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關節外科 副主任醫師 袁林

  膝骨關節炎的診斷鑑別方法?膝骨關節炎常見的症狀表現?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及骨性關節病等,是指由於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疾患,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部分有關節腫脹、積液,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軟骨下骨硬化和囊性變。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也可發生於青年人,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發病,女性多於男性。
  病因
  原發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年齡:從中年到老年,隨年齡增長,由於關節多年積累性勞損,常發生關節軟骨退行性變。
  性別: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見,尤其是閉經前後的婦女,說明該病可能與體內激素變化有關。
  體重因素:OA與體重指數有關:每增加10磅體重,OA發生率增加近40%;減肥可以降低OA發生率。BMI(身高體重指數)增加與WHR(腰臀比)有關係,從18歲時BMI可以預測以後的WHR。研究表明減少5公斤體重,關節疼痛可以減輕20%,降低體重加適合的運動後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甚至更優。
  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任何原因引起關節形狀異常都可改變關節負荷的傳送,對關節軟骨面區域性的負荷和磨損增加而造成骨性關節炎。

  骨密度:當軟骨下骨小樑變薄變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能力下降。因此骨質疏鬆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較高。
  臨床表現
  1、疼痛:關節周圍的神經所發出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是骨關節炎疼痛的主要原因。疼痛也來自於關節囊內及其周圍區域如滑膜、關節周圍肌肉痙攣、關節周圍韌帶或軟骨下骨的炎症等。根據疼痛程度從輕微到嚴重可分為五度:
  1度:不痛;
  2度:輕度;
  3度:中度;
  4度:重度;
  5度:劇烈。
  多數患者膝痛屬於輕度和中度,多為鈍痛,伴沉重感、酸脹感,淤滯感,活動不適。
  2、腫脹:部分患者關節腫脹,並反覆發作。
  3、畸形:膝關節可出現內翻或外翻畸形,關節骨緣增大。有些患者不能完全伸直膝關節,嚴重者則膝關節呈屈曲攣縮畸形。
  4、功能障礙、運動節律異常:打軟腿、彈響聲、絞鎖症。?運動能力減弱:關節僵硬、不穩、屈伸受限、步行能力。
  實驗室檢查
  全身狀況多屬正常。關節滑液分析也正常,清晰、淡黃、粘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00以內,偶爾可以達到幾千,主要是單核細胞,偶然見黏蛋白凝塊堅實,有時可見紅細胞、軟骨和纖維碎屑。
  診斷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1、近一個月反覆膝關節疼痛;
  2、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

  3、關節液(至少2次)清涼粘稠,白細胞<2000/ml;
  4、中老年患者(≥40歲);
  5、晨僵<15分鐘;
  6、活動時有骨擦感。
  7、膝關節骨端肥大,區域性呈不同程度腫脹,屈伸活動範圍減少或受限。
  1+2,1+3+5+6,1+4+5+6可以確診
  X線檢查基本特徵
  1、關節間隙變窄:成人膝關節間隙為4mm,小於3mm即為關節間隙狹窄,60歲以上的老人膝關節間隙為3mm,小於2mm為關節間隙狹窄。
  2、軟骨下骨板硬化:軟骨下骨板緻密、硬化,負重軟骨下骨質內可見囊性改變。
  3、骨贅形成。
  鑑別診斷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在韌帶損傷部位有固定壓痛,常在韌帶的上下附著點或中部,膝關節呈半屈曲位,活動關節受限,側方擠壓試驗陽性。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有外傷史,傷後關節疼痛、腫脹,有彈響和絞鎖現象,膝內外間隙壓痛,慢性期股四頭肌萎縮,以股四頭肌內側尤為明顯,麥氏試驗和研磨試驗陽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