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科 主任醫師 劉敏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可伴有腸化或不伴有腸化。其中伴有腸上皮化生者屬於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
  Barrett食管主要表現為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如燒心、反酸、胸骨後疼痛和吞嚥困難等,且常繼發於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認為,Barrett食管的主要臨床意義是其與食管腺癌的關係,對於普通人群和單純胃食管反流病人,並不建議常規篩查?但對那些有其他多個危險因素的病人,例如年齡50歲以上,長期反流性食管病,膈疝,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者,應該篩查。
  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內鏡檢查和食管黏膜活檢。經病理學檢查證實有柱狀細胞存在時即可診斷,發現有腸上皮化生存在時更支援診斷。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症狀,預防和治療併發症,包括異型增生和癌變。具體包括:
  1、藥物治療:抑酸劑是治療反流症狀的主要藥物。
  2、內鏡治療:適用於伴有重度異型增生和癌侷限於黏膜層的BE患者。
  3、手術治療:對已證實有癌變的BE患者,原則上應手術治療。
  4、抗反流手術:包括外科手術和內鏡下抗反流手術。
  鑑於Barrett食管有發展為食管腺癌的危險,因此要對患者定期隨訪,以便早期發現異型增生和癌變。內鏡檢查的間隔時間應根據異型增生的程度而定。對不伴異型增生者應每2年複查1次,如果2次複查後未檢出異型增生和早期癌,可將複查間隔放寬為3年。對伴輕度異型增生者,第1年應每6個月內鏡複查1次,若異型增生無進展,可每年複查1次。對重度異型增生的BE,有兩個選擇:建議內鏡或手術治療,或密切監測隨訪,每3個月複查胃鏡1次,直到檢出黏膜內癌。

  所以,Barrett食管本身危害有限,臨床症狀也不嚴重,但是因為有癌變的可能,所以仍應該引起重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