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急診科 副主任醫師 吳衛中

       隨著國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代謝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發病率快速上升。據2007-2008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9.7%,約9240萬人;糖尿病前期人群已達1.48億。國際權威專家預計,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將會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一倍,到那時我國將會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人口大國。

  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其中絕大部分為2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總人數的90%。2型糖尿病是一種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有不同程度胰島功能減退的代謝紊亂綜合症。

  糖尿病,國外給它的別名叫“沉默的殺手”。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在於會發生致死、致殘的嚴重併發症,是成年人新發失明、終末期腎病和非外傷性截肢的首要因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又是導致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病的常見原因。資料統計,患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開始逐漸出現併發症;70%的糖尿病患者會死於併發症。殘酷的現實給糖尿病患者及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因此,糖尿病目前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後的第三大非傳染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傳統的糖尿病治療方法仍然是健康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自我監測和藥物治療這“五駕馬車”。但是,由於糖尿病患病人群龐大,不同層次的患者依從性存在差異,部分患者採用傳統的內科治療方法難以維持血糖的長期穩定,不能避免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出現和進一步加重。另外,嚴格的飲食控制、按時打針吃藥和反覆的血糖波動對患者造成持續精神壓力,影響著生活質量。患者迫切需要一種能良好控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手段。

  手術治療糖尿病現在在我國還是一件新鮮事,但是在美國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在美國每年有20多萬糖尿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手術的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成熟性以及療效的確切性早已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2011年起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正式向全球推廣,並鄭重指出:手術治療絕非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應早期進行干預,越早手術越受益。

  腹腔鏡胃旁路手術

  這是目前國際上治療2型糖尿病最主流、最常用的手術方法,僅在患者腹部打4~5個直徑0.5~1.2cm的小孔,使用專用的機械切割器離斷胃大部,近端形成一個50ml左右的小胃囊,在距屈氏韌帶40-100cm處切斷空腸,遠端與小胃囊吻合,近端在距胃-空腸吻合口70~150cm處與空腸吻合。這一術式使食物從新形成的小胃囊出口直接流入空腸下部,繞過了胃的大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

  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的作用機理探究

  減重是手術的初衷,以不同方式處理消化道,以限制攝入,減少吸收,消耗自身多餘的脂肪,達到減重目的。因此手術成為治療病態性肥胖唯一長期有效的方式。那麼,術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緩解是否隨體重減輕而同步發生呢?研究的結果卻耐人尋味。胃旁路術後糖尿病患者血糖恢復時間遠早於體重明顯下降的時間。Rubino報道,患者胃旁路術後短期內就能恢復正常血糖水平,而此時體重下降還遠未達滿意程度。相關文獻顯示,同是減肥手術,胃束帶術後糖尿病緩解率明顯低於胃旁路術。提示2型糖尿病的恢復與體重下降無直接關係。可能存在減肥以外的降糖機制。

  腸-胰島軸是近年來代謝外科研究的熱點。有學者認為,胃腸道分泌的多種激素與糖代謝調節有關,包括膽囊收縮素、抑胃肽、胰高血糖素樣肽-1 、胃促生長素、瘦素、肽、脂聯素等。

  手術原理主要有兩種假說:

        (1)十二指腸-空腸假說:抑胃肽是由十二指腸和近段空腸的K細胞合成釋放,糖尿病患者常存在抑胃肽分泌過多,與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相關。而胃旁路術(或十二指腸空腸曠置)術後,營養物質減少或停止對近端小腸的刺激,K細胞釋放抑胃肽減少,從而緩解了胰島素的抵抗,2 型糖尿病獲得長期治癒。

        (2)遠端迴腸假說:胰高血糖素樣肽-1由遠端迴腸和結腸的L細胞合成釋放,具有促胰島素分泌作用,並可增加胰島再生,減少凋亡。PYY也是一種主要由遠端迴腸L 細胞在餐後釋放的後腸激素,作用於下丘腦弓狀核抑制神經肽Y的釋放,產生飽脹感,抑制胃的排空及胃腸蠕動,從而抑制食慾減輕體重。行胃旁路術或者膽胰分流術後,未消化或部分消化的食物提早進入遠端迴腸,刺激L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PYY,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加,並抑制食慾,減少能量攝入,從而降低血糖。有研究顯示,胃旁路術後患者進食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PYY濃度增加,在餐後30分鐘達峰值,並明顯高於同為減肥手術的胃束帶術。

  哪些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

  當患者符合以下條件,可期望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1)年齡18~65歲;

  (2)BMI(體重指數)≥27.5 kg/m2合併2型糖尿病;

  (3)向心性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 80cm;

  (4)糖尿病病程<15年;

  (5)胰島功能良好。

  同時,患者及家屬都充分了解治療糖尿病的手術方式,理解及願意承擔手術的潛在併發症風險,理解術後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的重要性並願意承受;能積極配合術後隨訪等。

  從目前國內外的臨床實踐結果來看,手術不僅可以治療糖尿病,而且還能治癒一些糖尿病的併發症和某些代謝相關的併發症。例如手術後患者由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視物模糊症狀可以治癒或改善;糖尿病腎病引起的尿蛋白可以消失或減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四肢麻木和疼痛會完全消失或緩解;術前除2型糖尿病外,有代謝紊亂綜合症的其它表現出現,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等,術後這些代謝紊亂綜合症會消失或緩解。現在越來越多的長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與採用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大大降低,死亡率大大降低,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壽命明顯延長。

  儘管手術治療糖尿病有如此多的優點,但是目前在我國手術治療糖尿病的理念仍然“鮮為人知”。部分患者是對手術的原理不瞭解,不理解、部分患者是對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顧慮。

  手術風險效益分析

  減肥手術在治療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徵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外科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這種風險只有與糖尿病造成的的損害比較才有意義。因此風險-效益評估是治療性手術選擇的重要問題。首先關注的是手術本身的死亡風險,Dimick 等報道了7種常見外科手術的死亡風險,從死亡率為0.3%的髖關節置換術到死亡率為10.7%的開顱手術,胃旁路手術死亡率與髖關節置換術相當。而在術後隨訪中,與相同基線年齡、體重指數水平的非手術糖尿病患者比較,術後死亡率明顯減少(30%~90%)。2007 年Adams 等進行的一項18年隨訪的回顧性研究中,7925例接受胃旁路術的肥胖患者和相同數量同一基線性別、年齡和體重指數的非手術患者比較,平均7.1年中總死亡率風險可以減少40%(每年分別為3.76%和5.71%,P<0.001);糖尿病相關併發症死亡率減少92%(每年分別為0.4%和3.4%,P= 0.005);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56%(每年分別為2.6%和5.9%,P= 0.006);癌症死亡率減少60%(每年分別為5.5%和13.3%,P= 0.001)。由此可見術後死亡率下降的獲益遠遠大於手術本身的死亡風險,減肥手術仍不失為一條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代謝綜合徵綜合治理治療的有效途徑。

  有患者擔心胃旁路術後的殘胃問題。這是一個醫患雙方都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從理論上講胃旁路術後曠置的大部分胃體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但國內外大量的臨床研究顯示胃旁路術後並未增加胃病的發生率。

  有患者擔心胃縮小後飯量減少、吸收減少會引起營養不良、體重持續性降低。胃旁路術是一種消化道重建手術,術後改變了食物流向,減少了食物的消化吸收面積,一些物質(主要是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如鈣、鐵)的吸收會受影響。術後患者的營養補充是最重要的問題,患者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膳食即可。胃旁路術後患者的體重的確會降低,但不是無休止地降低。臨床實踐顯示手術後當肥胖患者的多餘體重被減掉後,患者的體重實際上是處在一個平臺期,即在一個相對正常的體重水平波動。

  部分患者擔心手術後會體力不支影響工作和生活。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在術前會受到高血糖和某些併發症的折磨,大多數患者的生活質量不高。手術後隨著高血糖的改善和多餘體重的減少,患者無論是從精神面貌還是體能上都會比術前有明顯的改善,不僅不會出現體力不支的表現,反而會比術前更好。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終身問題,同樣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也需要終身隨訪。手術後的糖尿病患者要終身接受醫生的指導,這樣才能解決好血糖控制問題、營養問題、手術併發症的防治問題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