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科 主任醫師 王茂生

  過敏性紫癜是常見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礎為過敏性毛細血管炎,以面板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關節腫脹疼痛和腎炎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少數患者還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發病前1~3周常有低熱、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及乏力等全身不適症狀。首發症狀以下肢伸側及臀部分批出現呈對稱分佈、大小不等的丘疹樣紫癜為主,可伴蕁麻疹或水腫、多形性紅斑。病程中可有出血性腸炎或關節痛,少數患者腹痛或關節痛可在紫癜出現前2周發生,嚴重者可伴有紫癜性腎炎及各種神經系統症狀。

  過敏性紫癜於中醫古籍尚無統一命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多歸屬為“紫癜”、“葡萄疫”、“斑疹”、“肌衄”、“斑毒”等範疇。如巢元方於《諸病源候論》雲:“斑毒之病,乃熱氣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夾毒,蘊積於胃,毒氣薰發肌肉,狀如蚊蟲所螫,面赤斑起,周匝遍體”。近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血液病重點專科協作組根據其臨床特點將之統一命名為“紫癜風”。

  病因病機

  本病起病,外因或感受六淫之邪,或飲食不節,或藥毒損傷;內因多為稟賦不足。如風熱或風熱夾溼襲表,損傷面板脈絡,離經之血外溢肌膚黏膜而成紫癜,溼流關節則關節疼痛;如溼熱內生中傷脾胃脈絡,可見腹痛、便血;溼熱下損腎與膀胱血絡或熱盛傷陰,陰虛火旺則尿血;久病致脾腎虧虛,氣不固攝則精微外洩。疾病過程中離經之血成為瘀血,《血證論》雲“離經之血雖清血,清血亦是瘀血”,瘀血阻絡,血行不暢,可誘發或加重出血,常為過敏性紫癜反覆不愈的病機之一。

  症候學特點

  本病臨床型別不同表現不一,但多以面板紫癜為首發表現。風盛血熱證多為疾病初起階段,病情較急,面板紫癜成片,色紅或紫紅,高出面板,壓之不褪色,可伴瘙癢、發熱、惡風、口乾、咽痛等,夾溼者可伴頭重身倦、口黏口苦、關節腫痛等;溼熱蘊結證可見面板散在紫癜,伴納呆、腹脹腹痛,或有大便黏滯,甚則便血;陰虛火旺證紫癜色淡紅,時隱時顯,感腰膝痠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頭暈、口燥咽乾等;氣虛不攝證紫癜散在,反覆發作,遇勞即發,遷延不愈,色淡紅,可伴面色少華、疲乏氣短、納差等。脾腎陽虛證紫癜隱約散在,遷延不愈,或紫癜消失,只表現尿蛋白及潛血持續難消,可伴見面色s白、畏寒肢冷、腰膝痠軟、或便溏,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

  辨證論治

  過敏性紫癜起病之初,以邪實為主,表現風盛血熱或溼熱蘊結,故治療時當以疏風散熱、涼血寧絡、清利溼熱為主。遷延不愈則可見氣虛、陰虛、陽虛等證,治療分別益氣、滋陰、溫陽為主。伴見瘀血者兼活血化瘀治療。

  1、風盛血熱證

  主症:病情較急,廣泛面板紫癜,融合成片,色鮮紅或紫紅,高出皮面,壓之不褪色。

  兼症:發熱,惡風,口乾,咽痛,瘙癢。

  舌脈象: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則:疏風清熱,解毒涼血。

  處方:犀角地黃湯合銀翹散加減。

  水牛角絲20g先煎 生地黃20g 牡丹皮10g 赤芍10g

  連翹10g 金銀花20g 薄荷10g後下 紫草15g

  蟬蛻10g 茜草10g 蘆根15g 生甘草10g

  加減:伴面板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腹痛明顯者加當歸、白芍、白芷;夾溼關節腫痛者加生石膏、防己、生薏仁;咽喉腫痛者加山豆根、板藍根、牛蒡子;尿血者加小薊草、白茅根。

  方藥闡述:過敏性紫癜發病之初多為此證。如調理及時得當,驅邪外出則疾病向愈。遵吳鞠通《溫病條辨》“血從上溢者,犀角地黃湯合銀翹散主之”之訓,方用苦鹹寒之水牛角代替犀角,涼血清心而解熱毒,使火平熱降,毒解血寧;以甘苦寒之生地黃,涼血滋陰生津;赤芍與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金銀花、連翹、薄荷辛涼清解上焦風熱;蟬蛻散風熱、透疹;紫草、茜草涼血止血;蘆根清熱生津,生甘草清熱解毒,又可調和諸藥。合而用之,共成疏風清熱,解毒涼血之功。

  中成藥治療:

  1、地丹涼血顆粒:(廊坊市中醫醫院方:生地黃、牡丹皮、紫草、板藍根、白鮮皮、龍膽草、忍冬藤、連翹等)15g/次,日3次,口服。

  2、防風通聖散:6g/次,日2次,口服。本方汗、下之力峻猛,有損胎氣,虛人及孕婦慎用。

  2、溼熱蘊結證

  主症:面板散在紫癜,納呆,脘脹腹痛,大便黏滯。

  兼症:頭重身倦,口黏口苦,或關節腫痛,甚則便血。

  舌脈象: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利溼熱,涼血化斑。

  處方:三仁湯加減:

  杏仁10g 生苡仁30g 白蔻仁20g 茜草30g

  紫草15g 通草30g 石葦30g 半夏10g

  滑石20g包煎 澤蘭10g 生甘草10g 木香9g

  加減:便血加三七粉、阿膠珠;尿血加小薊草、白茅根;脘脹腹痛重者加白芍、白芷;關節痛者加桑枝、防己、忍冬藤。

  方藥闡述:本證為溼熱蘊結,需兼顧利溼與清熱。選用苦杏仁、白蔻仁、生苡仁宣上、暢中、滲下以祛溼邪;半夏燥溼化痰,消痞散結;通草、石葦、滑石導溼熱從小便而解;茜草、紫草涼血止血;木香行氣化溼;澤蘭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生甘草調和諸藥。

  中成藥治療:

  苓澤祛溼顆粒(廊坊市中醫醫院方:白鮮皮、梔子、黃連、豬苓、澤瀉、茯苓皮、紫草、威靈仙等)15g/次,日3次,口服。

  3、陰虛火旺證

  主症:紫癜色淡紅,時隱時顯。

  兼症: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乾,腰膝痠軟。

  舌脈象: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則: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處方:知柏地黃湯加減:

  生地黃15g 黃柏10g 地骨皮20g 青蒿10g

  天門冬10g 丹皮10g 赤芍10g 知母10g

  女貞子15g 蟬蛻10g 紫草10g 甘草10g

  加減:面板紫癜明顯者加白鮮皮、地膚子、仙鶴草;尿血者加石葦、小薊草、白茅根、三七粉;蛋白尿者加山萸肉、芡實。

  方藥闡述:方中知母、黃柏為君藥,堅腎陰清虛熱;生地黃、女貞子、天門冬滋陰清熱涼血;輔以地骨皮、青蒿清腎經虛熱;丹皮、赤芍、紫草涼血散血;蟬蛻散熱透疹;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中成藥治療:

  知柏地黃丸:6g/次,日3次,口服。

  4、氣不攝血證

  主症:紫癜反覆發作,隱約散在,色淡紅或淡暗,遇勞即發,遷延不愈。

  兼症:面色少華,疲乏氣短,納呆。

  舌脈象: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弱。

  治則:補氣攝血。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黨蔘15g 黃芪30g 白朮15g 茯苓10g

  當歸10g 白芍10g 蓮子10g 陳皮6g

  柴胡6g 海螵蛸10g 炙甘草10g 仙鶴草20g

  加減:氣虛重者重用黃芪,改黨蔘為人蔘;便溏者加山藥、扁豆;尿血者加白茅根炭、小薊草;蛋白尿者重用黃芪,加芡實。

  方藥闡述:本方重用黃芪大補中氣;黨蔘、茯苓、白朮、蓮子、炙甘草健脾益氣;當歸、白芍養血;柴胡升舉陽氣;陳皮調理中氣以防滋膩;仙鶴草、海螵蛸收斂止血。共奏補氣攝血之效。

  中成藥治療:

  1、歸脾丸:9g/次,日2次,口服。

  2、補中益氣丸:6g/次,日2次,口服。

  5、脾腎陽虛證

  主症:紫癜隱約散在,遷延不愈,或紫癜消失,只表現尿蛋白及潛血持續難消。

  兼症:面色s白,畏寒肢冷,腰膝痠軟,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不利,面浮肢腫。

  舌脈象: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而無力。

  治則:溫腎健脾,溫陽攝血。

  處方:驗方雙蛸湯加減。

  桑螵蛸15g 海螵蛸15g 山萸肉15g 白茅根炭20g

  杜仲15g 益母草20g 菟絲子10g 小薊10g

  黃芪30g 白朮10g 淫羊藿10g 炙甘草10g

  加減:尿血重者加蒲黃炭、側柏炭;蛋白尿重者加芡實、金櫻子;浮腫者加茯苓、澤瀉、大腹皮等。

  方藥闡述:方中以桑螵蛸、海螵蛸補腎固攝,以防精微物質外洩;杜仲、菟絲子、淫羊藿溫補腎陽;配山萸肉以陰中求陽;黃芪、白朮補脾益氣攝血;白茅根炭、益母草、小薊清利下焦而止血,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脾腎得固,精微不洩。

  中成藥治療:

  金匱腎氣丸:6g/次,日2次,口服。

  併發症

  1、便血 

過敏性紫癜伴臍周或下腹部劇痛,或伴便血,為過敏性紫癜腹型,少數重症患者可出現腸套疊、壞死。究其病機多屬於熱毒或溼熱蘊結腸胃,熱邪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溼熱蘊結更為多見。對於便血嚴重者需給予禁食水,靜脈給予營養支援、抗過敏及止血藥物。便血輕者,可給以流食或半流食,依上述辨證分型治療之外,可給予驗方四味止血散(主要成分為白及粉、蒲黃炭、阿膠珠、三七粉)藕粉調服,本方涼中兼散,斂中兼清,可明顯減輕出血症狀,另阿膠珠、藕粉含大量膠質成分,可護損生肌、緩急止痛。

  2、尿血 

尿血為過敏性紫癜比較頑固難愈的症狀之一,其病機為多為熱蓄下焦,灼傷陰絡所致。急性發作者以溼熱、熱毒居多,慢性遷延者以陰虛火旺、氣不攝血者多見。急症者治療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加用清利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小薊、石葦、白茅根等。其中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本經》認為其具有“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之功效,既可以補虛,又可以清熱,利小便,除瘀血而止血。石葦藥性苦甘涼,具有利水通淋作用,對淋痛、尿血有效,為尿血對症治療要藥。白花蛇舌草、小薊清熱涼血止血。若病情日久,反覆尿潛血不愈,多用黃柏炭、白茅根炭等炭類止血藥物,既取其清熱涼血之功,又可避免寒涼凝血之弊,同時也依“血見黑則止”之訓,加強收斂止血功效。

3、蛋白尿 

過敏性紫癜腎型常見症狀除尿血外,尚可見尿蛋白持續難消,如尿中含有大量蛋白可致尿中有泡沫、尿液渾濁,故可以“尿濁”表述。其病因病機多因本虛標實,以本虛為主。本虛為腎氣虧虛,腎氣不固,不能藏精,精微外洩故致尿濁;標實為熱毒、瘀血、溼濁等。故應標本兼治,在補腎固攝的基礎上,兼顧解毒化瘀祛溼。臨床常應用大劑量黃芪大補中氣而健脾以固腎氣,同時給以補腎藥物如旱蓮草、女貞子、菟絲子、山萸肉等以脾腎雙補,並加以固攝藥物如海螵蛸、桑螵蛸等。少佐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益母草活血止血,玉米鬚利水滲溼消腫,共同消除蛋白尿。

症治心悟

  1、清熱涼血,莫忘祛風 

本病起病多急驟,有外感風熱之症,初期多紫癜色鮮紅,伴見咽部紅腫,流涕,舌紅,苔黃,脈數等風熱之象,對於血熱發斑者通常遵葉天士“入血猶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意,並應佐以祛風散熱,此時祛風即是散熱,猶屋中燠熱而開敞戶牖,常用的祛風藥如防風、蟬蛻等。防風既為風中之潤藥,兼祛內外之風,又能勝溼理脾,一藥可多用。蟬蛻具有清透達邪、發散諸熱、拔毒外出之功。面板紫癜長期不愈者可在方中重用白鮮皮、刺蒺藜等。

  2、健脾益腎,重在固攝 

過敏性紫癜最纏綿難愈者為腎型即紫癜性腎炎,常表現為持續性蛋白尿、血尿,重者可發展為腎病綜合徵、腎衰竭。即使紫癜症狀全消,亦可持續在尿檢查中發現尿蛋白、潛血陽性。患者多伴有倦怠乏力,浮腫、腰膝痠痛等脾腎虧虛症狀。治療中切不可一味攻伐,再傷正氣。當分清虛耗之臟腑,治以健脾益腎,並酌加收斂固澀之品。臨床對於脾氣虛不能固攝者常用大劑量黃芪30~60g,補脾益氣固攝,腎虛者需辨陰陽,常治以滋陰清熱,益腎固精之黃精、女貞子、旱蓮草或益腎溫陽之山萸肉、菟絲子、淫羊藿等藥物,益精收斂固澀之品常重用桑螵蛸、海螵蛸、芡實等以提高療效。

  3、止血消斑,不留瘀滯 

過敏性紫癜以面板紫斑為主症並可伴見尿血、便血等出血症狀,離經之血即為瘀血,併成為疾病遷延不愈的病機之一。故在止血消斑之時需注重不留瘀滯。初期出血多由熱毒或溼熱迫血妄行,遵葉天士之:“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治以清熱涼血止血,並注意涼中兼散,避免過於苦寒,以防留瘀,常選用選水牛角、羚羊角、丹皮等。後期出血多由氣虛不攝或陰虛火旺,氣虛可致推動無力瘀血形成,陰虛火旺可以造成血液凝滯,即久病成瘀,對於反覆紫癜需在辨證基礎上治以補氣行血或滋陰涼血活血,通常氣虛者多用活血止血藥物如蒲黃炭、血餘炭、三七粉等止血不留瘀且無寒涼之弊的藥物,對於陰虛火旺者可與赤芍、丹皮等涼血活血藥物。

  轉歸及預後

  超過80%的過敏性紫癜患者只有單一臟器累及,症狀多持續數週,約10~20%的患者復發,遷延成慢性的患者少於5%。大部分病人在72小時內腹痛可以自發緩解。少數患者合併腎臟損害,為過敏性紫癜腎型,是臨床上比較棘手的疾病之一。

  就中醫證型而言,風盛血熱證如治療及時,外邪得祛,疾病較易向愈。對於脾胃溼熱證,因溼邪黏膩,溼熱之邪難以驟除,常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如疾病遷延致氣陰不足,陰陽虧虛,傷及脾腎,合併尿血、尿濁者常經久難愈。

  飲食調護

  過敏性紫癜常見誘因有:感染細菌或病毒;食入魚、蝦、蟹、蛋、乳等異體蛋白;其他如寒冷、花粉、蟲咬、疫苗接種刺激等。調護首先避免可能的過敏原,避免服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禁用各種疫苗,控制和預防感染。患者飲食宜清淡,禁食肉類、海鮮、雞蛋、牛奶等動物蛋白食物;生蔥、生蒜、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物;飲料、甜零食等方便食物;冰凍食物、油炸枯焦等不易消化食物。其次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並保暖,避免情緒波動,避免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防止昆蟲叮咬等。

  食療方(若患者對食療方中某成分過敏者禁用):

  1、雙花藕節湯:金銀花30g,野菊花20g,藕節30g,薄荷10g,冰糖適量,水煎服,每日服2次。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過敏性紫癜風盛血熱證者。

  2、桂圓大棗黃芪湯:桂圓肉20g,大棗10枚,黃芪30g,上三味加水煎服,每天l劑,分2次服食。具有補氣攝血之功。可用於過敏性紫癜氣不攝血證者。

  3、薏米紅豆粥:薏苡仁30g,紅豆30g,綠豆20g,煮粥食用,適用於過敏性紫癜溼熱內蘊證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