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血管瘤,發病率高達10%,並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女性顯著多於男性,60%以上發生於面部和頭頸部。早產和出生時低體重(<1500克)可能是易患因素,孕期使用黃體酮也與血管瘤的發生有關。
嬰幼兒血管瘤的顯著特徵是內皮細胞增殖,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臨床上表現為毛細血管擴張的紅色斑片、丘疹、肥厚斑片及腫塊(結節)。根據病變發展過程分為增殖期(0-1歲)、消退期(1-5歲)和消退完成期(5-10歲)。根據瘤體侵犯的範圍,分為局灶性、節段性和伴發其他畸形的PHACES綜合徵。根據瘤體侵犯的範深度,分為表淺型、深部型和複合型。
根據病史和臨床檢查,絕大多數血管瘤可以明確診斷。詢問病史時需要注意一下兩點:
①最初病變發生時間;
②病變的生長速度如何,有無快速生長及消退現象。皮下深部血管瘤有時表現為淡藍色或青紫色腫塊,易與靜脈畸形混淆,必要時需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MRI甚至穿刺檢查,以明確診斷和臨床型別,即表淺型、深部型和複合型,這對選擇治療方法十分重要。
一、 積極治療還是必須的
雖然IH具有自行消退的特點,但能否自行消退、消退到何種程度仍無法判斷。自然消退的過程漫長,長達數年,加之IH好發於面、頸部,造成的外觀畸形對患兒及家長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影響患兒早期的身心發育。所以過去“wait and see”(等待、觀察)的治療策略必須改變。故早期干預(<5個月),可控制血管瘤的生長,使消退期提前,消退過程縮短,達到理想的美觀和功能效果。
二、強調循序漸進和個體化治療
IH的治療方法很多,以往曾經使用的放射療法、核素貼敷、冷凍或注射療法,因後遺症多,療效不可靠,已經逐漸淘汰。代之以最新的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和鐳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首選,因為其為最無創、最經濟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不作為治療的首選,而是最終考慮的手段,用於消退期血管瘤殘存病變(殘留腫塊、瘢痕、纖維脂肪組織等)的切除和修復。
臨床上需根據IH的部位、大小、臨床型別、患兒年齡及體質情況等,選擇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對於表淺型血管瘤,首選0.5%馬來酸噻嗎洛爾溶液溼敷或塗抹乳膏,如果效果不好,加服普萘洛爾。對深部型血管瘤,首選口服普萘洛爾,效果不好,加服糖皮質激素。複合型血管瘤,口服普萘洛爾,同時用0.5%馬來酸噻嗎洛爾溶液溼敷或塗沫乳膏。如伴發潰瘍或感染,可用鐳射照射或0.5%利凡諾溶液溼敷,以促進潰瘍癒合。對於重症、危及生命的頑固性血管瘤,可考慮無水乙醇等靜推治療,消退或治療後遺留的毛細血管擴張,可區域性注射0.25%的聚矽醇等治療。
三、合理、靈活的選用各種治療方法
IH的治療方法雖多,但尚無一種方法能夠治癒所有血管瘤患者,臨床上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合理選用一種或多種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常用的治療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糖皮質激素、平陽黴素、α干擾素、咪喹莫特等,對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可以採用長春新鹼、環磷醯胺等化療藥物治療。
(1)β受體阻滯劑:因其耐受性好、起效快、療效顯著、副作用輕、反彈性生長少等優點,已經取代糖皮質激素,成為IH的一線治療。
我們臨床上採用的簡化治療方案是:口服β受體阻滯劑,常規使用普萘洛爾,劑量1~2mg/kg,分2次口服。服藥前做心臟彩超,排除嚴重心臟疾病;詳細詢問病史,排除哮喘家族史和藥物過敏史。對發育正常的患兒,不需做其他檢查,不需住院治療。服藥1個月複診,如果效果良好,按初始劑量繼續服藥,每3個月複診。如果效果不好,按2mg/kg調整用藥劑量,每3個月複診。調整劑量效果仍不明顯者,可加用少量糖皮質激素。普萘洛爾的最大劑量是20mg/d,分2次口服。即使體重超過10kg,劑量也不要超過20mg/d。因為華人對普萘洛爾的敏感性高,按0.75~1mg/kg用藥,仍然有效。
停藥指證:血管瘤完全消失,或用藥到12個月以後。為減少用藥後反彈生長,可採用2周內次數減半,後2周劑量減半的逐漸停藥的方法。停藥後注意觀察,如果發現血管瘤增大,需要再次按停藥前的劑量口服普萘洛爾,至少3個月。根據臨床觀察,少數腮腺血管瘤生長期可達18~24個月,故不能過早停藥。
氨醯心安(阿替洛爾)中水溶性是β1受體阻滯劑,副作用更少,可以作為普萘洛爾的替代藥物。
噻嗎洛爾屬於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其作用強度為普萘洛爾8倍。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區域性塗抹0.5%噻嗎洛爾溶液或凝膠,每日3次,對小的、表淺型血管瘤十分有效,已成為淺表型血管瘤的一線治療,並建議在早期增殖期即予以治療。
(2)糖皮質激素
因其副作用較大,目前已退居二線,較少用於IH的治療。較大的血管瘤如單純口服普萘洛爾效果欠佳或產生耐藥,可以給予普萘洛爾1.0mg/kg・d,潑尼鬆0.5mg/kg・d,每天1次。聯合用藥可降低單藥劑量和副作用,提高療效。
另外,對口服或區域性塗抹藥物治療效果較差的局灶性病變,也可考慮區域性注射糖皮質激素,常用的藥物為得寶鬆(複方倍他米鬆注射液)、醋酸去炎鬆(醋酸曲安奈德)。
(3)咪喹莫特
咪喹莫特是一種咪唑喹啉胺類化合物,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尖銳溼疣、日光性角化病及表淺基底細胞癌。該藥用於治療嬰幼兒血管瘤取得一定療效,但因該藥刺激性大,可引起紅斑、糜爛、水泡、表皮剝脫、結痂等,不建議用於面、頸部等重要美觀部位。因其作用與0.5%噻嗎洛爾溶液或凝膠相當,且後者副作用少,故目前基本被噻嗎洛爾溶液或凝膠替代。
(4)α干擾素
α干擾素可用於其他治療無效、危及生命的頑固性病變,以及伴血小板減少及凝血功能障礙的危險性血管瘤的(K-M現象)治療。
(5)抗腫瘤藥物
包括長春新鹼、環磷醯胺、平陽黴素等,不作為常規使用。長春新鹼、環磷醯胺屬於化療藥物,起效慢,具有神經毒性、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及區域性刺激等嚴重不良作用等。特殊情況下,用於其他方法無法控制的難治性IH及KMP。
平陽黴素主要用於消退期殘存病變或其他方法無效的難治性IH,方法是病變內浸潤注射8mg/5~8ml平陽黴素,1ml/cm²,間隔3-4周注射1次。
2、鐳射治療
血管瘤患兒家長總是希望將病變立即清除,對鐳射治療寄予厚望。須知,鐳射的平均穿透深度有限,但常被用來治療10倍於其厚度的血管瘤,往往適得其反,遺留瘢痕、組織缺損、色素脫失或沉著等不可逆改變。鐳射治療不能作為增殖期血管瘤的常規治療手段,因為對錶淺型血管瘤,外用β受體阻滯劑如噻嗎洛爾溶液或凝膠也有很好的療效和安全性。脈衝染料鐳射(PDL)是治療血管性病灶的標準鐳射,主要用於表淺血管瘤的早期干預、潰瘍病灶的處理和消退期遺留毛細血管擴張的治療。帶有面板冷卻系統的595nm長脈衝染料鐳射的療效優於傳統的585nmPDL。低能量PDL照射血管瘤表面潰瘍,可加速創面癒合。PDL、長PDL及二機管鐳射對毛細血管擴張安全有效。鐳射治療一般在1.5~2歲時進行。
3、手術治療
手術已不再作為IH的首選治療方法。一般主張在學齡前實施,主要用於切除消退期或治療後殘存的病變,如瘢痕、面板凹陷、纖維脂肪殘留物等。增殖期血管瘤很少需要手術,但可用於特殊情況,如嚴重威脅功能或有蒂的腫塊性病變。
總之,IH的臨床表現複雜,個體差異大,目前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法。普萘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肯定,現已取代糖皮質激素,成為IH的一線治療。法國跨國企業Pierre Fabre Dermatologic的兒科藥物鹽酸普萘洛爾,已於2013年9月獲得美國FDA批准,成為首個也是唯一的用於增殖期IH的治療用藥。抗腫瘤藥物及硬化劑因適應症、毒副作用受到限制,只能作為二線治療。對於巨大或單藥效果不佳的難治性、複雜性血管瘤,應考慮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或與鐳射、手術等其他方法聯合治療,以取得更好的療效。對於停服普萘洛爾的殘餘血管瘤,或不能耐受口服藥物的患兒,噻嗎洛爾溶液或凝膠不失為一種有益的補充或替代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