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固有腺體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徵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慾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症狀無特異性。
它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當幽門螺旋桿菌經口進入胃內,部分會被胃酸殺滅,部分則附著於胃竇部黏液層,定居於粘液層於胃竇黏膜上皮細胞表面,一般不侵入胃腺和固有層內。幽門螺旋桿菌產生的尿酸酶可分解尿素,產生的氨可中和反滲入黏液內的胃酸,形成有利於幽門螺旋桿菌定居和繁殖的區域性微環境,使感染慢性化。除此之外,飲食習慣、免疫因素、體質因素、遺傳等因素也會導致本病的出現。
當病變擴充套件至腺體深部,腺體破壞、數量減少,固有層纖維化,黏膜變薄。根據是否伴有化生而分為非化生性萎縮及化生性萎縮等,以胃角為中心,波及胃竇及胃體的多灶萎縮發展為胃癌的風險增加。
總之,當出現類似症狀或診斷為萎縮性胃炎時,應早就醫診治,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