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是一種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可以引起相應部位血管的狹窄、閉塞或瘤樣改變,治療困難且易復發。2008年12月我們應用血管旁路手術聯合腔內修復的雜交技術成功治療1例胸腹主動脈瘤合併多支內臟動脈閉塞,現報道如下。鄭州大學一附院血管外科李震
1.臨床資料
男,39歲。2007年1月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上腹部隱痛,進食後加重,無腹脹、黑便,體重減輕約5kg。在當地醫院治療無緩解。2008年8月發現血壓升高至190/110 mmHg,對症處理效果欠佳。胸腹部CTA可見胸降主動脈階段性擴張,左鎖骨下動脈起始部閉塞,並自腹腔動脈幹下方至腎動脈平面以下有4個動脈瘤,最大的假性動脈瘤橫徑已達4.9cm。右腎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根部完全閉塞,後者由Riolan弓供血,左腎動脈正常。實驗室檢查:CRP 23.1mg/L、ASO 353.85IU/ml、血沉波動於33~105mm/h。臨床診斷為大動脈炎及由其所致的多發性胸腹主動脈瘤和多支內臟動脈閉塞性病變。
2008年12月3日經腹部正中切口先行腹主動脈-雙腎動脈及腸繫膜上動脈人工血管搭橋術。術中發現右腎明顯委縮,累及的內臟動脈均與周圍組織嚴重粘連,甚至管腔正常的腹主動脈和左腎動脈周圍也呈嚴重粘連,極難分離。動脈周圍組織病理檢查顯示淋巴細胞明顯增多。2周後經右股動脈植入裕恆佳科技公司28~85mm自膨式覆膜支架完全覆蓋腹腔動脈幹下方的4個腹主動脈瘤,支架前端15mm為裸支架。支架釋放後少量的I型內漏經擴張球囊處理後完全消失。造影示雙側腎動脈及腸繫膜上動脈由預作的人工血管架橋供血良好。患者術後血壓正常,餐後腹痛消失。繼續服用強的鬆10mg/天,3周後血沉降至正常出院。出院2月後強的鬆漸停,隨訪6個月,血沉及血壓正常,目前正常工作生活。
2. 討論
本例病情複雜、治療困難,臨床罕見。根據實驗室檢查和手術所見,呈現典型的大動脈炎徵象,由於各層動脈的嚴重炎症性病變導致動脈既有擴張也有阻塞性病變,表現為右腎明顯萎縮、腎性高血壓、慢性腸繫膜血管供血不全和要破裂的假性動脈瘤。一期手術使用自縫的三分叉人工血管從腹主動脈分叉以上逆行搭橋至雙腎動脈及腸繫膜上動脈解決了內臟動脈供血及腔內修復錨定區域的問題;二期經右股總動脈在腹腔幹下方植入85mm長覆膜自膨式支架,成功封閉了4個動脈瘤,包括雙腎動脈及腸繫膜上動脈開口。
該部位病變傳統手術技術複雜且有巨大風險,但雜交手術應用經驗也尚在積累中。如雜交手術往往使內臟血流依賴於一或兩條血管,故釋放腔內移植物過程精確的定位十分重要,否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該技術對支架型血管及輸送系統順應性及可操控性的要求更高。2007年Chiesa等報道13例主動脈雜交手術14.9月的中期隨訪結果,與開放手術相比其預後並無顯著的優勢。故大宗雜交手術病例及長期的隨訪結果對評價其臨床價值仍是必要的。
國內外已有文獻報道使用開窗的覆膜支架一期修復累及分支血管的胸腹主動脈瘤。作為腔內治療過程中的衍生技術,開放手術輔助下的腔內雜交技術在某些複雜病變中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其擴大了腔內治療的適應證,兼有開放和腔內治療兩種手術的優點,是一種合理、實用及有前景的治療方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