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外科技術的核心是選擇和找到正確的靶血管並在病變遠端合適位置上做好遠端吻合,高質量的血管吻合是保證近期和遠期通暢率的最重要條件。
1、冠狀動脈的遠端吻合:探查冠狀動脈,標記病變位置或遊離病變遠端,決定吻合的冠狀動脈分支及其位置十分重要。切開心外膜及脂肪,遊離冠狀動脈時注意避免損傷伴行靜脈。應在冠狀動脈病變遠端進行吻合,管腔內徑要大於1.5mm,一般不在小於1mm內徑處做吻合。
右冠狀動脈分叉處常有病變,應吻合在後降支上,除非遠端太細,一般不吻合到主幹上。冠狀動脈切口長3~5mm,至少達動脈內徑的一倍,和靜脈直徑一樣長。如右冠狀動脈主幹有病變則應吻合在主幹上,即右冠狀動脈左室後支與後降支分叉前任何需要的位置。
切開冠狀動脈前壁,不要損傷後壁,沿縱軸用角度剪剪開開口兩端,直到切口大小合適,切口邊緣要儘量整齊。
將大隱靜脈近端剪成相應大小斜形開口,用7-0 Prolene線連續外翻縫合。縫合不可過稀,以免產生荷包線效應而使吻合口縮小,特別是腳尖(toe)處,其關鍵縫線的位置要精確。縫合一般可從腳跟(heel)開始,止於腳跟(hee1),但在吻合右冠狀動脈時可先從腳尖(toe)開始,以便吻合得更好。
吻合要仔細、嚴密、無出血,吻合口要通暢。打結前應注意橋的排氣,檢查吻合口是否漏血,橋的長短及吻合口角度是否合適。如需行序貫吻合,應先吻合完遠端,再切開要吻合的冠狀動脈前壁和靜脈,根據不同的位置選擇側側吻合或對角吻合。
一般搭橋的順序是先做心臟背側,即左側邊緣支,再做右冠狀動脈,最後做前降支。如果先做前降支,再做其它吻合,可能會損傷前降支;但如果用非體外迴圈,則可能先解決左室缺血區域,即做完前降支,再做邊緣支或右冠狀動脈。
“Y”形橋吻合:可選用自然形成的“Y”形靜脈,或用兩段靜脈將其呈“Y”形吻合在一起,僅一個近端吻合口。在做“Y”形吻合時應先做遠端,兩條橋遠端吻合後,再吻合近端。如用兩條靜脈,也應先吻合遠端,再將其中一條靜脈橋吻合在升主動脈上,另外一條靜脈近端吻合在前一靜脈橋上。“Y”形橋與序貫橋通暢率可能相似。
2、 乳內動脈的吻合:將乳內動脈遠端切斷,檢查流量和壓力及分支是否出血,用哈巴狗鉗阻斷近端,遊離遠端乳內動脈至合適的口徑,選準方向,縱行剪開。一般將左乳內動脈與前降支吻合,故應先遊離前降支病變遠端。吻合可用7-0 Prolene線,也可用8-0 Prolene線,先縫合吻合口的近端(heel),再縫遠端(toe)。縫完最後一針,減低灌注流量和壓力,開放哈巴狗鉗,打結檢查是否出血。如做序貫吻合,可先吻合對角支,再做前降支。小切口手術時也可做“T”形吻合。
3、冠狀動脈的近端吻合:上側壁鉗後,選好近端吻合口的位置,注意動脈有無鈣化,切開外膜,先用尖刀切開適當的開口(3~4mm長),再用4.0~4.8mm打孔器打孔。將靜脈長度量好,近端角度剪合適,用哈巴狗鉗阻斷靜脈橋,以防回血影響術野。
用5-0或6-0 Prolene線連續縫合,可先將靜脈近端懸起,縫完吻合口對側4~5針後,將靜脈縫線提緊,使靜脈置入吻合口上繼續縫合。可先做右側,再做左側。完成後,減流量,升主動脈排氣後再打結,去除側壁鉗。用注射器和26號針頭在靜脈橋上排氣,開放橋上的哈巴狗鉗。
如果主動脈已鈣化,近端只能做一個吻合口,可將靜脈橋近端吻合在另一靜脈橋的根部,即橋上搭橋。如果根部鈣化嚴重,無法吻合,可考慮吻合在無名動脈上。如無名動脈亦有病變,則應用人工血管更換升主動脈,並將靜脈吻合在人工血管上。上述操作也可在完全阻斷升主動脈下完成。如在完全阻斷下做近端吻合,靜脈近端可能不需放哈巴狗鉗,但開放升主動脈前應充分排氣。也可使用無需阻斷升主動脈的近端吻合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