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梗死的前兆
1、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手腳麻木或軟弱無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時忽然落地;
2、突然出現短暫的雙目失明或複視或視物模糊;
3、突然失語或吐字不清或說話困難,但“心裡明白”(意識清楚),而且很快恢復正常,不留任何痕跡;
4、時常頭暈,有時甚至突然暈倒,但迅速清醒;
5、近期內出現記憶障礙,尤其是近期記憶;
6、原因不明的智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無緣無故地“出差錯”;
上述表現都是在無任何誘因情況下,不知不覺發生的,而且歷時短暫,僅幾秒甚至幾分鐘。
二、腦梗死後遺症
主要有偏癱(半身不遂)、半側肢體感覺障礙、肢體麻木、偏盲、失語。或者交叉性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外眼肌麻痺、眼球震顫、構語困難、語言障礙、記憶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嚥困難、嗆食嗆水、共濟失調、頭暈等。
三、病理
根本原因在於腦血管內部出現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變,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堵塞腦動脈所致,導致腦區域性的血流中斷和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如果影響到由腦神經控制的運動神經系統,就會出現偏癱、肢體活動障礙等相應的後遺症;如果影響到腦神經控制的語言中樞神經,就會導致語言障礙甚至失語等相應神經系統症狀,還可以引起痴呆。
四、普通治療
改善腦梗死後遺症症狀、降低高複發率的有效方法,應在低鹽低脂高蛋白質飲食和主被動殘疾鍛鍊,同時通過可靠的藥物治療,對腦梗塞誘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礎病變進行有效治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再次形成;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量,為腦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恢復腦神經系統,使由其控制的運動、語言神經系統體徵得到改善。從根本上改善腦梗塞語言不利,肢體障礙等症狀,並且有效防止病症復發進展。
藥物主要是分為以下幾類:1.治療基礎病的藥物,如抗高血壓的藥物、降糖藥物、降脂藥物等等;2.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3他汀類藥物,如瑞舒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4.活血化淤的中藥也可以試服,但是國際國內的專家一致認為效果還有待驗證,效果不肯定,可用可不用。
五、康復治療
腦梗死後感覺功能障礙的恢復
腦梗死患者的身體運動功能能否恢復,各種治療方法能否收到滿意的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感覺功能能否正常。感覺障礙妨礙運動功能的正常發揮,尤其是觸覺、運動位置覺的障礙。由於缺乏正常的感覺反饋,患者很難正常的調節、控制其運動,致使喪失雙手的協調運動。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感覺訓練和運動訓練不能截然分開,必須建立感覺-運動訓練一體化的概念。
腦梗死後手功能的恢復
腦梗死後遺症患者手功能的恢復可以通過訓練手指抓握和精細動作的活動來進行,臨床上訓練手指的抓握能力的活動專案很多,幾乎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動作都與手的操作有關係。選擇各種規格的木釘或鉛筆等,拿在手中並將其上下或前後翻轉,有利於提高手的靈巧性。另外,市場上出售的兒童成套玩具,都含有手的捏、插、拔、擰、轉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得治療意義。棋類、撲克、麻將等活動既有娛樂的作用,又是訓練手指對粗、細、大、小、方、圓等不同規格、不同形狀的物體抓握的良好機會。必要的時候,可以根據患者的抓握水平,將棋子的形狀加以調節,在棋子上固定一些小鉤子或小袋子。
腦梗死後肢體功能的恢復
平時注意使肢體保持在功能位,每日定時對肢體做被動活動,以及按摩、推拿、鍼灸、電療、熱敷等,以促進肢體血液迴圈,維持關節、韌帶的活動範圍和功能,並防止肌肉萎縮及痙攣。對偏癱者要預防褥瘡的發生,做到床鋪平整、乾燥、無皺褶,定時翻身、拍背,對骨突處要定時按摩。儘量鼓勵病人自己動手進餐,不要怕髒衣服,怕麻煩,從而鍛鍊上肢的功能,並逐漸訓練病人學會自己照料或部分自理。恢復早期,病人每日下床坐到椅子上,兩腳著地,兩膝和髖部屈曲,攙扶病人站立,數次、時久逐漸增多,等病人兩腳有一定肌力時便可練習行走。帶病人到戶外活動,使病人對生活充滿信心,亦可鍛鍊手杖行走,逐漸過度到上下樓梯訓練。
腦梗死後語言的恢復
對失語症或語言障礙的患者先從簡單的字、句開始進行語言訓練,如“吃”“喝”“睡”“尿”等及稱呼人。使病人逐漸表達自己的要求,鼓勵病人說活,避免病人懶言不語或簡單比劃,要反覆訓練病人逐漸提高到能對語,這樣可使一部分失語病人完全恢復語言功能。經常活動鍛鍊舌肌也有助於失語的恢復,失語好轉後再訓練演講、朗讀等。可把聽覺、視覺畫面、文字結合起來,加強刺激,強化語言訓練。
腦梗塞的健康教育
腦梗塞病人一般會經過急性期、恢復期及後遺症期三個階段,多數病人在恢復期及後遺症期的綜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進行,如果能夠堅持有效的藥物治療、堅持飲食調節、堅持肢體功能等康復訓練,控制好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是能夠達到有效改善症狀並不再復發的康復治療目的的。腦梗塞病人有效的康復保健治療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飲食: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糙米、全穀類及豆類,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祕、穩定血糖及降低血膽固醇。選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涼拌、燒、烤、滷、燉等方式烹調;禁食肥肉、內臟、魚卵、奶油等膽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選擇脂肪含量較少的魚肉、去皮雞肉等;全蛋每週可吃1—2個。奶類及其製品、五穀根莖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等六大類食物,宜多樣攝取,才能充分的獲得各種營養素。
2、鍛鍊:
應進行適當適量的體育鍛煉及體力活動,不宜做劇烈運動,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可進行散步、柔軟體操、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但應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選擇,不可過量以不過度疲勞為度。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加脂肪消耗、減少體內膽固醇沉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對預防肥胖、控制體重、增加迴圈功能、調整血脂和降低血壓、減少血栓均有益處,是防治腦梗塞、腦栓塞、腦梗塞的積極措施。
3、用藥:
腦梗死的病理基礎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在血栓消退後腦動脈硬化並未消退,腦梗死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斷阿司匹林、他汀類等抗栓藥物。拜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釋放,改善前列腺素與血栓素A2的平衡,預防血栓形成。缺點是有47%的患者會產生耐藥性。好的醫生或醫院都會為您檢測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率,以幫助患者選擇最有效的藥物。如果對阿司匹林不敏感可以換用氯吡格雷,缺點:價格昂貴,也有耐藥性的特點,所以兩藥聯合也是一種策略。或者換用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為什麼不選擇中藥?我解釋一下:因為至今為止尚沒有科學發現任何中藥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對於血栓來講,活血化淤並不起主要作用。
4、危險因素控制:
高血壓:可加快加重動脈硬化發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壓越高發生腦梗塞或復發腦梗塞的機會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緩慢,供應腦的血液量減少;另一方損傷血管內皮,沉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直接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糖尿病:糖尿病80%以上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常伴動脈硬化、高血脂併發心腦血管病;而且血內葡萄糖含量增多也會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於腦梗塞形成。心臟病:腦的血液來源於心臟。當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時,腦的供血量不足,會引起腦梗塞;當風溼性心臟病合併有心房纖顫等心律失常發作時,心房內的栓子脫落進入腦血管,可引起腦栓塞。
5.定期來院複查血壓、血常規、血脂分析、血生化、顱腦CT、肢體及語言恢復情況等。開始每月一次,根據病情做進一步治療及護理指導,病情無明顯變化可每三個月到半年檢查一次,待病情完全康復後可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6、按醫囑定時服藥
藥物對促進病情必不可少,因此,應告訴患者堅持定時服藥。因患者服用的藥物多為擴張血管藥及活血化瘀藥物,所以要注意觀察有無面板粘膜及消化道出血傾向,如面板無明原因出現斑點、牙齦易出血或黑色便等,應立即就醫。同時應瞭解各種藥物的其他副作用,一旦出現,應及時對症處理。可每週監測血壓至少1次,根據血壓服藥,使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目前治療腦梗死的方法是西方發達國家科學證實的最佳方法,可以精準的判斷病因和治療病因。中藥在臨床中的療效目前還是不肯定的,可以作為輔助用藥,所以我們患病以後很少到中醫院治療,這也是背後的原因之一。
7、定期去醫院複查
檢查專案包括血壓、血常規、血脂、血糖、腦CT、頭頸CTA、頸部血管超聲、TCD及腦血管造影,病情無明顯變化可每6個月到1年檢查一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