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觀察曲唑酮與止痛劑對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療效和副作用。作者對14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雙盲對照,分別進行曲唑酮和去痛劑治療4周,採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採用副反應量表評定副反應。結果顯示,曲唑酮的療效明顯好於去痛劑,有效率分別為92,85%,62,85%。副反應不嚴重。結論,曲唑酮對慢性功能性疼痛療效肯定,副反應輕。
討論:慢性功能性疼痛在門診及普通門診較為常見,黃明生等報道佔就診病人的30-60%,盧光增報道佔門診總數的13%。而這類疼痛常與抑鬱情緒伴發或是抑鬱障礙的軀體化表現。有學者認為慢性疼痛為隱匿性抑鬱。常觀察曲唑酮與止痛劑對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療效和副反應。對14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雙盲對照,分別進行曲唑酮和止痛劑治療4周,採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採用副反應止痛劑量表評會因為醫生對此病的認識不足而延誤治療。
曲唑酮是一種雜環類新型抗抑鬱藥,其作用機制主要為選擇性抑制5-HT及NE重吸收,無抗膽鹼作用,對抑鬱,焦慮,失眠有明顯的作用。臨床研究發現,慢性疼痛患者大多有抑鬱障礙,並經抗抑鬱治療後疼痛得以改善。筆者本次治療的140例慢性疼痛患者中符合抑鬱障礙者116例(83%),經曲唑酮治療的70例(含非抑鬱障礙者12例)中65例(93%)疼痛緩解。以前報道用來治療慢性疼痛的三環類抗抑鬱劑認為與5-HT有關,馬普替林,文拉法新是通過抑制NE再攝取出現鎮痛作用。而臨床藥理學研究證實5-HT與NE的確產生鎮痛機制。曲唑酮有5-HT和NE再攝取抑制雙重作用,經雙盲對照治療發現,對慢性功能性疼痛用曲唑酮治療比單純止痛劑更有效,有效率分別達92.85%,62.85%。療效與鄧河晃的報道相近。曲唑酮組副反應比布洛芬組高,主要為嗜睡,噁心,食慾不振,乏力等。但對患者的生活影響不大,無需處理,治療依從性較好。因此,對慢性功能性疼痛患者,應儘可能明確診斷,在排除器質性疾病以後,可考慮應用曲唑酮抗抑鬱劑治療,對緩解難治性疼痛,常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