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術顯微鏡引進眼科手術,開啟了眼科顯微手術時代,開創了現代白內障手術和玻璃體手術新紀元.當眼科顯微手術時代走過了半個世紀後,國際上還是倡導戴2~3倍放大鏡做斜視手術.顯微手術僅僅是內眼手術的專利嗎?”現任全國眼科主任委員,斜視與小兒眼科主席趙堪興教授在2011年中華眼科雜誌第11期呼籲我國的斜視與小兒眼科專家尤其是年輕的專家,鼓勵他們積極開展顯微鏡下斜視矯正術。
與此同時中華醫學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積極引導,努力發掘顯微手術在斜視矯正術中的積極意義,並探索提高手術質量.2011年6月在濟南召開的第14屆全國斜視與小兒眼科學術會議對這一問題又進行了熱烈交流和討論。
目前國內的斜視矯正術多數仍然是裸眼直視下手術,部分醫生應用放大鏡,少數醫生應用顯微鏡。我院的斜視矯正術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每年斜視手術達到上千例。在越來越追求小切口,小創傷的時代,斜視矯正術應責無旁貸的加入微創手術行列。常規的角膜緣切口引起術後早期屈光度、角膜散光的改變以及對淚膜的影響均有報道。
因此穹窿結膜切口近年來已被許多眼肌手術醫師所推崇。但是由於眼外肌手術的特點,表面麻醉下微小切口會造成眼外肌牽拉過度,引起患者的不適,加重眼心反射、眼胃反射。對於一些敏感體質的患者,應患者要求斜視與小兒眼科與麻醉科協作應用瑞芬太尼麻醉,使患者在清醒無痛下接受顯微鏡下微創手術。
術者可以同時觀察眼位,既保證了手術效果,又能使患者免受痛苦。與傳統的梯形結膜切口進行比較,切口小,出血少,術中基本無需止血。減少手術創傷,顯微鏡下分離血管清晰,肌肉鞏膜縫合更安全可靠。目前該項技術已基本成熟,手術上百例,斜視矯正正位率達到95%以上。
手術方法:應用德國ZEISS手術顯微鏡,使用常規顯微手術器械,蘇州一峰貝爾生產的肌肉鑷和鎖釦持針器是必備器械。顯微鏡下,於穹窿部平行於瞼裂方向開啟球結膜,與結膜切口垂直開啟結膜下組織,切口長度5mm。暴露鞏膜後鉤取眼外肌,檢查鉤取完全後,用另一斜視鉤在結膜下與肌肉表面滑行分離期間的連結,然後拉出肌肉。6-0可吸收線縫合肌肉。之後手術方法同常規的斜視矯正手術。術後球結膜復位,可以不縫合,或者8-0可吸收線縫合球結膜一針。年齡大者,由於球結膜薄可能需要縫合。結膜水腫輕,恢復快,出院後即可工作學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