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魏傑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治療髖關節晚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其手術技術已趨成熟並廣泛應用於臨床。如適應症選擇正確、手術技術規範、術後正規康復可達到滿意的遠期效果。隨著人工髖關節置換數量的增加將面臨愈來愈多需行翻修的病例,從國內外文獻報道來看需行翻修病例多為不穩定和無菌鬆動引起。這些原因多與初次置換的手術技術有關,那麼如何做好一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有如下注意問題:

  手術適應症因以下任何一種疾病,導致髖關節疼痛、功能障礙 而明顯影響生活質量者:

  1、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2、股骨頭壞死

  3、60-65歲以上股骨頸骨折gardenⅢ、Ⅳ

  4、髖關節強直性脊柱炎

  5、RA

  6、晚期髖關節感染性疾病

  7、DDH

  8、嚴重髖臼骨折

  9、股骨近端髖臼周圍腫瘤

  術前計劃

  1、假體選擇:生物型、骨水泥、混合型三種類型。一般初次置換,骨質良好者多選用生物型假體,假體介面選擇以金屬對聚乙烯或陶對聚乙烯為主流。股骨柄選擇長期隨訪良好結果的產品,近年來全塗層錐形方柄越來越被醫生青睞。對高齡,骨質條件差及翻修術時可選擇骨水泥型或混合型。在使用骨水泥型假體時推薦應用現代骨水泥技術。

  2、切口選擇:每一種入路有不同優缺點, 取決於手術醫師熟悉程度與病變性質和特點來決定。目前較常用前外側(Watson-Jones)和後外側(Gibson)兩種入路,前外側切口處理股骨側方便,顯露髖臼稍差,術後脫位少,但術中影響臀中肌,術後股部腫脹明顯。 後外側:顯露髖臼好,不影響臀中肌,術後股部腫脹輕,術後脫位風險大。目前國內外學者多采用後外側切口。

  手術技術

  1、髖臼側重建:解剖標誌識辨,橫LIG,髖臼周緣骨性解剖 ,真臼底。 1-2mm的壓配盡多的保留軟骨下骨,充分的假體覆蓋通過壓配假體完全坐實,必要時通過螺釘固定。應用骨水泥型假體應使骨水泥嵌入骨床鬆質骨下1-2mm達到假體與骨的錨合。確保髖臼安裝在 45―55°外展, 15-20°前傾的位置上。

  2、股骨側重建:解剖標誌識辨,大粗隆窩,小粗隆,瞭解股骨前弓角度。開髓時除注意前傾角還應關注股骨的軸線,一般應緊貼大粗隆內壁並指向股骨內髁,確保股骨柄中立或輕度外翻位。正確準備髓腔達到良好的壓配避免選擇較小號的股骨柄,重建合適的偏心距(offset)。

  對原髖臼不正常著包括翻修術時,應根據重建髖臼的旋轉中心通過選擇頸的長度來恢復offset及肢體長度。一般術後肢體不應長於健側,短於健側0.5-1mm是可接受的。

  3、聯合前傾角:常規將股骨假體柄前傾角保持15°,髖臼假體前傾角保持15°-20°度 。Brasoum等通過計算機模擬髖關節研究發現髖臼與股骨假體前傾角可以相互代償,可以通過調整其中之一的置放位置來代償另外部分不適當的置放,從而使置換後的髖關節獲得良好的活動度和穩定性。複合前傾角,男性控制在20-35°、女性控制在30-45° 。

  圍手術期管理

  1、術前全身臟器功能的評估,代謝性疾病的控制是保證圍手術期平穩、安全的重要措施。

  2、正規應用抗凝劑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VTE)及肺動脈栓塞(PE)。建議應用35天。

  3、正規功能康復,一般術後5-7天可扶拐下床活動,應用生物型假體者6周後可棄拐活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