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家長們最經常問到的問題,莫過於“我家寶寶是不是缺鈣?”。相信每個家長都諮詢這樣的問題,寶寶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都要懷疑到鈣的頭上,心裡總要打上疑問,是不是缺鈣了?
鈣劑是最冤的。其實,寶寶並不是那麼容易缺鈣,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6月齡以內寶寶,鈣適宜攝入量為200mg/d;6月齡~12月齡,適宜攝入量為250mg/d;1歲~4歲,適宜攝入量為600mg/d;4歲~7歲,適宜攝入量為800mg/d。這些鈣的需要量從母乳、配方奶、牛奶中均可以攝取,而且足夠需要量。因此,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 。
各月齡奶量建議:
3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奶量為500ml~750ml;
4~6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800ml~1000ml;
7~12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600ml;
13~24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500ml。
各月齡的寶寶,只要能滿足上述奶量,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每天攝入量不夠這些的寶寶,家長要尋找寶寶不吃奶的原因,是處於厭奶期還是哪裡不舒服,又或者有餵養不當的地方?想辦法增加奶量,而不是直接補鈣。奶量攝入不足,不僅缺鈣,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還會對寶寶的發育造成影響。
常見補鈣誤區:
誤區一:枕禿就是缺鈣!
解疑答惑: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寶寶會有枕禿表現,但並不是有枕禿就是所謂的缺鈣。寶寶的胎髮也有一定的生長週期,也會出現脫落的情況。尤其是寶寶枕部與枕頭經常摩擦,加上新陳代謝快,容易出汗,常常就會看到寶寶們的頭上出現一圈枕禿。
誤區二:肋緣外翻就是缺鈣!
解疑答惑:肋緣外翻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寶寶腹部肌肉不那麼發達,腹壁的張力低,所以肚子很容易鼓起來或者凹下去,加上偏瘦的寶寶,更容易看出肋緣外翻。隨著寶寶長大,,此現象也會逐漸消失。一般3歲左右,寶寶輕度肋緣外翻就會緩解,對以後的體型沒有影響,和佝僂病沒有關係。
誤區三:O型腿就是缺鈣!
解疑答惑:2歲以前的孩子會有一點O型腿,在6歲以前有可能看上去會有一定程度的X型腿,之後會恢復正常。O型腿和X型腿都是正常發育的過程,多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是,如果彎曲嚴重,2歲以後還存在O型腿,7歲以後X型腿依然存在,這種情況建議到醫院就診。
誤區四:不會走路就是缺鈣!
解疑答惑:走路是發育的問題,跟缺鈣沒有關係。如果寶寶18個月還是不會走路,建議到醫院兒保科就診。
誤區五:不出牙就是缺鈣!
解疑答惑:寶寶出牙晚受遺傳因素、新增輔食食物性狀、早產或低體重兒、內分泌疾病、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等原因。如果寶寶13個月還是沒有長牙,建議到醫院就診。
誤區六:微量元素、骨密度檢查缺鈣就是缺鈣!
解疑答惑: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就已經下發通知,微量元素檢測不宜作為常規體檢專案。加上微量元素檢測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差,因此參考意義不大。骨密度代表骨骼內鈣質沉積的狀況,寶寶處於快速生長階段,骨骼正在拉長變粗,只有相對低下的骨密度才能使更多鈣質進入骨骼。因此,骨密度低也是正常的。
誤區七:晒太陽補鈣!
解疑答惑:想要通過陽光照射獲得維生素D需要滿足:陽光充足,面板暴露範圍足夠,陽光暴露時間充足。這受到季節、地區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再者,寶寶面板嬌嫩,過早暴露日光照射可能會對面板造成損傷。因此,想要通過寶寶體內所需晒太陽獲得維生素D的量,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還是要通過每天攝入維生素D400單位進行補充。
雖然上邊所列的症狀跟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表現相同,但是並不是出現所有這樣的症狀就是佝僂病。佝僂病的確診還需到醫院,醫生根據病因、臨床表現、血生化以及骨骼X線檢查進行判斷。
寶寶長身體需要鈣,但是攝入過多對寶寶的各系統功能都是負擔。所以,不是所有的症狀都要“鈣”來背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