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免疫標記物如CAl9-9和CEA在良性或惡性肝臟疾病中都會有明顯升高,常被用於肝門部膽管癌患者的診斷和監測。有研究表明,在與其他診斷方法合用時其診斷的敏感性可達89%、特異性可達86%舊。。此外,腫瘤標記物水平的高低也與腫瘤的分級相關,並且水平越高意味著手術切除的機會越小、生存率越低。

  超聲檢查對於膽管擴張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是對膽管阻塞的確切位置、淋巴結、肝內、腹膜轉移等的診斷能力卻較差。Ruys等的回顧研究表明,雖然cT對於淋巴結浸潤診斷的準確率有限,但對於膽管、門靜脈、肝動脈浸潤診斷的準確率高達80%以上。MRI的典型徵象是左右兩側肝管交匯的地方管壁呈現出侷限性的不規則軟組織腫塊或者不規則增厚,還經常伴有管腔狹窄、中斷、肝管萎縮、門靜脈閉塞等。有研究表明,當MRI與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合用時其對肝門部膽管癌患者手術可切除性判斷的準確率接近80%。ERCP和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在肝門部膽管癌的診治過程中有很多相似的方面。ERCP不僅可以顯示膽管系統的解剖結構、膽管受侵犯的程度還可以用於支架的放置、姑息性治療及獲得細胞學檢查所需的組織標本,相比MRCP具有一定優勢。MRCP診斷肝門部膽管癌的敏感率為74%。雖然有研究報道PET/CT對於肝門部膽管癌患者淋巴結和遠處轉移診斷的特異性超過80%,但由於其對於區域性切除的實用價值有限,故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擴大肝切除和保留足夠的功能性肝組織是目前臨床決策的兩難。由於黃疸會抑制肝臟再生且隨著肝切除量的增加,殘肝體積過小和再生不足往往導致肝功能不全而影響手術的安全性及致命性的併發症如術後肝功能衰竭。嚴重梗阻性黃疸患者免疫力低下,對麻醉耐受差,表現有凝血功能障礙及營養吸收障礙,這些都會降低患者術後的生存率。故理論上認為,術前膽道引流是提高HC患者手術安全及改善術後生存率的理想準備。但是,隨著多中心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些學者認為術前膽道引流不僅積極作用有限,相反會延緩原發病的及時治療,增加術後的感染性併發症及病死率。最新的薈萃分析研究也表明,中遠端梗阻不需要常規行術前減黃,只有近端梗阻且擬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才予考慮。

  門靜脈栓塞首先由東京大學的Makuu—chi提出。由於其可促進預留肝臟的肥大,並可避免肝切除後門脈壓力的突然升高,被認為是一種提高肝門部膽管癌切除率及減少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為中晚期患者接受擴大肝切除術提供了可能。尤其對伴有黃疸且預留功能肝體積低於全肝體積30%~40%的患者。研究表明,當功能性肝體積低於20%一40%時,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及增加病死率。但應注意的是實施PVE前應對預留肝臟區段行膽道引流以利預留肝臟的再生,並應注意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