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屬中醫學“乳癖”範疇,其發生與月經週期密切相關,前人嘗謂“衝任之氣上行為乳,下行為經”,經乳實乃一源。本病之源在於腎虛,而肝氣鬱積,脾失健運,氣滯、血瘀、痰凝乃病之標也。中醫學從整體觀念出發,認識到乳房疾病是人體整體失調的區域性表現,“治病必求於本”,採用補腎調周法整體調節臟腑經絡氣血,從而可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乳腺增生病的發生與卵巢排卵後黃體功能欠佳,分泌孕激素(P)水平相對不足,致使雌激素相對增多,雌/孕激素比例升高有關。卵巢的內分泌功能直接受女性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調控,乳腺與子宮均屬於女性生殖內分泌軸的效應器官,臨床中對於子宮功能異常所表現出的月經失調,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補腎調周法,可以調節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功能,從而調節性激素水平,調整月經失調、不孕等疾病。乳腺增生病同樣是由女性生殖-內分泌軸功能失調所引起的一種效應器官的病變,且其症狀的發生與月經週期密切相關,表現為伴隨月經週期的週期性乳痛,且患者同時多伴有情緒異常、失眠、便祕等多種不適。中醫認為病本在於腎虛精血不足,衝任失調,繼而肝失疏洩、脾失健運,氣滯痰凝血瘀,致使陰陽消長轉化不利,從而出現乳房結塊、或腫或痛,週期性發作,伴隨月經量少或結塊、腰痠乏力;肝氣鬱結、情緒失暢則焦慮抑鬱;陰血不足、神魂失養則失眠不寐;脾運不健、胃失和降則便祕或排便不暢。因此,運用補腎調周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經後卵泡期血海空虛,腎陰不足,當滋補腎陰、調養肝血,提高促黃體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的水平,引起垂體的反饋作用;經前期陽氣氤氳之時,補腎助陽,行氣活血,促其陰陽轉化,可以提高黃體功能,使孕激素分泌增加,加速E2的代謝,同時也可以減少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可以顯著改善週期性乳痛症狀,明顯縮小增生腫塊,同時對患者伴發的月經不調、焦慮抑鬱、失眠、便祕或不暢等症狀也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