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十問
(STROKE 10 Questions)
1、什麼是腦卒中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腦卒中的一級預防是指疾病發生前的預防,即通過早期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積極主動的控制各種致病的危險因素,從而達到使腦血管疾病不發生(或推遲發病年齡)的目的。所謂二級預防是針對已經有腦卒中症狀或已經發生卒中後的患者而言,這些人需要預防再次發生腦卒中。此時除了繼續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外,還需根據卒中發生的不同原因預防再發。
2、腦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案是肯定的。
腦卒中也是可以預防的。我們要改正錯誤的觀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識的避免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另外,對體內已形成的病理變化,如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等,要引起重視,定期進行腦卒中篩查,及早發現疾病問題,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腦卒中的發生。
腦卒中發生後,超過一定時間(約為3小時)腦組織即發生壞死,通常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救治。研究顯示,只有不到1%的患者(在中國可能不到萬分之一)能夠及時得到治療。所以,只要腦卒中發生後及時救治,有些患者的病情完全可以緩解甚至恢復正常,不留下任何後遺症。
3、腦卒中高危人群需做哪些方面的篩查?
一般篩查有詢問記錄是否具有某些對腦卒中有嚴重影響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心腦卒中史、血生化檢查、神經系統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及經顱多普勒檢查(TCD)等。特殊篩查有超聲心動、MRI、MRA、CTA、DSA。
4、腦卒中篩查為什麼要檢查頸動脈?
腦卒中是腦動脈堵塞,但醫生卻要檢查頸動脈是否有病變,那是為什麼呢?連線心臟和腦動脈的是頸部的四條動脈(前面兩條頸動脈和後面兩條椎動脈),這些頸部動脈是通往腦組織的上游動脈,我們可以統稱其為頸部動脈幹。如果頸部動脈幹中的某一條或多條動脈的管壁像老化的水管子一樣有很多的鏽垢(動脈粥樣硬化),那麼這些斑塊的碎片一旦脫落,就會順著血流進入腦動脈而造成腦動脈堵塞。此外,頸部動脈乾的官腔變窄到一定程度或閉塞,其下游(腦動脈)還將因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出現腦缺血或腦梗塞。因此,腦卒中患者必須要檢查其上游的頸部動脈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及其通暢程度。
5、哪些檢查可以發現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的一般篩查:頸動脈聽診、頸部血管B超、經顱多普勒(TCD)、血管CT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全腦血管造影(DSA)。前三種檢查均為無創性,可以查出患者的頸動脈有無狹窄及狹窄的程度。最後一種檢查為有創性,一般用於手術前的病變確認和定位,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為何需影像學檢查?
由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患者多在症狀持續10-15分鐘後完全好轉,不遺留臨床症狀和體徵,因此患者通常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影像學檢查。但由於TIA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明顯增高,影像學檢查的目的可以確定TIA的病因,早期進行治療,降低腦梗死的發生率。頭顱CT或MR檢查有助於排除與TIA類似表現的顱內病變;CTA或MRA能夠發現血管狹窄、閉塞;CTP或MR腦灌注檢查能夠早期發現患者腦血流灌注異常改變。因此影像學檢查對TIA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7、什麼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是將堵塞在頸動脈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去除的外科操作過程。此手術可以改善或恢復缺血區域腦組織的血流,起到預防腦卒中或緩解腦卒中症狀的作用。
具體來說,CEA是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恢復大腦血供,消除栓子來源,預防由斑塊脫落引起的腦卒中。該手術比較成熟,開展至今已有50多年曆史。國際上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了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有效性。手術適應人群主要為頸動脈狹窄>70%的症狀性患者,以及合併其他危險狀況,且頸動脈狹窄>60%的無症狀患者。
8、哪些人適合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不論是已經發生腦卒中的患者,還是有一過性腦卒中(TIA),如突然的肢體無力、朦等,持續時間很短,或還沒有出現任何腦卒中症狀的患者,如果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在70-99%,就適合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9、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哪種更好?
CEA和CAS都是恢復頸動脈血流的很好方法,兩者各有利弊。一般來說,當狹窄病變位於顱外段手術可及的部位時,首選CEA。如果出現如下情況,應考慮採取CAS:①當狹窄病變位於頸部較高位置;②狹窄病變位於顱內段,通過手術方法無法達到;③病變位於手術可及的區域,但患者合併有嚴重的臨床狀況,不能耐受手術;④出現CEA後再狹窄。
10、CEA手術安全嗎?
同任何手術一樣,CEA也會有一定的風險和併發症,因人而異。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醫生水平的提高,已經可以將手術的風險控制的很小,因此是相對安全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