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您知道腎臟位置、大小和結構嗎?
人體有左右兩個腎臟,分別位於腰部脊柱的兩旁。腎臟的外形如蠶豆,外緣隆起,內緣中間凹陷。每個腎臟約長9-12釐米、寬5-6釐米、厚3-4釐米、重120-150克。兩個腎臟的形態、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腎較右腎略大。
腎臟的主要結構包括:
(1)腎小球:完成腎臟濾過功能,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和毒物;
(2)腎小管:重新吸收腎小球濾出的有用物質(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質和礦物質等),區域性分泌某些調節因子,排泌某些代謝產物和藥物使之清除,調節機體酸鹼和水的平衡;
(3)集合管和腎盂:尿液排出管路,參與機體水平衡調節。
二、 人的腎臟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維持水的平衡:腎小球就像篩網一樣,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體積大的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蛋白質等不能通過篩網,故不能從腎小球濾出,仍留在血管內;而體積小的成分,如水分、鈉、氯、尿素、糖等,能通過篩網,經腎小球濾出,流進腎小管內,這些液體叫作“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途中,腎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水分被吸收回到體內,營養成分幾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時,只剩下機體的代謝廢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稱為“終尿”)。人體每個腎臟約有130萬個腎小球,每天濾出原尿180升,形成尿液1.8升左右。當人體內水分過多或少時,由腎臟進行對尿量的調節,保持體內水的平衡。
2、排出人體的代謝產物和有毒物質: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同時,會產生一些代謝廢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腎臟通過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把這些廢物從尿液排出體外,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時,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則會發生代謝廢物在體內蓄積,引起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亂。
3、調節電解質和酸鹼平衡:腎臟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調節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4、分泌紅細胞生成素(EPO):促進骨髓造血,生成紅細胞;腎功能不全時,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減少,就會引起貧血。
5、生成活性維生素D:將25(OH)2維生素D3轉化為1,25(OH)2維生素D3,調節體內的鈣磷代謝,維持骨骼的正常結構與功能,而且還參與免疫功能的調節。腎功能不全時,就會引起活性維生素D不足。
6、分泌血管活性物質:分泌腎素、血管緊張素、前列腺素等,在血壓的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慢性腎病時,上述血管活性物質可出現失調,引起血壓升高。
7、激素的降解與滅活:腎臟也是多種激素的降解、滅活的場所,如胰島素、甲狀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降鈣素等許多激素,均在腎近端小管細胞降解。當腎功能不全時,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顯延長,導致體內蓄積,並可引起代謝紊亂。
此外,腎臟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在調節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 什麼是腎小球濾過功能?如何測定?
腎小球濾過功能,是指迴圈血液經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質,濾入腎小囊形成超濾液(原尿)的功能,即腎臟清除代謝產物、毒物和體內過多的水分的功能。評價腎小球濾過功能主要是檢測腎小球濾過率(GFR),臨床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1、血清肌酐濃度(sCr):清晨空腹抽血化驗。正常值:男性0.6~1.2毫克/分升(mg/dl)或53~106 微摩爾/升(mmol/L),女性0.5~1.0毫克/分升(mg/dl)或44~88微摩爾/升(mmol/L)。
肌酐是體內肌肉組織代謝產物,經血迴圈到達腎臟,從腎小球濾過後再從尿中排洩。當腎小球濾過功能明顯下降(往往下降50%左右)時,血肌酐濃度就會開始升高。由於血清肌酐濃度受體內肌肉容積的影響,故血清肌酐水平個體差異較大。例如,青壯年男性、運動員、體力勞動者,肌肉發達,或進食大量瘦肉者,血清肌酐濃度相對偏高;女性、長期臥床者、老年人、體力活動很少、肌肉萎縮者,則血清肌酐偏低。因此對於老年人、體瘦者、長期臥床者,儘管血肌酐水平仍在正常範圍,實際腎功能可能已有輕度降低。
2、肌酐清除率(Ccr):正常值: 90 ±10(80-100)毫升/分鐘(ml/min)。Ccr能較早地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程度。在多數成人中,當Ccr下降50%左右時,血清肌酐才會開始升高。但由於血清肌酐水平個體差異較大,而且Ccr各種計算方法均可能有一定誤差,多數往往容易偏低,因此不能僅僅通過一次Ccr結果來評價腎功能。
3、同位素法測GFR:根據核素腎動態顯象可測出雙側腎臟各自的GFR。但其結果受同位素衰減以及操作人員經驗的影響,也存在一定侷限性。正常值一般90 - 100毫升/分鐘
4、血清尿素氮濃度(BUN):正常值 6~20mg/dl(2.9~7.5mmol/L)。BUN在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影響因素較多,因此不能僅僅通過血中BUN濃度判斷患者腎功能。
四、 慢性腎臟病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腎臟病包括: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性疾病、腎血管性疾病以及遺傳性腎臟疾病等多種型別。我國目前仍以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較為常見(尤以IgA腎病最為多見),其次為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慢性間質性腎炎以及多囊腎等,但近年來伴隨人口老齡化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的發病率有明顯升高。
五、 為什麼近30年多來慢性腎臟病病人逐年增多?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近30年多來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一個威脅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從近幾年的統計來看,在發達國家中(如美國和荷蘭),普通人群中約有6.5%~10%患有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其中美國的腎臟病病人數已經超過2000萬,醫院每年收治腎臟病病人高達100多萬,而得了腎臟病未去就醫的人數要比收治的病人數大得多。中國目前尚無詳實的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初步結果顯示,40歲以上人群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約為8%~9%,其結果令人震驚。
為什麼慢性腎病患病率高居不下、病人數量逐年增多呢?
主要原因是隨著物質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一些不合理的變化,如某些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鹽等)進食過多,體力活動過少;同時,由於工作壓力加大、精神緊張度過高、睡眠不足,以及吸菸、酗酒、各種環境汙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謝性疾病,以及繼發於上述代謝性疾病的慢性腎病患病率日漸升高。
其次,各種感染(肝炎、結核病、艾滋病、血吸蟲病等)、免疫介導的原發或繼發性腎病的發病率仍然較高,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是這樣。
除上述原因外,濫用藥物或不規範用藥所致的藥物性腎損害也是腎病逐年增多的另一個不可輕視的原因,如止痛劑、馬兜鈴類藥物等。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老年人(>65歲)各器官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呈現退化趨勢,這樣就使老年尤其是高齡(>80歲)人群中腎臟病患病率顯著增高。
六、 哪些人更容易得慢性腎臟病?有何危險因素?
慢性腎病的發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其發病機制也十分複雜,但具有以下危險因素的人群發病率明顯增高,應高度警惕。
首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腎病,其次代謝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狀態、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等)、高蛋白飲食、吸菸、過度飲酒、低出生體重、年齡65歲以上等也易患慢性腎臟病。
七、 您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嗎?為什麼慢性腎臟病不容易早期發現甚至漏診?
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但需要怎樣來來判斷“腎臟是否健康”呢?醫生需要結合個人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症狀、體徵、以及必要的化驗檢查等多方面的情況來綜合判斷。也就是說,要知道您的腎臟是否健康,您必須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而不是憑您的自我感覺。
慢性腎病往往不容易早期發現,甚至漏診。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慢性腎病可以完全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屬足夠的重視。腎臟的代償功能極其強大,即使腎臟功能已經損失的50%以上的慢性腎病病人仍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第二,許多常規體檢或單位查體,常常不做腎功能化驗,因而容易把慢性腎病漏掉。
第三,部分醫生缺乏為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進行尿常規、腎功能檢查的意識。對於初次確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一些醫生只是用降壓藥、降糖藥進行治療,而未能及時地實施尿常規、腎功能等檢查。
第四,目前檢查腎功能的各種方法都存在一定侷限性,缺乏早期敏感指標,不能更早期地對慢性腎病進行診斷。
此外,我國腎病科普宣傳比較薄弱,廣大的群眾未能及時充分地瞭解預防腎病的知識。而且群眾“看病難”問題依然存在,使部分患者未能及時就診或不願積極就診的情況不算少見,也是慢性腎病不易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
八、慢性腎臟病有哪些主要症狀?
大多數慢性腎病患者早期可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較少;隨著病情的進展,可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各種症狀。早期可表現為經常疲勞、乏力,眼瞼、顏面、下肢(尤其踝關節),尿中大量泡沫、尿色異常,排尿疼痛或困難,夜間排尿次數增多。
出現腎功能不全時,慢性腎病的各種症狀逐漸明顯,出現疲倦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腰痛、夜尿增多、全身水腫、血壓升高呼氣帶尿味、骨痛、面板瘙癢、肌肉震顫、手腳麻木、嗜睡、反應遲鈍等表現。化驗檢查可發現貧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濃度升高等。進入尿毒症晚期時,上述各種症狀繼續加重,導致心、肝、肺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九、篩查慢性腎臟病一般常用哪些檢查方法?
大多數慢性腎病病人早期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因此,早期化驗檢查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到早期檢查,關鍵就是要堅持每年定期篩查。即使沒有症狀,一般也需每年篩查一次尿常規、腎功能等。如果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則應每年定期檢查尿常規、腎功能等專案兩次或兩次以上(根據病情);如果已經有某些症狀,則應當及時儘早去醫院做較全面的檢查。
1、尿常規:尿常規是對泌尿系統有無病變、病變性質及程度的最簡便的檢查。其中:
尿蛋白(Pro) :尿蛋白陽性常由腎病導致,但血漿蛋白過多、劇烈運動、發熱、心力衰竭、心包積液和藥物等也可能引起尿蛋白陽性。
葡萄糖(Glu):尿糖陽性提示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或糖尿病。血糖正常、尿糖陽性時,稱為“腎性糖尿”,說明腎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異常(葡萄糖從腎小管漏出去),並非糖尿病。
紅細胞(Ery) :尿紅細胞陽性稱為“血尿”。血尿輕者肉眼不能發現,須經顯微鏡檢查方能確定,稱“鏡下血尿”;血尿重者尿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稱為“肉眼血尿”。“血尿”常見於腎小球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有時也可見於泌尿系的腫瘤、囊腫、畸型、外傷等。
白細胞(LEU) :新鮮中段尿液檢查,如有白細胞(1+~4+)出現,則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有時也可提示非感染性腎小管間質病變。
其它影響因素:藥物或食物可改變尿液顏色及酸鹼度;大量飲水後尿液稀釋,可影響尿比重及其他專案;女性病人月經期及月經前後2-3天內驗尿,可影響尿液結果。
2、尿紅細胞形態檢查:如果發現尿異形紅細胞>80%,應考慮血尿來自於腎小球。
3、血清肌酐濃度(sCr):見上文。
4、肌肝清除率(Ccr):見上文。
5、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