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張強

  胰腺癌是一種較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在世界範圍內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大部分胰腺癌病人在就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喪失了根治性切除的機會。胰腺癌5年生存率在被統計的各種癌症中長期保持著最低的記錄,因而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惡性腫瘤遠多於良性腫瘤,而胰腺癌約佔整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8~10%。胰腺癌是一高度惡性的腫瘤,其病因尚未明確,大致上說來與吸菸、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飲酒等有關。另外,該病與年齡增長相關,多見於40~70歲;動物實驗證明富含脂肪和蛋白質飲食可增加胰腺細胞更新和胰腺對致癌物質的敏感性。就發生率而言,胰頭癌佔60~70%、胰體次之佔20~30%,而胰尾最少約5~10,還有約5%的全胰癌。胰頭癌的體積多較小而體或尾部者較大,少見的胰泡細胞癌或粘液性腺癌體積都較大。顯微鏡下,胰腺癌可分為導管細胞腺癌(即導管腺癌或胰腺腺癌)、導管細胞癌(包括粘液腺癌、腺鱗癌、多形性癌)、腺泡細胞癌等。

  一、診斷現狀

  (一)生物標記物

  (1)胰腺癌相關抗原(PCAA)和胰腺特異性抗原:胰腺癌腫前者的陽性率約53%,但慢性胰腺炎和膽石症也有約1/3到50%的陽性率。而對於後者,I期胰腺癌時陽性率高達60%,且良性胰腺疾患和膽系疾病者陽性率較低。我們可以聯合檢測以上兩種抗原。

  (2)胰腺胚胎抗原(POA):1974年,Banwo由胎兒胰腺和胰腺癌組織腫提取了一種抗原為胰胚抗原。在胰腺癌患者中,POA增高者達73%,但其特異性不高,胃癌和結腸癌的陽性率分別在50%和40%左右。腫瘤切除後POA明顯下降,術後1~2個月降至正常,復發時POA上升。

  (3)糖抗原CA19-9:1979年由Krowski發現的一種與消化道癌相關的抗原。抗原決定簇為含唾液酸的神經節甙脂,已獲得單抗。在胰腺癌、結腸癌、胃癌和膽管癌,其陽性率分別為86.2%、33.7%、28.5%和73.5%。CA19-9血清值與胰腺癌的部位、主胰管擴張、有無轉移及病期無明顯關係,但在腫瘤切除後下降。

  (4)採用ELISA法測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50:CEA在胰腺癌中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36.4%、94.7%和54%;CA50的上述值分別為74.6%、82.2%和76.7%。另外,觀察CEA的動態變化,有助於評估胰腺癌的預後。

  (二)超聲內鏡

  已廣泛應用於胰腺疾病的診斷,可檢出小胰癌,優於CT和B超。其診斷正確率約90~95%。可以清楚地顯示癌腫的部位、主胰管及其擴張情況。當其他檢查不能與慢性胰腺炎鑑別時,且可在超聲內鏡下進行穿刺明確診斷。這一新技術可用於對不適宜手術的壺腹周圍癌病人進行精確分期。

  (三)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ERCP可以直視觀察壺腹情況,如有無佔位情況、十二指腸乳頭區的浸潤狀況、胰管或膽管情況,並可行胰液細胞學檢查或通過取活檢行病理學觀察。其確診率高於90%。當然,檢查時較痛苦及反映胰管情況為主而不能整體反映胰腺浸潤情況、有時不易與局灶性慢性胰腺炎鑑別。胰腺癌的ERCP特點為:胰管或膽總管的截然中斷、斷端變鈍並呈杯口狀或鼠尾狀。管壁可僵硬且不規則。如在胰管和膽總管同時出現阻塞中斷則成為雙管徵。

  (四)MRCP

  對於胰腺癌的陽性率和敏感性均約為90%。因為其對充滿液體結構臟器顯示的敏感性,不需要造影劑。

  (五)CT檢查

  可見胰腺區域性增大、變形或胰管擴張,腫瘤組織和外周胰腺組織的CT密度有一定差異。胰頭癌者,可見胰頭組織內有圓形或橢圓型低密度擴大的膽管影象,呈“環影”徵。採用口服及靜脈造影劑進行CT檢查是評估胰腺腫瘤的好方法。現代技術可以在快速投入靜脈造影劑時進行動態掃描,從而提供更詳盡的資料,並可重建三維影像。動態掃描圖象更適於評估胰腺與周圍血管的關係,使腫瘤對鄰近的PV及腸繫膜上血管的區域性侵犯情況更明瞭。CT對胰腺癌的診斷正確率約80%左右。缺點是有假陽性和與慢性胰腺炎鑑別困難。

  (六)組織細胞病理學檢查

  主要包括經十二腸鏡作胰管插管收集胰液作細胞學分析、CT或B超導引下,應用細針穿刺胰腺吸取癌細胞等,其陽性率均達80%。近期報道通過腹腔鏡檢查,鉗取胰腺組織或附近淋巴結可得到明確診斷,陽性率高。但都需要一定設施條件及技術。

  總之,當疑及胰腺癌的診斷時,應先行B超檢查,發現可疑點時即予以ERCP或CT檢查甚至剖腹探查,有條件者可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二、治療進展

  (一)手術治療

  胰腺癌的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胰頭癌的切除率低,只有5~25%,且預後不佳。

  1、術前準備:如果有重度黃疸應先做膽道引流,降低黃疸及恢復肝功能。通常約需2~3周。過去多以膽囊造瘻術後再行二期手術。現在可以先行經皮肝穿膽道置管術,再行根治術。當患者因消化吸收障礙而致營養不良時,則改善營養為首要。常常用鼻飼胃腸營養和胃腸外營養一些要素飲食、氨基酸和葡萄糖等。

  2、手術方式:

  (1)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術)是胰腺癌外科手術的首選方式。現許多擴大術都是在此術式基礎上演變的。因為其區域性複發率高達50-75%,可通過廣泛性淋巴結清掃(整塊切除幽門、膽總管、主動脈旁淋巴結等)降低複發率和死亡率。

  進展期胰腺癌往往伴有腸繫膜上靜脈-門靜脈(SMPV)侵犯,腫瘤累及SMPV,可能是因周圍胰腺組織慢性炎症所致,並非為腫瘤浸潤。Fortner等[3]經病理證實,少數肉眼下似血管壁侵犯的病例,鏡下並無癌細胞浸潤,而是與腫瘤間的炎性粘連。門靜脈的切除與重建已經開展多年,區域性的切除與對端吻合在很多場合下切實可行。若門靜脈的切除長度在4-5 cm內,在充分遊離門靜脈全程後,血管張力可獲明顯鬆解,可直接行門靜脈與腸繫膜上靜脈之間的對端吻合。但在腫瘤累及幾近全程門靜脈,切除後缺損很大的情況下,重建相當困難。尤其是胰腺癌腫侵及腸繫膜血管起始部時,外科切除將造成大段血管缺失而無法重建,需要進行血管間置。

  (2)全胰切除術(標準切除術):適用於I、II期胰腺內多病灶可根治的胰腺癌。可選用正中或雙側肋緣下下切口。胰頭部採取Kocher手法增加腫瘤、十二指腸及胰頭的活動性,使胰頭與腹膜後的下腔靜脈及主動脈分開。對於較晚期的腫瘤,切除範圍可擴大至半胃切除。近幾年較少行此手術,因為該手術後生活質量下降或產生難以控制的脆性糖尿病。

  (3)區域性胰腺切除:切除全部胰腺組織和周圍的軟組織及淋巴結、肝門以下的膽道或部分相鄰器官。

  (4)姑息性手術:在胰腺癌晚期有多處淋巴結轉移或全身情況差,難以忍受根治性手術,則施行轉流手術、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膽總管空腸吻合術、胃腸吻合術、膽腸吻合術加胃腸吻合術(雙旁路手術)等。

  (二)化學治療

  為方便術療和化療,臨床上多采用以影像學檢查結果為依據的分類法:I期為可手術切除的胰腺癌、II期是區域性進展期胰腺癌和III期是遠處轉移的胰腺癌。其中臨床上的80%以上是II期和III期患者。對於I期,手術治療是最佳也是唯一的可治癒方法。II期者,可以先放、化療,部分(約10%)可重獲手術機會。III期患者則適合做全身化療。

  隨著動脈插管造影檢查開展,有學者配置永久性動脈插管進行術後化療,通過降帶泵的導管插入直到胃十二指腸動脈根部,泵出注入亞甲藍2~4ml,可減輕疼痛和延長病人生命。注意導管阻塞、血管阻塞、導管移位、感染等區域性置泵出現的併發症。

  吉西他賓是一種核苷類似物,其II期臨床試驗中的客觀反應率為11%,且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患者體力與精神改善、疼痛緩解。特羅凱的靶向治療作用也得到公認。其他有激素類似物,如CCK、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和一些針對ras蛋白的法呢基轉移酶抑制劑等,僅僅處於實驗室研究和應用階段,尚未應用於臨床。至於B超導引下的癌內注射5-Fu或無水酒精等,正處在擴大臨床病例和再驗證階段。

  (三)放射治療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前者可作術前輔助治療,縮小腫塊以利於切除,適用於I、II期病人。後者適用於無法切除者且有嚴重腰痠背痛者放療後可緩解或消除。具體的方法包括外照射法、組織間照射法和術中照射法。由於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會導致一些諸如上消化道出血和膽道梗阻等併發症的形成,外照射的應用受限。可以性術中放療(IORT),以降低區域性複發率,但後者並不能提高生存率。

  手術後放療和化療同時進行則可明顯改善治療效果。每階段放療的前3天,每天予以5-Fu,放療的總劑量胃40cGy,分2次使用。每次間隔2周。

  (四)生物治療

  主要是細胞因子和抑癌基因治療胰腺癌的試驗和臨床研究報道。細胞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2、干擾素和腫瘤壞死因子。免疫活性細胞包括LAK細胞和TIL細胞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