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概念是由 Oakley 於 1956 年首先提出, 1972 年 Catterall 將其定義為因神經病變而失去感覺和缺血而失去活力,合併感染的足。
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或者深部組織的破壞。
隨著對糖尿病足的認識不斷深入人們發現糖尿病足是一組足部的綜合徵,而不是單一症狀,它的形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要素。首先應該糖尿病的患者,其次應該有足夠的組織營養障礙,伴有潰瘍或者壞疽的形成。之後同時糖尿病足的患者應該伴有下肢神經或者血管病變,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成其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診斷主要包括神經病變的診斷,下肢動脈疾病的診斷。
糖尿病足神經病變的診斷主要包括肌電圖檢查,糖尿病主要影響下肢感覺神經,但運動神經也經常受損,表現為傳導速度減慢,肌電圖可以明確其病變程度和具體哪根神經受累。二,保護性溫度覺檢查,主要用的是水杯法,將水杯中分別倒入涼水和溫水,然後用杯壁接觸區域性面板,讓患者對涼熱的感覺進行判斷,此種方法屬於定性檢查。三,保護性痛覺檢查,同樣是使用比較尖銳的針頭,針刺下肢或腿部的區域性面板,以判斷患者對疼痛的感覺,此方法屬於定性檢查。四,音叉振動感覺檢查,是對深部組織的感覺半定位檢查。五,尼龍單絲壓力覺檢查,檢查時讓其垂直於足部,並使尼龍單絲彎曲產生時刻的壓力,如果病人在任何部位都不能感覺到尼龍單絲的存在,則表示痛覺喪失,提示有發生糖尿病足潰瘍的風險。
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疾病的診斷主要包括: 1 ,觸控足部動脈搏動,觸控足部動脈搏動是一種簡單、經濟而又實用的檢查方法,用食紙、中紙來觸控患者的足背動脈和頸後動脈搏動,如果兩個通脈搏動均可觸及,則足部嚴重缺血的可能性比較小,如果上述兩條動脈的搏動均消失,則應進一步對N動脈和股動脈處置,以初步判斷血管狹窄的部位。
二、踝肱壓力指數 ABI ,踝動脈肱動脈受壓的比值,就是踝肱壓力指數,它是一種非常有價值,反映下肢血壓和血管狀態的指標,因簡便敏感而被廣泛採用,正常比值為 1.0-1.4 ,比值小於 0.9 則為輕度缺血, 0.5-0.7 中度缺血,如果比值小於 0.5 則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患者易發生下肢的潰瘍及壞疽。
三、經皮氧分壓測定,經皮氧分壓測定可以反映足部微迴圈的狀態,也反映了周圍動脈供血的狀態,正常人足背面板的氧分壓應高於 40 毫米汞柱,如果測定值低於 30 毫米汞柱,說明存在區域性缺血。如果低於 20 毫米汞柱則足部的潰瘍難以癒合,需要進行外科血管手術以改善血供。
四、下肢血管超聲多普勒檢查,此種方法是檢查下肢血管狹窄,斑塊病變部位及血流狀況常用的手段。臨床常作為下肢缺血程度,嚴重程度的參考,不足之處是人為因素影響較大。與踝肱壓力指數,與經皮氧分壓相比,其對足部缺血判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及後者。
五、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這種方法可以直接顯示診斷血管的形態與走向,使組織結構和病變部位顯示更加清晰,即可用於患者截肢憑險的客觀評估,又可以為介入治療和血管旁路手術體規重要的依據,是下肢血管檢查和診斷的金標準。
糖尿病足的臨床病情評估。主要目的是為了瞭解糖尿病足的嚴重程度,病變可能的發展趨勢和結局,根據評估的結果來指導臨床治療的方案,是糖尿病足診斷和治療的重要程式。
糖尿病足臨床病情評估包括三部分內容,即病史、查體和輔助檢查。
病史採集包括全科病史的採集,足部專科病史的採集。
全科病史採集應瞭解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況、心血管、腎臟及視網膜病變的併發症狀況,以及既往治療經過,瞭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吸菸、飲酒和目前的藥物治療情況。
足部專科病史包括既往創面部位、形成原因、創面治療經過、好轉及復發狀況,是否合併足部水腫以及關節形態學改變。
二、體格檢查。患者在每次就診時必須進行全部的足部檢查,並且每半年或至少每年接受完整的下肢檢查一次。並在病歷中做詳細記錄。
體格檢查中最重要的就是足部面板檢查,足部檢查的順序一般是先右足、後左足,包括足背、足底、內側、外側、足根、踝部及趾間。重點觀察面板、胼胝、趾甲、水腫、畸形關節活動等情況。
面板變薄發亮、起皺,伴有皮下組織萎縮,提示功能存在缺血。面板乾裂、明顯靜脈曲張提示存在神經病變。潰瘍是面板破損的標誌,應注意觀察潰瘍的部位、深度、潰瘍周圍面板是否合併紅腫、以及分泌物的情況。雞眼或者胼胝是角化層過渡增生形成,多發生在負重和摩擦部位,應避免二者過度發展,這可能是形成潰瘍的前兆。胼胝內出血是潰瘍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早期改變。趾甲,趾甲增厚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見,不適當的增長或者修剪可造成損傷,形成潰瘍。趾甲會變黃、發黑可能會提示存在腳下血腫,有發生潰瘍和感染的風險。足部腫脹和畸形也是潰瘍形成的易患因素,腫脹可以是單側或者是雙側,形成原因包括心力衰竭、繼發性糖尿腎臟損害,低蛋白血癥、淋巴迴流受阻等因素,糖尿病足的足部畸形以足趾彎曲為特點,這種畸形導致趾骨頭、突起的趾骨關節周圍壓力異常增高,導致足部生物力學穩定破壞,易於潰瘍形成。足部顏色變化,足部顏色變紅,最常見原因為蜂窩交織趾炎,嚴重缺血,皮炎或者溼疹。足部顏色變藍,表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靜脈功能不全等。足部顏色發黑,可能是區域性組織壞死,可以是溼性壞疽,也可以是乾性壞疽,提示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
第三,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學堂或隨機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常規、血沉、 C 反映蛋白以及創面分泌物培養問題。
在進行糖尿病足的臨床病情評估時,篩查工具非常有價值,可以將糖尿病足的危險程度進行分級,早期發現足部病變,及時有效地進行干預,防止病情的進展和惡化並降低患者被迫截肢的風險。
糖尿病足風險分級系統及隨訪平率, 0 級表示正常,應每年隨診一次。一級表示糖尿病足患者合併周圍神經病變,保護性感覺喪失,應最少每年隨訪一次。二級表示糖尿病足患者合併有神經病變,關節畸形,外周動脈病變,應至少每季度隨訪一次。三級表示糖尿病足患者既往存在潰瘍史和截肢術史,應至少每月隨訪一次。
足部潰瘍的適當分級是建立在全面檢查基礎上的,分級是糖尿病足治療的第一步,目前有許多種糖尿病足的分級系統,最常用的有 Wagner 系統、 Texas 分級系統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分級系統各自特點。
Wagner 系統是最常用的分級系統,它將糖尿病足分為 0 級、 1 級、 2 級、 3 級、 4 極、 5 級,一共分 6 個級別,其中 0 級表示有發生糖尿病,有發生足潰瘍的危險因素,目前無潰瘍。一級表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表淺潰瘍,無感潰瘍。二級表示存在較深潰瘍,合併軟組織感染,無膿腫或骨組織的感染。 3 級表示存在深部潰瘍,有膿腫或者骨髓炎。 4 級表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侷限性的壞疽。 5 級表示全足壞疽。其中, 0 級、 1 級、 2 級,這是涉及潰瘍的深度, 3 級提到了感染, 4 級、 5 級有缺血和組織壞死,分級越低,治療效果越好,分級越高,截肢的風險性可能就越大。
Texas 分級,首先根據潰瘍的深度分為 0 級、 1 級、 2 級、 3 級,每一級又根據是否合併感染和缺血分為 A 、 B 、 C 、 D 四個級。 Texas 共有 16 種情況,考慮了病因與程度兩方面因素,注意到了即便是在潰瘍形成前也可能形成感染或缺血,與 Wagner 分級相比,在評價傷口嚴重性和預測肢體是能保留上,更加地有指導意義。一般來說, Texas2 級、 3 級 D 期的患者難以進行非手術治療。
小結,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併發症之一。其以病程長、難治癒、高經濟負擔、高致殘率為特點,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預後帶來嚴重的威脅。
決定糖尿病足預後的因素十分複雜,但是早期及時地診斷和病情評估以及多學科記錄的有效干預、治療,對糖尿病足的有效預防有著重要臨床指導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