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鏡手術是明確縱隔病變及其性質的一種主要方法,通過頸部和胸骨旁小切口置入縱隔鏡,直接對氣管周圍、氣管隆突下及支氣管區域的病變組織或腫大的淋巴結進行視診、觸診和切除。
一、縱隔鏡的應用範圍
1.肺癌分期:明確肺癌患者的TNM分期,對於確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後均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對於可能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明確其縱隔淋巴結有無轉移更是至關重要。目前肺癌的新輔助治療已為多數學者達成共識,並逐漸成為Ⅲa期肺癌的規範化治療。新輔助治療要求治療前對於肺癌的縱隔淋巴結狀態進行準確的病理學評估,然而,傳統的診斷方法(CT、MRI)準確率較低,存在較高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顯像(PET)在肺癌分期準確率、特異度均超過CT,但仍有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且價格過於昂貴,目前難以廣泛應用。有文獻報道,CT對轉移性縱隔淋巴結診斷標準為直徑>l cm,其敏感度為64% ,特異度為94%;PET敏感度為88%,特異度為86%,陰性預測值較高。而縱隔鏡分別為96%、100%。因此,縱隔鏡是判斷肺癌縱隔淋巴結是否轉移的最準確方法。鄭州市人民醫院胸外科楊玉倫
2.縱隔疑難病的診斷:由於縱隔的特殊位置,縱隔疾病的診斷常較為困難,尤其是縱隔腫大的淋巴結或腫塊,原因眾多,而不同的病因在治療上存在很大差別甚至矛盾,如結節病需服用激索療法,結核病需抗結核治療禁用激素,淋巴瘤需放化療,氣管囊腫、畸胎瘤等則需手術切除。傳統的治療模式多是根據影像學檢查及臨床症狀,對可能性較大的診斷進行試驗性治療,不可否認部分患者可能得到正確的治療,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可能導致誤診、誤治,病情延誤甚至惡化。
近幾年新興的CT介導下的經胸穿刺細胞學檢查在一定程度上為明確診斷提供了較為準確的依據,但由於該方法獲得的組織少及細胞學檢查本身的弊端,其準確性遠不令人滿意,有報道確診率為78%。縱隔鏡直接觀察病變,並取足夠的組織做病理檢查,診斷準確率高,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和錯誤的試驗化療。
3.與傳統縱隔鏡相比,電視縱隔鏡還可完成手術切除治療。對於氣管周圍直徑<3cm的孤立病灶及前、中縱隔直徑<5cm的囊腫,粘連不嚴重時,可直接在縱隔鏡下切除,避免了常規開胸,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節省了住院費用。它還可替代胸腔鏡行食道癌切除術,肺大泡結紮術,治療惡性胸腔積液、手汗症等。
4.隨著手術經驗的積累,一些探索性手術的成功,打破了部分縱隔鏡手術的禁區。比如用於上腔靜脈梗阻的診斷,縱隔鏡檢查也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及安全性。
二、縱隔鏡的手術方式
1.標準的縱隔鏡檢查術:是上縱隔探查和腫物活檢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全麻,頸部過伸,於胸骨切跡上一橫指做一3cm橫切口,分離至氣管軟骨環,用食指自氣管前和無名動、靜脈、主動脈弓後間隙分離到隆突水平,做成一胸部血管後隧道,然後將縱隔鏡插入進行操作。應注意勿損傷氣管左側的喉返神經,活檢淋巴結時需排除血管。通過標準的縱隔鏡檢查術可切取第1、2L、2R、4R、4L、7組淋巴結,但隆突後及8、9、5、6組無法檢查。氣管周圍淋巴結腫大在臨床上最常見,也是標準的縱隔鏡檢查術的最佳檢查區域。
2.擴大的頸部縱隔鏡手術:主要用於左上葉肺癌伴主肺動脈窗和(或)主動脈弓前淋巴結直徑>l cm的患者。其方法是完成了標準的縱隔鏡檢查術後,用食指鈍性分離無名動脈和頸總動脈間的鬆結締組織,到達主動脈弓,在無名動脈和主動脈弓的夾角處向前下方分離出一隧道至主動脈弓下及升主動脈組淋巴結,沿該隧道置入縱隔鏡。
3.胸骨旁縱隔鏡:主要用於腫大的第5、6組淋巴結的活檢和肺門可切除性的評估、穿刺活檢失敗的前縱隔腫塊和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徵的診斷。在第2或第3肋間胸骨旁做5cm橫切口,經胸膜外分離至病變處,置人縱隔鏡進行操作。
三、縱隔鏡手術常見的併發症及防治
縱隔鏡手術安全可靠,併發症發生率低,最嚴重的併發症為大出血。有學者報道,縱隔鏡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小於2.3%。Venissac等行240例縱隔鏡檢查,無手術死亡,併發症佔0.8%。Weissberg對936例患者行縱隔鏡手術,死亡l例,無其他嚴重併發症發生。
1.出血:縱隔大血管較多,空問狹小,操作不便,出血多為誤傷大血管,尤其是奇靜脈所致。因此,活檢前一定要用針穿刺,無回血時才可咬取組織。對於小的出血可電凝止血或用明膠海綿壓迫止血;對嚴重的大出血需開胸治療。
2.氣管、食管損傷:多為操作不熟練、用力粗暴所致。一旦發生,需開胸修補。
3.胸膜損傷:多因手指鈍性分離或活檢誤傷胸膜所致,可在該處發現氣泡溢位。少量氣胸一般可自行吸收,無需特殊處理。較多氣胸者應予胸穿或置胸管引流。
4.感染:縱隔鏡手術為I類切口,感染均為手術汙染所致。表現為切口感染或縱隔炎,予抗生索治療及區域性處理,必要時行切口或縱隔引流。
總之,縱隔鏡手術是一種相當安全有效的臨床診斷治療手段,是現代胸外科醫師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術之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