。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不知不覺地向口腔癌轉變。到患者求治時,很多也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因此,單發的、侷限性的癌前病變,建議手術切除,以絕後患。多發和/或大面積的癌前病變,要配合專科醫師,嚴密監視。有患者很細心,每個月請家人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拍照,動態對比著跟蹤,敏感地發現了早期癌變,爭取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得了口腔癌可以不手術嗎?
有些猶豫是致命的
發生在口腔、面部、頸部的任何改變,或者監視中白斑、紅斑等癌前病變發生變化,要及時諮詢口腔醫師。一般情況下,口腔醫師能夠甄別常見的口腔疾病與口腔癌。如果是口腔癌,患者需要到口腔頜面外科或頭頸外科醫師處治療。專業醫師將評估病變,如果依然懷疑口腔癌,患者要聽從醫生的建議,不要猶豫不決。
口腔癌患者就診過程中,常會有兩種猶豫。一是猶豫診斷。口腔癌的診斷,必須依靠活檢。由於早期口腔癌症狀輕微,雖已有人提醒,或者醫生告知,有可能是癌,但為數不少的患者懷疑醫生的判斷,又聽說要手術才能明確診斷,就持觀望的態度。二是猶豫治療。在病理確診之後,仍有不少患者懼怕手術,指望保守治療的方法。兩次猶豫之後,癌灶已大,感受到了疼痛,看到了來自疾病的威脅,才下定決心要接受治療。兩次猶豫,再加上尋醫、等床位,有的已成致命的耽擱,由早期變為中晚期。
口腔癌治療後還能吃飯說話嗎?
早治療影響小,晚治療亡羊補牢
口腔癌以手術為主,必要時追加術後放療或化療。口腔癌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以手術為例,口腔癌手術主要是原發灶切除、頸部淋巴結清掃、缺損修復重建。早期只要直接切除原發灶,根本不影響進食和說話。
錯過了早期治療,也不必灰心。手術治療通常要加上頸淋巴清掃術,手術切除下來的頸部淋巴組織,經病理分析證實被癌細胞侵犯時,需追加放療。此外,原發灶大小、手術切除的安全範圍評估、癌灶厚度等也是考慮術後輔助放療的因素。
如果已經猶豫、耽擱了很長時間,此時,要痛下決心,尋求是否還有最後的機會。最近數十年,修復重建技術取得了可喜進展。我院頜面外科的血管化遊離組織瓣移植成功率達98%以上;即使是患病期很長的、癌灶很大的口腔癌手術後,依然有希望恢復比較滿意的外觀,儲存比較良好的進食、吞嚥、咀嚼等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