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科 主任醫師 徐文江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西醫療法,尤其是中醫藥特色治療現已成為有效治療再障的重要手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及國外眾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所接受和青睞。

  中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在確診的基礎上,按急性再障、慢性再障分型論治。慢性再障者屬中醫“虛勞血虛”範疇,從腎論治,辨別陰陽,酌加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方藥,依據中藥藥理學研究,適當配伍具有刺激造血細胞生長的中藥,提高療效。針對慢性再障證型之演變規律,分初、中、末三階段論治。急性再障者以“急勞髓枯溫熱型”論治,著重以涼血解毒法治療,以取得療效。

  辨證論治:

  一、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祖國醫學並無再障貧血一詞,更無急慢性之分,我們認為慢性再障因勞倦過度、外感邪毒、房室不節等導致臟腑陰陽受損,氣血虧虛,而成虛勞證。臨床主要表現為面白無華、倦怠乏力、心悸氣短、頭暈耳鳴等一派血虛失榮徵象,故以“髓勞血虛”加以概括診斷;因“腎主骨、藏精、生髓”,“精血同源”,腎虛則精少髓枯,血不得生。故慢性再障的本質是“腎虛”,在臨床診治時,依患者偏陰偏陽之象而進一步辨證為腎陰虛型、腎陽虛型、腎陰陽俱虛型。

  1、慢髓勞(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陰虛火旺,迫血妄行型:

  熱毒入裡,耗精傷陰,迫血妄行。

  證候特點: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兩顴潮紅,五心煩熱,夜寐多夢,腰膝痠軟,潮熱盜汗,口渴喜飲,面板瘀點瘀斑,出血色鮮,舌嫩紫紅苔薄少津或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知柏地黃丸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處方:水牛角片30g、生地20g、丹皮15g、白芍15g、知母10g、黃柏9g、熟地黃15g、山萸肉15g、淮山藥20g、澤瀉18g、鱉甲15g、白茅根30g、仙鶴草30g、鮮藕節30g。

  若出血明顯:根據不同出血部位酌加紫珠草30g、白及15g、小薊15g、生地榆10g、側柏葉10g、花蕊石10g等。

  中成藥:羚黃涼血顆粒(內含羚羊角粉、牡丹皮、赤芍、辛夷等)12克,每日兩次(早晚)沖服。

  2、慢髓勞(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腎陰虛型:

  常見於慢性再障或急性再障治療後轉入陰虛型者。

  證候特點:潮熱盜汗,手足心熱,面白顴紅,少寐多夢,腰痠腿軟,心悸易驚,出血色鮮,舌嫩紅苔薄少津或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益腎,益氣生髓。

  方藥:左歸丸加減。

  處方:熟地15g、生地黃15g、山萸肉15g、淮山藥15g、制首烏18g、黃精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菟絲子15g、補骨脂15g、茯苓15g、當歸15g、雞血藤15g、仙鶴草30g、茜草15g、炙鱉甲15g、焦山楂15g、生黃芪24g、枸杞子18g、阿膠15g(烊化)。

  中成藥:仙芪生血顆粒(內含太子參、女貞子、枸杞子、阿膠等)15克,每日一次(中午)沖服(本院製劑)。

  本症為肝腎之陰虧耗,元氣與營血具衰。肝腎陰虛則腰痠、頭昏、盜汗,氣虛則少氣不足以呼吸,動則氣短,納少自汗,乏力。血少則心悸,脣面少華,脈細。是因為肝腎不足,發為血虛之侯。治以補腎為主,故用大量之生地、首烏、山萸肉、山藥、枸杞、阿膠生血而滋肝,兼以黃芪,白朮、大棗、甘草益脾,藉谷水之精微以助氣。血賴氣生,氣賴血養,所以有效。

  3、慢髓勞(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腎陽虛型:

  常見於慢性再障或急性再障治療後轉入陽虛型者。

  證候特點:面色s白,形寒肢冷,脣甲色淡,氣短懶言,腰痠腿軟,食少便溏,出血色淡,舌胖大苔白邊有齒痕,脈沉弱。

  治法:溫腎壯陽,益氣生髓。

  方藥:右歸丸加減。

  處方:熟地15g、山萸肉15g、淮山藥15g、制首烏18g、茯苓15g、黃精15g、菟絲子15g、補骨脂15g、仙靈皮15g、仙茅15g、巴戟天9g、當歸15g、雞血藤15g、仙鶴草30g、茜草15g、焦山楂15g、肉桂6g、生黃芪24g、人蔘20g、鹿角膠10g(烊化)。

  若食慾不振:加陳皮、半夏、萊菔子、雞內金、焦六曲等。

  中成藥:參膠生血顆粒(內含人蔘、黃芪、補骨脂、仙靈脾等)15克/參耳生血顆粒(內含紅參、田基黃、馬錢子等)10克每日三次沖服。

  本症為脾腎陽虛,氣血大損,擬以右歸丸加減治療為治療主方。方中炒五味子、龍眼肉用以溫煦心陽;鹿角膠是補血要品,用以補血而助生血;阿膠有增生蛋白,併兼有止血養血作用。腎主水,腎水強則生津柔肝,肝氣平而不犯脾則脾氣旺,則水谷精微化而入血以補血,氣充血旺,病則愈。黑木耳味甘性平,具有滋補、養胃、活血、潤燥之功。大棗味甘性平,能養胃健脾,養血壯神,入心,具有益氣、緩中、化食、緩解疼痛、行血,養血的功效。三味共用食療,輔助藥物療效,故易收成效。

  4、慢髓勞(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腎陰陽兩虛型:

  常見於慢性再障或急性再障治療後轉入陰陽兩虛型者。

  證候特點:面色蒼白,時冷時熱,自汗盜汗,食少納呆,腰膝痠軟,遺精滑洩,舌淡苔薄白或無苔,脈沉細無力或沉細數。

  治法:滋陰壯陽,益氣生髓。

  方藥:左歸丸合右歸丸加減。

  處方:熟地黃15g、山萸肉15g、制首烏18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補骨脂15g、鹿角膠15g、肉蓯蓉9g、仙靈脾15g、淮山藥15g、茯苓15g、仙鶴草30g、茜草15g、當歸15g、雞血藤15g、黃芪30g、焦山楂15g。

  中成藥:仙芪生血顆粒(內含太子參、女貞子、枸杞子、阿膠等)15克每日三次沖服(本院製劑);參膠生血顆粒(內含紅參、田基黃、馬錢子等)15克每日三次沖服。

  結合證型演變,遵循治療規律:

  慢性再障病之初,多呈(肝)腎陰虛表現,腎不藏精,精不化血,陰血虛少,滋生內熱而呈五心煩熱,夜寐盜汗,虛煩不眠,齒齦滲血,舌質淡幹少津,脈弦細數,乃骨髓造血功能減退,全血細胞減少而出現的代償性機能亢進之表現。此乃一派虛熱象,治宜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佐以涼血止血,因虛不受補,故不宜一味進補;經滋陰補腎施治,陰虛火旺漸除,病情相對穩定,此時陰虛內熱症狀漸消,而出現陽虛證候,或陰虛、陽虛證候交替呈現,病程進入中期,治療上擬滋補腎(肝)陰與溫補腎(脾)陽並施之陰陽雙補法,也可兩方交替服用;我們認為此階段為時不長,疾病較快進入進一步穩定生血後期,即脈證相符之(脾)腎陽虛型,或有的患者素以陽虛為主,病變之初就屬(脾)腎陽虛者,治療上施以溫補腎陽,填精益髓,“深淵之水不生魚龍,寒冰之地難生萬物”,溫補腎陽,填精益髓可促進陽生陰長,化生精血,促進貧血改善,出血症狀消減,血象恢復。此進入病程末期,屬再障緩解後的鞏固治療,為促進血象進一步恢復,達治癒程度,在滋陰濟陽,填精益髓治療基礎上,宜加用辛熱大補之品如肉桂、附子等,可達到預期目的。

  我們在慢性再障的治療過程中,摸索出證型演變及治療規律變化,病程分初、中、後、末,治療用藥為涼、平、溫、熱之規律。亦即病之初期滋陰補腎,促進發熱、出血症狀消減,以穩病情;中期滋陰濟陽,緩解症狀,鞏固病情;後末期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促進生血,使造血功能恢復。

  二、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急性再障乃溫熱邪毒,侵及骨髓,內陷營血所致;臨床上呈迅猛之勢,全身造血組織迅速而廣泛地遭到破壞,甚至衰竭,呈現急勞血虛之證;面黃無華、頭暈倦怠等血虛之象進行性加劇,乃造血之源腎髓急性枯竭,即為急勞髓枯之證,溫熱邪毒外感則高熱不退,內陷營血則齒鼻衄血,尿血黑便,口舌血泡等,均屬溫熱之象,故急再以“急勞髓枯溫熱型”予以概括,其舌象多呈舌質淡紅、舌尖紅、舌苔薄白,脈象呈滑大數疾之象。

  急髓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Ⅰ型)熱毒壅盛,迫血妄行型:

  常見於急性再障起病初期熱毒直入,灼傷血絡,迫血妄行。

  證候特點:起病急,面色蒼白,壯熱不退或低熱持續,面板瘀點瘀斑,斑色紅紫,鼻衄齒衄,煩燥口渴,便密尿黃,頭暈乏力,舌紅苔黃,脈洪大數疾。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清瘟敗毒飲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處方:水牛角片(先煎)30g、生地20g、丹皮15g、白芍15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米仁30g、黃芩15g、板藍根15g、玄蔘15g、甘草6g、白茅根30g、金銀花15g、連翹15g、羚羊角粉(沖服)0.6g。

  若有高熱、便祕者可加大黃9-12g、枳實12-15g等,若出血明顯:根據不同出血部位酌加仙鶴草15g、紫珠草30g、藕節15g、白及15g、小薊15g、生地榆10g、側柏葉10g、花蕊石10g等。

  中成藥:羚黃涼血顆粒(內含羚羊角粉、牡丹皮、赤芍、辛夷等)12克~24克每日三次沖服。

  外感溫熱邪毒是致病之因,乃標證,急勞髓枯系病本。在治療上,針對上焦外感溫熱之證投《濟生方》之蒼耳子散以疏散風熱。溫熱邪毒內陷營血,取《千金方》之犀角地黃湯以清熱涼血,急勞髓枯之病本選《衛生寶鑑》之三才封髓丹加味以補腎降火,三方加味施治以涼血止血、散風清熱、滋陰補腎,組成涼血解毒方,乃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補腎新法,有不同於傳統的一味溫補腎陽、滋補腎陰之觀念。

  儘管虛勞血虛等症狀進行性加重,但不宜補虛治療,用傳統的補腎法治療急性再障,易補陽熱更熾,滋陰血不生,病人多半在短期內死於大出血或嚴重感染。採取涼血解毒法施治,涼藥的應用宜早不宜遲,採用涼血解毒新途徑治療使溫熱致病邪毒得以及時清除,出血、發熱症狀得以及時控制,使病情得以及時穩定,促進精血化生。

  涼溫交替之法施治,旨在穩定病情,消除發熱、出血症狀,在必要時加味滋陰濟陽補腎中藥(自擬參芪仙補湯加減施治:人蔘、黨蔘、太子參、黃芪、補骨脂、仙靈脾等組成),可促使造血功能恢復,精血得生。此方法比單純一味補虛扶正治療效佳。

  本症的治療原則是延長生存期,而不是急於提高血紅蛋白和其他有形成分,所謂“急則治其標”。其症屬溫毒內蘊,傷津耗血,腎精枯竭,治以涼血解毒為主。方中以羚羊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丹皮、貫眾清熱涼血散瘀;生地、麥冬清熱滋陰;板藍根、黃苓清熱解毒;茜草、三七、琥珀活血涼血消瘀。此證為邪盛精衰的及危重症,宜同時配合西藥止血及控制感染,並加強各種支援療法。渡過急性期,可按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