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心外科 住院醫師 李波

  蘭索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

  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治療 消化內科常規疾病的常用藥物之一,大家在臨床工作中應用 PPI 時,對其作用機制、副作用、療程等問題是否真正瞭解?本文旨在幫助大家更深刻地認識 PPI 並規範 PPI 的臨床應用。

  PPI 的作用機制

  PPI,即 H+-K+-ATP 酶抑制劑,其抑酸作用強,特異性高,持續時間長。胃酸分泌的最後步驟在胃壁細胞內質子泵驅動細胞內,PPI 阻斷了胃酸分泌的最後通道,與以往傳統胃酸 抑制 藥物相比,作用位點不同並有著不同的特點,即夜間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強、時間長、服用方便,能抑制基礎胃酸的分泌及組胺、乙醯膽鹼、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不同的 PPI 種類及用法

  目前已有的 PPI 共 5 種,下面以消化性潰瘍為例為大家詳細介紹各種 PPI 用法:

  1、奧美拉唑:為第 1 個上市的 PPI,1988 年面市。

  (1)十二指腸潰瘍:20 mg/d,po,通常在 2-4 周可癒合;

  (2)胃潰瘍:20 mg,qd,po,通常 4-8 周可癒合。

  2、蘭索拉唑:1992 年上市,是 第 2 個上市的 PPI。

  (1)十二指腸潰瘍:15-30 mg,qd,po,連續服用 4-6 周;

  (2)胃潰瘍:30 mg,qd,po,連續服用 6-8 周。

  3、泮托拉唑:為由德國研製的第 3 種 PPI,於 1995 年上市。

  (1)十二指腸潰瘍:40 mg,qd,po,連續服用 2-4 周;

  (2)胃潰瘍:40 mg,qd,po,連續服用 4-8 周;不建議療程超過 8 周。

  4、 雷貝拉唑:1998 年由日本推出的第 4 種 PPI。

  (1)十二指腸潰瘍:10 mg,qd,po,連續服用 6 周;

  (2)胃潰瘍:10 mg,qd,po,連續服用 8 周。

  5、埃索美拉唑:是最新的 PPI,2000 年由德國研發並上市。

  (1)十二指腸潰瘍:20-40 mg,qd,po,連續服用 4-6 周;

  (2)胃潰瘍:20-40 mg,qd,po,連續服用 6-8 周。

  消化性潰瘍病的診治規範建議:PPI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程 4 周,胃潰瘍療程 6-8 周,對於 H.pylori 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首先根除 H.pylori,繼續應用 PPI 至療程結束。

  不同種類 PPI 作用強弱

  不同的 PPI 在抑酸強度、起效時間、抑酸持續時間等方面到底誰更強?下面為大家逐一介紹。

  1、抑酸強度:已有研究證實,埃索美拉唑抑酸強度明顯高於其他種類 PPI,其次為雷貝拉唑,而泮托拉唑、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的抑酸強度相似。

  2、起效時間:雷貝拉唑與酶的結合位點最多,因此雷貝拉唑為起效最快的 PPI,可在 5 分鐘內起到最大抑酸效果,蘭索拉唑次之,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再次之。

  3、抑酸持續時間:衡量抑酸持續時間的方法為監測服藥後 24 小時內 PH>4 的時間百分比,研究結果顯示,口服埃索美拉唑 40 mg 抑酸持續時間長於奧美拉唑 40 mg、蘭索拉唑 30 mg、及雷貝拉唑 20 mg。

  4、不同疾病治療效果:有臨床資料顯示,在胃食管反流病、NSAIDs 引起的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面,埃索美拉唑均優於其他 PPI 製劑,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方面,埃索美拉唑優於奧美拉唑。

  綜上,埃索美拉唑抑酸效果最強,其次為雷貝拉唑,泮托拉唑與蘭索拉唑可能優於奧美拉唑。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個體化應用抑酸藥物。

  PPI 的不良反應及其機制

  PPI 的短期應用有較好的耐受性,但長期服用也可能帶來諸多風險,下面我們來講講不良反應。

  1、骨折:有多項研究顯示,長期應用 PPI、增加 PPI 劑量可增加骨折風險。可能機制如下:

  (1)PPI 抑制胃酸分泌,使得胃內 PH 升高,鈣的吸收 減少;

  (2)有學者在體外試驗中發現,奧美拉唑對破骨細胞上的空泡型質子泵也有抑制作用,並增加成骨細胞活性,干擾骨組織的吸收-重建平衡,使得骨骼脆性增加,在外力作用下更易發生骨折;

  (3)胃內 PH 升高可反射性地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而胃泌素與奧美拉唑均可引起甲狀旁腺增生及功能亢進,引起低鈣高磷,直接引起骨質疏鬆。

  2、感染:PPI 可增加感染風險,主要包括呼吸系統感染、自發性腹膜炎及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1)呼吸系統感染:長療程應用 PPI 及高劑量 PPI 更易患呼吸系統感染。可能機制如下:PPI 抑制胃酸分泌,胃內 PH 上升,上消化道細菌過度生長並移位進入呼吸系統;H+-K+-ATP 酶不僅存位於胃壁細胞內,亦存在於呼吸道,可通過改變呼吸道內腺體分泌液的 PH 值,促使呼吸道內原位細菌過度生長;PPI 可能削弱中性粒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2)自發性腹膜炎:既往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應用 PPI 可能增加自發性腹膜炎風險,其可能機制為肝硬化患者腸壁水腫,腸道通透性增高,對細菌的遮蔽作用減弱,細菌從腸道侵入腹腔引起自發性腹膜炎,而 PPI 減弱胃腸道屏障功能。然而,近期的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肝硬化患者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發生與 PPI 無關。

  (3)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與不使用 PPI 的患者相比,應用 PPI 的患者 CDI 的風險增加 0.6-2 倍,可能機制為 PPI 降低胃粘膜屏障,導致機會致病菌如 CD 繁殖、移位、產生毒素,從而引起腹瀉。

  3、低鎂血癥:有研究顯示,PPI 的劑量不論高低,均可引起低鎂血癥,可能機制為長期應用 PPI 可能影響瞬時受體電位 M6 通道的功能,導致小腸中鎂的吸收障礙及機體總的鎂儲備進行性減少,最終耗竭。長期應用 PPI 的患者應定期檢測血鎂濃度。

  4、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 B12 缺乏:有報道稱,長期應用 PPI 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 B12 缺乏,其機制為胃內酸性環境是鐵和維生素 B12 吸收的重要條件,長期抑酸可能導致鐵和維生素 B12 的吸收障礙。

  5、胃底腺息肉:有研究顯示,應用 PPI 達 1 年以上的患者,胃底腺息肉的發生風險是不用 PPI 患者的 4 倍,停用 PPI 後可退化、消失。

  6、急性間質性腎炎:1992 年首次報道奧美拉唑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隨後陸續有其他 PPI 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的報道。PPI所致的急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種罕見而嚴重的藥物不良事件,PPI 其致病機制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與免疫有關。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可作為半抗原,與腎小管基底膜正常成分結合形成一種完全抗原,或沉積在腎間質內作為一種觸發抗原,直接對抗該抗原而誘導免疫反應。

  7、骨骼肌與心肌不良反應:有研究證實,PPI 與多發性肌炎等多種肌病有明確的因果關係,此外,有研究顯示,泮托拉唑可抑制心肌細胞內鈣訊號和肌絲活性,從而抑制心肌收縮。

  8、與氯吡格雷聯用導致心血管事件風險:有研究顯示,氯吡格雷與 PPI 聯用增加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其機制為 PPI 屬於 CYP2C19 酶抑制劑,而氯吡格雷在肝臟需經 CYP2C19 進行生物轉化,因此 PPI 的使用可能會降低氯吡格雷的活性轉化和抗血小板效果,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以及再次血栓的風險。在各種 PPI 中,雷貝拉唑 85% 經非酶代謝途徑代謝,對氯吡格雷的影響最小,其次為泮托拉唑,因其與細胞色素 P450 酶的結合力較弱。

  總之,長期應用 PPI 存在多種風險,重在預防,如有可能,應儘量避免長期應用 PPI,如必須長期應用,則應加強對其不良反應的監測,儘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PPI 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

  1、 腎功能不全:無需調整劑量。

  2、肝功能不全:輕中度肝功能不全無需調整劑量,重度肝功能不全需調整劑量,如奧美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每日用量應<20 mg。

  3、老年人:無需調整劑量。

  4、兒童:奧美拉唑與蘭索拉唑可應用於兒童,根據體重,體重<20 10="" 15="" kg="">20 kg 時,奧美拉唑的用量為 20 mg,蘭索拉唑的用量為 30 mg,而其他類的 PPI 尚無有關研究報道。

  5、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根據藥品說明書,各類妊娠藥物的安全等級分別為 奧美拉唑(C 級)、蘭索拉唑(B 級)、泮托拉唑(B 級)、雷貝拉唑(B 級)及埃索美拉唑(C 級),應根據孕婦具體情況謹慎用藥;因所有種類的 PPI 均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PPI。

  總結

  總結而言,不同種類的 PPI 抑酸強弱有所差異,其藥代動力學亦有所不同,臨床應用要個體化;長期應用不良反應較多,應避免長期應用,必須長期應用者,注意定期監測不良反應;最後注意特殊人群的 PPI 使用。

  目前,PPI 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已無可替代,但仍注意應避免濫用以及「敢用不敢停」等現象,只有對 PPI 的方方面面做到「瞭然於胸」,方能在臨床應用時「成竹在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