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煜

  肺麴黴菌病是臨床少見的一種肺部真菌感染。麴黴菌在自然界廣泛分佈,主要寄生於人類上呼吸道,由於正常人具備免疫防禦功能的存在,通常少量麴菌不引起疾病,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或大量病原體入侵人體時,可致感染、發病。近年來由於廣譜抗生素,細胞毒藥物,免疫抑制劑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廣泛應用,器官移植,AIDS 增加,以及肺結核病發病率的上升使肺麴黴菌病有逐年增多趨勢。臨床常見為腐生煙麴黴菌感染,目前較為權威的分型將本病分成三型:變態反應性肺麴菌病、侵入性肺麴菌病和肺麴菌球。肺麴黴菌感染形成肺部孤立或多發的球形病灶,影像學典型表現為球形病灶與腔壁間有新月樣透亮區---“新月徵”,稱之為肺麴菌球,臨床上最為多見。肺麴菌球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常繼發於肺基礎疾病,缺乏特異性,診斷有一定困難,臨床易漏診、誤診。

  一、肺麴黴菌球的發病機制及特徵:

  麴黴菌易寄生在肺部慢性疾病所伴有的空腔內繁殖、蓄積,臨床病例多見於繼發於肺部基礎病變(如肺結核空洞、管擴張、肺囊腫)患者。麴黴菌多侷限於囊腔內,一般不侵及空洞以外的肺組織,但隨著病程的進展,其球體逐漸增大,周圍可形成豐富血管網,甚至形成血管瘤,其自身產生的活性酶類毒素具侵蝕血管的特性,以及菌球在腔內滾動、摩擦等原因,易造成組織及血管的壞死與出血。麴黴菌球內容物其大體呈較特殊的土黃或灰褐色、泥巴樣物,但質脆易碎,粘附性差。麴黴菌球周圍為反應性的纖維組織形成包膜樣結構,鄰近肺組織受壓實變,內壁由於麴菌絲的機械摩擦而光滑。鏡檢:HE染色呈紫藍色PAS染色更清晰,AgNOR染色呈棕黑色,菌絲間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間雜有巨噬細胞;病灶周圍肺組織呈不同程度肺不張、炎性細胞浸潤。

  二、肺麴黴菌球的診斷:

  肺麴菌球患者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臨床最常見的症狀以咯血最為常見,有文獻統計咯血佔91%,咳嗽佔80%,胸痛佔80%,發熱佔30%。肺麴菌球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而且本病與肺結核、支擴等疾病的病變好發部位相同,X 線表現相仿,加之某些患者又在肺結核等基礎上繼發,導致臨床上只考慮原發疾病進展與復發;還有某些病人X線表現極不典型,與原發疾病又近似;也有CT掃描巧遇將病變漏掉、觀察不仔細以及臨床醫生對肺麴菌病認識及警惕性不足等原因,造成臨床病例容易出現漏診、誤診。

  本病的診斷目前主要依據臨床症狀、真菌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及術後病理檢查。當患者有咯血癥狀,並且有下列表現者應考慮本病之可能:肺部基礎病變(肺結核、支擴、肺囊腫等);惡性腫瘤、使用皮質激素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肺部出現陰影經抗生素治療長期不消失、病情反而加重者;肺結核患者長期抗結核治療病情無緩解或加重者。本病確診有賴於真菌培養和組織學檢查,找到特徵性病原體即可確診,病理組織檢查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典型的麴黴菌球X線及CT特徵表現有診斷意義。影像學(X線及CT檢查)典型的麴黴菌球表現為肺空洞或空腔內球形內容物,空洞壁與內容物之間可見新月狀透光影,改變體位攝影或掃描,球形內容物位置可發生變化。典型影像學表現患者常需與肺癌性空洞、結核球液化相鑑別:乾酪空洞形成或結核球溶解可形成類似麴菌球的形態,但結核球溶解多位於肺門側,呈細小的新月形,而麴菌球的氣帶多位於上方;癌性空洞可形成半島徵、內呈結節狀等。對於影像學檢查不典型者可連續多次行痰培養、纖維支氣管鏡刷檢或呼吸道分泌物塗片,如見到菌絲及頂端膨大如菊花狀的孢子可協助診斷;對錶現為侷限的小結節病變可行經皮針吸肺活檢;對診斷確有困難者,咯血等症狀明顯,如無禁忌證,則應爭取儘早手術切除病灶,兼具診斷與治療作用。

  三、肺麴黴菌球的治療:

  有關此病的治療,目前認為僅有少數抗真菌藥物對麴黴菌有效,如:兩性黴素B、伊曲康唑;但有效性因肺部基礎性疾病的不同療效差異較大, 由於藥物很難達到肺部空洞內殺滅麴黴菌,且抗真菌藥物毒性較大;故單純全身性抗黴菌治療效果不佳,對麴黴菌球者無明顯療效。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外科手術治療是肺麴菌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不論有無症狀,只要病變侷限,不能排除惡性病變,內科治療無效的咯血,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手術者均應手術治療,而出現大咯血時應急診手術。手術切除侷限性病變是治療肺麴菌球的主要方法,肺葉切除、楔形或部分切除是主要的手術方式,若累及胸壁亦應作胸壁切除。應用胸腔鏡或胸腔鏡輔助改良後外側小切口的微創手術除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外,還可觀察到胸腔的所有部位,有利於術中止血、出血量少,術後恢復快。

  本病手術併發症發生率較高,引起手術併發症的主要原因是:

  (1)患者有原發疾病,病變附近的胸膜炎症反應嚴重,病灶邊界模糊,手術困難;

  (2)豐富的側支迴圈使手術過程複雜化;

  (3)剩餘的肺組織難以復張,使患者易受感染並易發生支氣管胸膜瘻、膿胸,特別是胸膜增厚明顯;    

  (4)肺實質破壞超過一個肺葉或雙肺均有病變。

  麴黴菌病復發或播散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術後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療尚無定論。一般認為:若病變廣泛或空洞破裂,有肺原發病或其它易導致麴黴菌復反或播散者,應預防性抗真菌治療4 周,若病變孤立,術中完整切除,無原發病者,可術中、術後短期抗真菌治療。

  綜上所述,近年來肺麴黴菌病有逐年增多趨勢,其中以肺麴黴菌球最多見。肺麴菌球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加上對本病的認識不足造成診斷有一定困難,臨床誤診率較高。對診斷確有困難者,咯血等症狀明顯,如無禁忌徵,則應爭取儘早手術切除病灶。目前對肺麴黴菌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侷限性病變,如部分病變範圍小,胸壁未受累的病例,可考慮應用胸腔鏡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的微創手術方式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