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出現感染是一種災難性併發症,多數感染病例最終需要再次手術去除假體,後果十分嚴重。近年來隨著預防性抗生素、層流過濾手術室、抗生素骨水泥及技術改進,感染率已下降至1%-2%。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一旦感染,給下一步的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處理不當將給患者遺留終生殘疾。
2、感染髖包括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感染及股骨頸、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術後感染及原發性感染。術後感染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其災難性的後果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高昂的醫療費用而且也成為困擾著關節外科醫生的難點和瓶頸。
3、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診斷需綜合考慮病史、臨床症狀、體徵並藉助實驗室和一些特殊檢查。現在大多數學者的觀點認為關節腔穿刺取液培養時診斷感染較為實用和準確的方法,並且可以進行細菌藥敏試驗,同時結合血沉和C反應蛋白對其感染症狀進行動態檢測,已為關節外科醫生所接受。
4、在髖關節置換手術發展的早期,由於對髖關節術後感染的診斷,預後及治療的研究空白,單純使用抗生素似乎是唯一的辦法,即便是早期敏感抗生素的大劑量長期使用,其治癒率仍然很低,僅為23%~68%。近年來發現如果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聯合應用利福平、β-內醯胺類藥口服6個月,可能有效。因此特定條件下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也有一定作用,但是要結合感染細菌藥敏和感染程度,感染所處時期來慎重考慮,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5、隨著對於髖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全面認識和深入研究,對於急性臨床表現少於2周,單一的可疑革蘭陽性細菌、軟組織條件充分及宿主有免疫力的患者。多數學者認為可慎重考慮採用Ⅰ期關節置換術,但是要保證假體再植入時抗生素骨水泥及術後系統抗生素的應用。
6、現階段對於感染髖的治療國內普遍採用一期取出假體,徹底清創,清除感染壞死組織,假膜,死骨,骨水泥。雙氧水、甲硝唑、生理鹽水溶液加壓沖洗後,採用抗生素骨水泥80克固化液攪拌為拉絲狀時手工捏製成型,將臨時假體插入股骨髓腔,頭置於髖臼內,正規使用敏感抗生素六週。術後臥床休息三至六月再行Ⅱ期髖關節翻修手術。該手術感染治癒率較高,但是由於臨時假體強度較差,患者僅能拄拐下地站立,不能負重行走鍛鍊,長期臥床導致髖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軟組織攣縮,髖臼退變,骨質疏鬆,髖關節Harris功能評分低下,有報道僅為30―40分左右(100分滿分),故患者生活質量低下,即便二期翻修術成功效果也較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