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是介入治療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如肝海綿狀血管瘤、子宮肌瘤等等)的介入治療及惡性腫瘤(如肝癌、肺癌、腎癌、四肢肌肉骨骼的惡性腫瘤、轉移瘤等等)的介入治療。
大家知道,腫瘤的生長需要營養和氧分,而這些營養的獲得是通過血液供應而得到的,如果切斷了腫瘤的血液供應,腫瘤就會因“飢餓”而停止生長,繼而發生壞死、縮小甚至消失,這正是腫瘤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機理。
良性腫瘤一般就採取血管內栓塞治療來切斷腫瘤的血供。以子宮肌瘤的栓塞治療為例。子宮肌瘤是現代女性非常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在臨床上可以引起女性腹部不適、腰痛、經量多,經期延長等,嚴重者可以引起女性貧血。
子宮肌瘤的栓塞治療是在患者的大腿根部,即腹股溝區用一根很細的穿刺針穿刺血管,然後送入一根很細的特製的塑料管(導管),在透視下將導管插入一側的子宮動脈內,將預先準備好的栓塞劑透視下注入子宮動脈內,栓塞一側的血管,然後再將導管插入另一側的子宮動脈內(以為子宮是左右兩側血管供血),再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栓塞,栓塞完以後患者就可以回病房觀察,患者可能會出現疼痛、發熱等反應;
但一般較輕,可以耐受。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一般觀察3-5天以後就可以出院。這種治療方法創傷很小,不留疤痕,患者避免開刀,可以保留子宮,又可以消除症狀,治療效果非常好。
惡性腫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可以分為血管內栓塞術、血管內藥物灌注術及血管內化療栓塞術等幾種方法。
其血管內栓塞術的方法與上述良性腫瘤的栓塞方法一致,不再贅述。血管內藥物灌注術即區域性化療術,是將準備好的化療藥物經過腫瘤的供血動脈注射到腫瘤血管內,起到區域性化療的效果。根據研究發現,化療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的效果是與區域性的藥物濃度與接觸時間相關的,區域性藥物濃度越高,殺滅效果越好。
與全身靜脈化療相比,血管內藥物灌注術可以提高區域性藥物濃度十幾倍到幾十倍,可以明顯提高化療效果,同時,由於注入的化療藥物是首先經過腫瘤組織的代謝吸收然後再回流到全身,從而可以明顯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惡性腫瘤化療栓塞術是應用最多的腫瘤介入治療技術,這種方法是將化療藥物與血管栓塞劑(常用碘化油或超液化碘油)混合,經過導管注入腫瘤供血動脈內,可以起到區域性化療與血管栓塞的雙重效果,血管栓塞減少或切斷腫瘤血供,同時減少了血液化療藥物的稀釋與沖刷,延長化療藥物與腫瘤細胞的接觸時間,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惡性腫瘤化療栓塞術臨床上可以用於全身多個部位的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其中在肝癌和腎癌中應用的最多,治療之後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疼痛、食慾下降、噁心等併發症,一般經過積極處理後3-5天就可以消失,患者治療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3-5天后就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不需開刀,創傷非常小,回覆快,所以說介入治療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創傷小、回覆快的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