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盧勇民

  腕舟狀骨骨折是最常見的腕骨骨折,發病率約佔全身骨折的2%[1]。臨床治療方法很多有石膏託外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如果診治不當,會造成骨不癒合,骨壞死,創傷性骨關節等併發症。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1年3月,採用經皮空心釘內固定治療無移位腕舟骨骨折24例,骨折癒合良好,療效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齡18-52歲,平均26.5歲。左手8例,右手16例。骨折按Krimmer分型[2],A1型2例,A2型8例,B1型5例,B3型9例,全部為閉合性損傷。其中摔傷16例,運動傷3例,車禍3例,壓砸傷2例。本組均為無移位舟骨骨折,受傷至手術時間3d-28d,平均7d。本組病例術前全部常規行腕關節的舟狀位及側位X線檢查及腕關節CT檢查。

  1.2 手術方法 患者平臥位,採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術前於手腕掌側觸控舟骨結節骨性標誌,手心朝上,腕背側墊一軸卷,使腕關節背伸約30°-45°。選擇舟骨結節的橈側及遠端為導針進針點,用1mm導針沿舟骨長軸鑽入儘量使導針進針方向與骨折線垂直,穿入近端骨質,一般導針與前臂掌側面成45°角,與第一掌骨軸線平行鑽入。鑽入過程中可根據C型臂透視結果調整方向。

  穿針後透視腕關節的舟狀位及側位,導針的深度至舟骨近端關節面皮質1mm為佳。測量進入舟骨的導針長度減去2mm為空心釘的長度,於導針進皮點周圍做3mm面板切口,空心鑽鑽孔,鑽入3-5mm即可,無須攻絲,埋頭器去除進針點部分骨皮質,選擇合適長度的空心釘沿導針擰入,拔出導針,C型臂透視腕關節的舟狀位及側位,固定滿意後,切口縫合一針,無須石膏託制動,術後即開始手指及腕關節的功能鍛練。

  2、結果 術後24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3月―36月,平均8.8個月。24例骨折全部癒合,均無感染,骨不連及螺釘鬆動。23例腕關節活動範圍125°--145°,其中1例腕關節活動度為128°,腕關節活動時輕度疼痛。腕關節功能按Krimmer評分[3]:優 22例,良 1例,滿意1例,全部病例均未取出螺釘,其中1例大魚際處面板感覺減退。採用DASH調查表作為患者的主觀功能評價。

  分為A,B兩個部分,A部分23個問題,主要了解患者從事日常活動的能力;B部分77個問題,主要調查患者上肢不適症狀,每個問題分為5個等級,DASH值為0,表示功能正常,100分表示無功能。本組DASH調查表值平均7.5分。DASH表A部分95%活動基本正常,僅在搬運重物,腕部支撐時輕微活動受限,DASH表B部分,部分患者在負重時有輕微疼痛,其他不適還有靜息時疼痛,無力,關節僵硬等。

  3、討論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年輕人居多,按部位分:結節部,腰部,近側1/3骨折,腰部骨折最常見。按骨折移位分穩定型和不穩定型。舟骨骨折的不癒合率高,尤其是腰部骨折及近側1/3骨折。

  舟骨骨折的治療目的是使骨折儘早癒合,恢復腕關節的正常功能,早日康復。對於無移位的穩定骨折,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療效遠期無明顯差異。目前許多醫生仍堅持傳統的治療方法[6]。對於移位的穩定的舟骨骨折,採用管形石膏託外固定的方法治療,外固定的時間為12周,甚至更長時間。長時間的外固定使腕關節不能行早期的有效地功能鍛練,會導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使關節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且石膏託固定過程中,容易發生鬆動,穩定性差,造成骨折端的移位,從而影響骨折癒合;如果石膏過緊,會對面板造成壓迫,發生面板壞死。

  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固定不夠堅固,穩定性差,對骨折斷不能形成加壓,影響骨折端的癒合,會造成骨折的不癒合或延遲癒合,而且克氏針內固定要輔助石膏託制動,使腕關節不能行早期的有效地功能鍛練,從而影響腕關節的功能恢復。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治療舟骨骨折切口大,切開關節囊,破壞舟骨血運,不利於軟組織的修復,創傷大,併發症多,住院時間長。

  經皮空心釘內固定治療無移位腕舟骨骨折的優點:切口小,創傷小,不破壞血供,是一種微創手術。固定牢固堅強,對骨折端形成加壓,有利於骨折癒合。術後不需要石膏託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鍛鍊,腕關節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住院時間短,可早日重返工作崗位。

  總之,經皮空心釘內固定治療無移位腕舟骨骨折,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固定牢靠,骨折癒合率高,療效確切。可早期功能鍛鍊,關節功能恢復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