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PDVI)是指深靜脈瓣膜不能緊密關閉,引起血液逆流。
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瓣膜結構薄弱,在持久的逆向血流及血柱重力作用下,瓣膜遊離緣鬆弛,因而不能緊密閉合,造成靜脈血經瓣葉間的裂隙向遠側逆流。
2、由於持久的超負荷迴心血量,導致靜脈管腔擴大,以致造成瓣膜相對短小而關閉不全。
3、如果深靜脈瓣膜發育異常,僅有單葉或雖有三葉但不在同一平面,或瓣膜缺如,導致靜脈高壓和瓣膜關閉不全。
病理改變由於先天靜脈壁薄弱,再加長期血液鬱滯,靜脈壓力增加,早期肌纖維和彈力纖維代償性增厚,後期肌纖維和弱力纖維萎縮、消失,均為結締組織所代替,靜脈壁常因擴張而變薄,靜脈瓣膜的彈性纖維也發生退化。瓣膜雖呈薄膜狀,無深靜脈炎後瓣膜增厚的跡象,但瓣膜關閉不全,兩個瓣葉不能緊密對合,導致瓣膜關閉不全,血流從兩個下垂瓣葉之間向下逆流。
深靜瓣膜關閉不全,血流向遠端深靜脈逆流,靜脈壓力增加,靜脈管腔擴張,管壁變薄,使毛細血管充血,肢體處於長期水腫狀態,淋巴管可繼發阻塞,水腫組織纖維化使肢體腫脹更趨嚴重。持續深靜脈高壓和穿通支靜脈關閉不全使深靜脈血液逆流入淺靜脈,引起大隱靜脈繼發性靜脈曲張。下肢血液迴流變慢和逆流,造成下肢血流鬱滯,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細血管壁通盤性增加,紅細胞滲至血管外,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含鐵血黃素沉積於皮下,常致足靴區面板呈現棕黑色斑狀色素沉著。區域性組織因缺氧發生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易併發溼疹樣皮炎、淋巴管和潰瘍等。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不同,可分為:
1、輕度:久站後下肢沉重不適,淺靜脈擴張或曲張,踝部 輕度浮腫。
2、中度:淺靜脈明顯曲張,伴有輕度面板色素沉著及皮下組織纖維化,下肢沉重感明顯,踝部中度腫脹。
3、重度:短時間活動後就出現小腿脹痛或沉重感,浮腫明顯並累及小腿明前靜脈明顯曲張,伴有廣泛色素沉著、溼疹或潰瘍(已癒合或活動期)。
輔助檢查:
一、下肢靜脈造影肢體腫脹或存在經久不愈潰瘍時,最好作下肢靜脈造影,一方面與深靜脈血栓後綜合徵相鑑別,另一方面明確深、淺靜脈瓣膜關閉不全的程度,為制訂手術方案提供依據。一般先作上行性靜脈造影,如下肢深靜脈通暢,再作下行性靜脈造影,以明確靜脈瓣膜是否有病變。
按照下行性靜脈造影顯示的逆流水平,將靜脈瓣膜功能分為下述5級:
Ⅰ級:瓣膜機能良好。造影劑無明顯逆流。
Ⅱ級:瓣膜最輕度關閉不全。造影劑逆流至大腿近側部。
Ⅲ級:瓣膜輕度關閉不全。造影劑逆流至膝上。
Ⅳ級:瓣膜中度關閉不全。造影劑逆流至膝下。
Ⅴ級:瓣膜嚴重關閉不全。造影劑逆流到小腿部直到踝水平。
二、無損傷性血管檢查如超聲多普勒血流儀,也可以診斷靜脈有無逆流。超聲多普勒顯像儀,可以觀察瓣膜關閉活動及有無逆向血流。
治療
診斷明確,瓣膜功能不全Ⅱ級以上者,結合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應考慮施行深靜脈瓣膜重建術。主要方法有:
1、股靜脈壁環形縮窄術(戴戒術):在正常情況下,瓣竇寬徑大於非瓣竇部位靜脈的寬徑,因而利用縫線、組織片或人工血管補片包饒於靜脈外,縮小其管徑,恢復瓣竇與靜脈的管徑比例,瓣膜關閉功能隨之恢復。
2、股淺靜脈腔外瓣膜成形術:通過靜脈壁的縫線,將兩個瓣葉附著線形成的夾角,由鈍角回覆至正常的銳角,恢復閉合功能。
3、股淺靜脈腔內瓣膜成形術:適用於較狹窄、瓣膜破壞不嚴重者。通過縫線,將鬆弛的瓣膜遊離緣予以縮短,恢復其正常的單向開放功能。
4、帶瓣膜靜脈段移植術:適應於下行性靜脈造影示原發性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Ⅲ—Ⅳ級或因瓣膜缺如或鬆弛過多無法作瓣膜成形術者。在股淺靜脈近側植入一段帶有正常瓣膜的靜脈,替代失去功能的瓣膜,阻止血液倒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