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江寶柱

  一、 專案開發內容、範圍和方式:

  垂體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的腫瘤之一,佔顱內腫瘤發病總數的10-15%。臨床上用於垂體瘤切除的術式很多,最早是經開顱切除腫瘤,最近十幾年開展經蝶入路是很常見的一類術式,包括經口鼻蝶入路,經鼻前庭蝶竇入路,經篩蝶入路,及改良的經單鼻孔直接蝶竇入路。

  經單鼻孔直接蝶竇入路,該方法簡單、省時省力、容易掌握,對腦組織無損傷,可有效的切除鞍內、突向蝶竇、呈柱狀向鞍上延伸及侷限於蝶竇內的垂體腺瘤,只要操作得當,無嚴重併發症發生。但該入路由單鼻孔進入手術空間狹小,術中須精確定位,精巧的顯微手術器械,和精湛的顯微手術技術。對於突向海綿竇的瘤體無法直視下手術切除,只能憑藉術者主觀感覺切除腫瘤。我們通過手術治療30例垂體瘤的患者,結合術前、術後影像學和內分泌檢查,分析該方法的優缺點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二、專案規模和一般資料:

  我科從2001年至2005年8月對30例垂體瘤的患者直接單鼻孔蝶竇入路切除腫瘤,對該入路進行了初步探討,完成了專案任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2歲―72歲,平均年齡47歲。病程1月―8年,平均1.9年。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20例,月經紊亂9例,視力下降10例,視野缺損8例,肢端肥大4例,全身乏力5例,意識不清2例,嘔吐2例,尿崩3例。PRL增高12例,GH增高6例,ACTH增高3例,甲狀腺素減低3例。

  21例拍頭顱側位X線片,證實鞍枕型蝶竇3例,全鞍型蝶竇18例,半鞍型蝶竇8例,甲介型蝶竇1例,蝶鞍球型擴大22例。30例均行頭顱CT和MRI檢查,經測量腫瘤直徑0.5mm―50mm,其中微腺瘤6例,大腺瘤18例,巨大腺瘤6例,腫瘤侵入海綿竇及鞍上池8例,突向蝶竇2例。

  三、結果:

  1、手術情況:

  依術中顯微鏡下觀察及術後複查MRI,22例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術後病理證實PRL腺瘤12例,GH腺瘤6例,ACTH腺瘤3例,無功能腺瘤9例。其中2例PRL腺瘤,1例無功能腺瘤為垂體瘤卒中。

  2、併發症:

  7例術後一過性尿崩症,5例經皮下注射垂體後葉素4-5天后好轉,2例繼續口服彌凝2月後好轉,1例患者發生腦脊液鼻漏,經降顱壓、對症保守治療,1周後症狀消失。

  3、隨訪情況:

  術後隨訪3個月至4年,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左右複查頭顱MRI,無1例腫瘤復發。激素複查PRL腺瘤有7例恢復正常,4例下降50%,1例下降30%。ACTH術後激素水平均正常範圍,GH腺瘤有5例恢復正常,1例下降50%。視力複查,10例視力下降者,9例視力均有恢復,1例失明患者術後無明顯恢復。

  四、經濟效益指標:

  本研究屬於臨床研究,每一例患者平均可以給醫院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00元人民幣,30例患者可以創造12萬元人民幣。同時給患者提供了一個安全、微創、方便、有效的理想治療方法。

  五、結論:

  垂體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發病率約1/10萬,佔顱內腫瘤發病總數的10%-15%,多見於30-50歲的成人,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除PRL微腺瘤可選擇藥物治療外,多首選手術治療。臨床上用於垂體腺瘤切除的術式很多,每種術式都有其各自的適應證和優缺點,經蝶入路是常用的一類術式,包括經口鼻蝶入路、經鼻前庭蝶竇入路、經篩蝶入路,其中單鼻孔直接經蝶入路是最為簡化的一種,該手術術程較短,大約在120min以內,步驟簡化、容易掌握、省時省力,可有效切除突向蝶竇、呈柱狀向鞍上延伸及侷限於蝶鞍內垂體腺瘤,無嚴重併發症發生,對腦組織無損傷、無牽拉,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改良術式。

  目前在全省只有我科開展此項手術。該手術由單側鼻孔進入,手術空間較狹小,術中需要精巧的顯微外科手術器械;對突向海綿竇的瘤體,因術野狹小,無法在直視下切除,只能憑藉刮圈除時的手感,對術者的主觀經驗要求很高。隨著神經內窺鏡、神經導航儀、太中MRI和超聲技術的應用,該入路中憑藉主觀經驗切除腫瘤的步驟必將得到改進,準確而微創的切除腫瘤是必然趨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