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來源於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惡性腫瘤,我國鼻咽癌的發病率位居世界首位,世界上80%左右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並且在我國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最常見於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等省份。鼻咽的位置位於鼻腔的後方,位置深邃、隱匿(圖1),鼻咽癌與頭頸部其它惡性腫瘤相比,鼻咽癌常好發於相對年輕的人群,大多在30-50歲,男性多於女性。
正常鼻咽部的位置及黏膜在內鏡下的表現
一、鼻咽癌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1、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EB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的一種,該病毒與人類上呼吸道淋巴細胞有特殊的親和力,在鼻咽癌細胞的細胞核中可發現EB病毒編碼的RNA(EBER)。EB病毒感染的細胞可產生多種EB病毒特異性抗原,包括早期抗原(EA)、殼抗原(VCA)、膜抗原(MA)和核抗原(NA)等。人體感染了EB病毒後會產生相應的各種抗體,因此聯合檢測EB病毒EA-IgA和VCA-IgA抗體可作為鼻咽癌篩查和診斷的血清學標記物。
2、遺傳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種族及家族聚集現象,可能與家族內成員攜帶某種鼻咽癌易感基因有關係(具體是什麼,目前還不清楚)。
3、環境與飲食因素:食用鹹魚及醃製食物是中國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與食鹹魚的年齡、食用的期限、頻度及烹調方法有關。這與鹹魚及醃製品中高濃度的亞硝胺化合物有關。環境因素也是誘發鼻咽癌的一種原因。據報道,美籍華人中,在美國誕生的第2代比在亞洲誕生的第1代患鼻咽癌的危險性低,而誕生在東南亞的加利福尼亞的白種人比誕生在美國者患鼻咽癌的危險性高。
二、鼻咽癌會有哪些臨床症狀?
1、鼻出血及回吸性血涕:多於早晨起床後,口腔回吸出帶血絲分泌物,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血涕。
2、頸部淋巴結腫大:多數鼻咽癌患者就診時會有頸部包塊(腫大的淋巴結),其中有約一般的患者無任何其它症狀,就是出現頸部包塊來醫院就診,檢查後確診為鼻咽癌。增大的淋巴結可無疼痛或微疼,多固定不可推動。
3、耳鳴、耳堵、聽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症狀。
4、鼻塞:由腫瘤堵塞後鼻孔引起,開始為一側,嚴重時兩側均有堵塞。
5、頭疼:腫瘤破壞顱底或向顱內蔓延累及神經時引起,疼痛偏於患側顳頂部。
6、晚期腫瘤可出現張口困難、伸舌偏斜、視力減退、突眼、複視、聲音嘶啞等症狀。
三、鼻咽癌的篩查手段
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鼻咽癌篩查手段是EB病毒的血清學檢測,是以免疫酶法檢測EB病毒的VCA-IgA和EA-IgA抗體滴度。前者敏感度較高,準確性較低;而後者恰與之相反。故對疑及鼻咽癌者宜同時進行兩種抗體的檢測,這對早期診斷有一定幫助。對VCA-IgA滴度≥1:40和/或EA-IgA滴度≥1:5的病例,屬於鼻咽癌的高危人群,要進一步檢查鼻咽部的情況,明確鼻咽部有無可疑病變。
《對EB病毒認識的誤區》
現在許多體檢報告單中會有血清EB病毒的檢測結果,當體檢者發現自己的EB病毒血清學指標升高後,在網上一查,與鼻咽癌有密切的關係,就立刻“毛骨悚然、心驚肉跳”。這時候不要驚慌,要科學的看待這個數值。EB病毒與鼻咽癌有關係,但不是EB病毒感染後就一定會得鼻咽癌的關係。EB病毒就是一種比較普通的流感病毒(皰疹病毒),最常出現於感冒和抵抗力下降時感染了EB病毒,導致EB病毒抗體血清學指標升高,所以EB病毒指標升高只是提示感染了EB病毒,與鼻咽癌之間的關係還相差甚遠。
但是如果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之一,要引起重視,認為是鼻咽癌的高危物件:
(1)VCA-lgA滴度升高的較明顯,如大於1∶40;
(2)VCA-IgA和EA-IgA兩種抗體均呈陽性者;
(3)VCA-IgA、EA-IgA兩項指標中,任何一項指標連續監測幾個月後可見持續升高。
出現這種情況,被定義為鼻咽癌的高危物件後,下一步需要做什麼檢查來排除是否患有鼻咽癌呢?
(1)電子鼻咽鏡檢查:最能反應鼻咽黏膜的情況,是發現早期鼻咽癌最有效的手段,對異常的粘膜可以活檢明確性質,是其它檢查方法無法替代的。
(2)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對鼻咽部的觀察效果要明顯優於CT,可以觀察鼻咽部黏膜是否增厚,兩側鼻咽部是否對稱,區域淋巴結是否有腫大,對鼻咽癌的診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3)頸部彩超:頸部彩超檢查的目的是明確是否有頸部淋巴結的腫大或轉移,因為鼻咽癌在早期就可出現頸部淋巴結的轉移,所以頸部的情況對判斷是否為鼻咽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四、鼻咽癌的診斷手段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一些以鼻出血、回吸性血涕、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等症狀來就診的患者,詢問是否得了鼻咽癌。的確這些都是鼻咽癌常會出現的一些症狀,但是這些症狀的出現不一定就是鼻咽癌,可能與鼻咽部有關係,最常見到的就是鼻咽部炎症和淋巴組織增生。因為鼻咽部位置特殊,與鼻腔和耳朵的關係最密切,所以鼻咽區域性有炎症等表現時,也會導致相關的症狀,所以相關症狀的出現對診斷鼻咽癌的價值有限,只能提示我們發病的部位可能位於鼻咽部。
如何診斷鼻咽癌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對鼻咽部的觀察效果要明顯優於CT,可以觀察鼻咽部黏膜是否增厚,兩側鼻咽部是否對稱,區域淋巴結是否有腫大,對鼻咽癌的部位、大小、範圍及浸潤深度的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
(2)電子鼻咽鏡檢查:是診斷鼻咽癌常用的檢查手段,最能反應鼻咽黏膜的情況,對異常的粘膜可以活檢明確性質,是其它檢查方法無法替代的。
(3)頸部彩超:頸部彩超檢查的目的是明確是否有頸部淋巴結的腫大或轉移,因為鼻咽癌在早期就可出現頸部淋巴結的轉移,所以頸部的情況對判斷是否為鼻咽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鼻咽癌鑑別診斷的難點》
對應典型的鼻咽癌,臨床上確診較容易,但是對一些似是而非的疑似鼻咽癌患者,鑑別時需要充分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檢查結果才可以下診斷。如臨床上常會遇到這樣的患者,患者有明顯的症狀,如鼻塞、耳鳴、聽力下降、回吸性血涕;影像學檢查(CT或核磁)發現鼻咽部的粘膜明顯增厚,有疑似腫物;鼻咽鏡檢查發現鼻咽部黏膜增厚、隆起較明顯,左、右側咽隱窩基本消失;EB病毒檢查發現抗體滴度升高,所有的證據及表現都直指鼻咽癌,患者可能輾轉多家醫院求治,但是都無法確診,患者心理壓力大,迫切需要排查是不是鼻咽癌。這類患者最常見的是鼻咽部淋巴組織炎性增生,如何在炎性增生與鼻咽癌之間進行鑑別呢?我個人的經驗如下:
(1)首先觀察頸部有無腫大或轉移的淋巴結,最好是頸部彩超檢查明確,手摸不準確。如果頸部有可疑轉移的腫大淋巴結,要高度懷疑是鼻咽癌,必須在鼻咽部與腫大的淋巴結同側位置通過鼻咽鏡活檢取組織明確病理性質;如果頸部無可疑轉移的腫大淋巴結,我在臨床上一般不考慮是鼻咽癌。因為鼻咽癌80%以上會有轉移的腫大淋巴結,頸部沒有轉移的鼻咽癌在臨床上非常少見,所以這個是診斷鼻咽癌要重點參考的臨床資訊。
(2)利用新的內鏡技術輔助觀察是否有鼻咽癌的影像學特徵。目前我使用的是窄帶成像(NBI)內鏡觀察鼻咽部粘膜是否有扭曲的蛇形/蚯蚓形的棕褐色的微血管(圖2),出現這種典型特點,基本可以肯定是鼻咽癌,有助於發現一些早期的、隱匿的鼻咽癌。
(3)當影像學(CT或MR)提示為鼻咽癌,但是鼻咽鏡檢查提示為鼻咽部淋巴組織增生,活檢也未見惡性證據時,這時鼻咽癌基本被排除,但是也不要掉以輕心,要求患者必須3個月後再次複查鼻咽鏡和鼻咽部的核磁檢查,如果鼻咽區域性無明顯變化或好轉,則基本排除鼻咽癌;如果鼻咽部表現有進展或嚴重,則需要再次取活檢明確性質,進一步排除是不是鼻咽癌。
(4)EB病毒的檢測對排查鼻咽癌作用不大,可動態監測,如果持續升高不降,要引起警惕,這類患者隨訪時間要長一些,半年左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