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內痔是指肛墊的支援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發生的病理性改變和下移,外痔是指齒線下皮下血管叢擴張、血流瘀滯、血栓形成或組織增生,混合痔是指內痔和同一部位的外痔相融合。是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中醫認為多與外感風、溼、燥、熱之邪及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或久瀉久痢,久坐久立,便祕日久,妊娠等因素有關。
一、診斷
本病種參照2002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制定的痔診斷標準進行診斷。或參照2006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肛腸分會聯合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
二、中醫治療方案
(一)一般治療 包括注意飲食結構,多飲水,避免飲酒和進食辛辣刺激食品;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勿蹲廁過久;堅持溫水坐浴,保持會陰部清潔;防治腹瀉等。
(二)內治法 主要用於Ⅰ度、Ⅱ度內痔;伴有嚴重心臟病、糖尿病、血液病、肝硬變等全身疾患;年老體衰不能耐受手術者;婦女懷孕期;不能配合手術的精神病患者及部分術後患者。
1、辨證分型論治
(1)風傷腸絡
症侯: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或有肛門瘙癢。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
代表方劑:涼血地黃湯加減。
常用藥物:生地15g、當歸15g、地榆15g、槐角15g、黃連6g、生甘草6g、火麻仁12g、赤芍12g、枳殼12g、黃芩10g。
(2)溼熱下注
症侯: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物外脫,可自行回縮,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利溼。
代表方劑:槐角丸加減。
常用藥物:槐角15g、枳殼15g、當歸12g、黃芩6g、防風12g、地榆15g、白朮15g。
(3)氣滯血瘀
症侯: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管收縮,墜脹疼痛,甚則肛緣有血栓,水腫,觸痛明顯。舌質暗紅,苔白或黃,脈弦細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
代表方劑:活血散瘀湯加減。
常用藥物:當歸12g、赤芍12g、桃仁12g、大黃3g、蘇木15g、丹皮12g、枳殼12g、瓜蔞15g。
(4)脾虛氣陷
症侯:肛門墜脹,肛內腫物脫出,需手法復位。便血色鮮或淡,可出現貧血,面色少華,頭昏神疲,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舌苔薄白,脈弱。
治法:益氣養血,固攝脾胃。
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加減。
常用藥物:黃芪15g、黨蔘15g、炙甘草6g、當歸12g 、橘皮12g、升麻10g、柴胡10g、白朮15g。
⑤肝腎陰虛
症狀:大便艱澀,排便困難,數日一行,或有便血,血色晦而不鮮,呈點滴狀,伴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多夢,舌質紅,苔薄,脈弦數。
治法:養陰潤燥。
方藥:六味地黃湯、黃連阿膠湯加減。黃連3g,黃芩9g,阿膠9g(烊化),赤芍12g,當歸12g,丹蔘10g,焦山梔6g,仙鶴草15g,地榆炭15g,側柏葉10g,生草6g。
加減:大便乾結難解者加玄蔘生地麥冬各10~15g。
(三)外治法
1、薰洗法:本法具有活血消腫、止痛收斂的作用,適用於內痔脫出嵌頓、外痔腫痛,常用祛毒湯、五倍子湯、苦蔘湯、消痔化瘀洗劑(本院協定方)等。藥物如五倍子30g,蛇床子30g 苦蔘30g,白芷15g 黃柏20g 野菊花20g 朴硝15g 紅藤20g等。(2009、2010用)
2、外敷法:用藥膏等外塗患處。常用藥物有馬應龍痔瘡膏、四黃膏等。
功效:清熱消腫、止痛止癢。
主治:痔腫痛、內痔出血。
3、塞藥法:將栓劑、藥膏納入肛內。常用藥物有馬應龍痔瘡栓、肛泰栓或膏、複方痔康栓(協定方)。
用法用量:每日便後或/和睡前納入肛內一枚,每日1-2次。
功效:清熱消腫、止痛止血。
(四)手術治療
1、治療原則 經保守治療無效或重度痔才考慮手術,在儲存正常肛墊及損傷儘量小的前提下祛除病灶、消除症狀。
2、手術方法
適用範圍:手術治療仍然是目前常用且療效確切的一種治療方法。對於非手術治療不能解除症狀的痔,可考慮手術治療。本法尤適用於Ⅲ度和Ⅳ度內痔,各型外痔,環狀混合痔,以及急性痔發作。
使用方法:術前準備 個體化原則選擇痔的手術方式 術後處置。
①術前準備
輔助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血凝、肝腎功能、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檢測、胸片、心電圖、肝臟B超。
局麻患者可以不禁食,採用其他麻醉須術前禁食4小時以上。
術前區域性備皮,排空直腸。
填寫手術同意書。
(1)注射療法:
適應症:I期內痔、Ⅱ、Ⅲ期內痔與結紮法配合運用。
藥物:消痔靈注射液。
操作方法:拉勾充分暴露,消毒後,將1:1消痔靈注射液按四步法注射痔核或單純注射痔核內。
(2)貫穿結紮法:
適應症:Ⅱ、Ⅲ期內痔。
操作方法:彎血管鉗夾住內痔核基底部,“8”字貫穿縫扎。術中注意儲存肛墊。
(3)外剝內注結紮法
適應症:混合痔。
操作方法:先予內痔注射,後外痔剝離、內痔結紮,術中儘量減少損傷齒線與肛管面板。對括約肌痙攣肥厚者,將部分內括約肌切斷。
(4)本院使用的中醫手術方法 小切口分段外剝(切)內注結紮法
適應症:環狀混合痔
操作方法:採用分段外剝內扎法與外切內扎法結合,外痔切口為柳葉狀小切口。分段後內外痔連線緊密者予行外剝內扎術,連線欠緊密者予行外切內扎術,皮橋較長者配合行皮橋截斷縫合術。
pph 手術:適用於Ⅲ、Ⅳ期內痔,特別是環狀內痔或環狀混合痔(以內治為主)。採用圓形吻合器,環形切除一段直腸下端粘膜後使痔核懸吊於直腸壁,並阻斷痔上血管,使脫出痔核回縮肛內。
分段齒形切扎或切注術:適用環狀混合痔。依病情將環狀混合痔分數段行外切內扎或外切內注術,注意內痔結紮處不要在同一平面而應呈鋸齒狀,並保留足夠的皮橋與粘膜橋。
3、痔手術注意事項
(1)注射時每注必消毒,應用齒科5號細長針頭,勿將藥液注入肌層或齒線下。
(2)結紮點多時應各點高低錯落,勿在一個平面上。
(3)環狀混合痔手術應保留足夠的皮橋與黏膜橋,且有足夠的寬度。
4、術後處理
(1)清淡富營養飲食,控制大便2-3日,保持大便質軟通暢。大便幹者給予潤腸通便藥。
(2)酌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後疼痛較重患者應給予止痛劑。
(3)觀察傷口出血情況,術後初期和結紮線脫落時避免劇烈或過多活動,如傷口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刻採取縫扎止血。
(4)便後坐浴,每日換藥。觀察創面,防止橋行癒合,發現影響創面癒合的肉芽及時處理以利癒合。
(5)術後一週擇期指診觀察肛門情況,防止肛門狹窄形成。
(五)護理調攝:
1、飲食應多食富含纖維食物,規律飲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起居規律,忌勞累、久站、久蹲,適度參加體育鍛煉。
3、排便規律,每1―2日保證一次排便,每次排便<10分鐘,忌臨廁努掙,便後行提肛運動。
4、保持肛周清潔乾燥。
5、術後部分老年男性患者重點觀察,及時放鬆止血帶與壓迫敷料,儘早熱敷、理療以使小便順利排出。
三、中醫治療效果
辨證施治對痔引起的出血、脫出、疼痛症狀有一定的療效,但並不能消滅痔核,況且臨床上還可見其他一些證侯,如實熱內盛,陰虛火旺等,且以上證侯亦可兼雜相見,如脾虛氣陷兼溼熱下注、溼熱下注兼氣滯血瘀等,臨證時應根據情況選用,才能提高療效。
消痔靈注射治療內痔具有痛苦小,療效好的優點。四步注射法對三期內痔、環狀混合痔都具有較好療效。
手術仍是治癒痔核的根本方法,但仍存在著復發的可能性。特別是環狀混合痔,單純外內扎保留皮橋與粘膜橋有可能後遺痔。
四、中醫治療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一)關於手術併發症:
痔的治療原則是無症狀的痔無需治療,有症狀的痔的治療目的重在消除、減輕其主要症狀,臨床治療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非手術療法因其簡便易行,療效肯定,應在一般療法的基礎上作為治療痔的首選,但重度痔或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者,需採用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作為非手術療法治療乏效的最終方法,具有相對的根治性,我科運用小切口分段外剝(切)內注結紮法治療環狀混合痔,可有效預防水腫、肛管狹窄等併發症與後遺症,但其對肛管的創傷及術後的併發症如疼痛、水腫仍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
1、術後併發症:疼痛、水腫
解決方法:主要為綜合療法
(1)術後及每日換藥肛塞複方痔康栓 每次1枚。甲硝唑預防炎症性疼痛,三七活血止痛。
(2)每次大便後用消痔化瘀洗劑(本院協定方)薰洗,有清熱利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止癢作用。
(3)術中仔細操作,切口合理,引流通暢,減少副損傷。
(4)肛管狹窄者切斷部分內括約肌,緩解術後痙攣性疼痛。
(5)術後輔以理療。
(6)術後口服“痔康合劑” 痔手術創傷對人體的影響,術前術後控制飲食,損傷正氣使抗病力下降,術後控制排便使大便易乾燥,這些會加重併發症、影響傷口癒合。我科根據痔的術後臨床特點,總結出了中藥經驗方“痔康合劑”,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組成:黨蔘15g 當歸15g 炙黃芪30g 白朮15g
生地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枳實10g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益氣、行氣通便 主治:痔術後乏力出汗、腹脹便乾等。 (7)白環俞電針止痛。
(8)必要時口服或肌注止痛藥。
2、術後併發症:尿儲留
解決方法:主要為綜合療法
(1)麻醉術中仔細操作,減少副損傷,降低疼痛度。
(2)按摩、理療。
(3)中藥口服。
(二)關於殘留痔
解決方法:個體化原則選擇痔的手術方式,提高手術質量,加強術後護理。
Pph術主要用於內痔為主的混合痔。可輔以硬化劑注射術、外剝(內扎)術。
分段齒形切扎或切注術主要用於環形混合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