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股骨頭壞死又稱為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常見病,由於各種骨內、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組織營養血流減少、骨內血管網受壓或流出靜脈阻塞,造成區域性血供障礙,嚴重者可引起骨組織缺血性壞死。病初可僅表現為單一主要血管受損,隨著病情的發展,如殘餘迴圈血量不足以維持受損部位骨細胞正常供血需要時,骨髓組織將首先受損,隨後出現骨細胞壞死。
症狀體徵
疼痛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50%急性發作,特徵是髖部不適,位置不確定,可發生於X射線片陽性發現之前或後,可能與骨內壓增高、組織缺血或微骨折有關。最終關節面塌陷,致使疼痛進一步加劇,下肢活動尤其是內旋受限。有些患者出現間隙性跛行,症狀類似慢性周圍血管病性跛行,休息時症狀減輕,活動及負重時加重。所以下列患者要特別警惕:①原因不明的區域性疼痛,尤其是髖痛,偶有跛行;②對側髖關節已明確診斷為骨壞死,因非創傷性骨壞死,髖關節雙側病變高達30%~80%;③有明顯誘因,如長期或短期大量應用類固醇激素,長期大量飲酒,膠原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病等),鐮狀細胞貧血,高雪瘤,減壓病,以及有前述病因中所提及的各種誘發骨壞死的病史。
用藥治療
目前對骨壞死尚缺乏一種可靠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一病理過程一經啟動,依靠外力很難阻斷,一般需3~5年。其恢復的程度與診斷治療的早晚、壞死灶的大小、壞死的程度及治療是否恰當有關。因此對骨壞死應努力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會減少或避免畸形的發生,獲得良效。骨壞死一旦發生骨外形變形,可造成永久性病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勞動能力。
1、西醫治療
(1)非手術療法:
①限制負重:嚴格限制負重或不負重可使缺血骨組織恢復血供並免受壓力作用,以控制病情發展,預防塌陷,促使缺血壞死的股骨頭自行癒合。主要適用於不宜手術治療的病人,如老年、一般情況差、缺血性壞死進展期及預後不良的病人。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限制患肢負荷,直至臨床有關節置換指徵為止。
②皮牽引:牽引時應使患肢處於外展內旋位。這樣既可緩解周圍軟組織的痙攣,又能增加髖臼對股骨頭的包容量,使壓力平均分佈,避免應力集中而致股骨頭壞死加重或塌陷變形。牽引重量宜適中,因人而異,對一般成人掌握在4kg。每天牽引1次,持續3~4h。
③體外衝擊波:體外衝擊波有成骨作用,能促進骨折癒合。
④減停激素:對正在服用糖皮質激素的風溼性疾病的病人,在可能的情況下,應換用其他西藥或改用中醫藥治療,同時在醫囑下逐漸減少激素的用量,以至最終停用。
(2)手術療法:
①保留股骨頭的治療:
A.鑽孔減壓:主要用於早期無關節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療股骨頭壞死最簡單的手術方法。作用機制是降低骨內壓,促進靜脈迴流。解除滋養血管痙攣,使新生血管能順骨孔長入缺血區。有些文獻報道臨床有效率可達90%,但多數學者未能得出這樣理想的治療效果。
B.植骨術:因植骨前需先鑽孔,故又稱鑽孔減壓植骨術。其作用機制是:a.鑽孔減壓;b.植骨提供機械支撐;c.帶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頭的血供,手術方法眾多,包括鬆質骨移植、皮質骨移植、帶肌蒂骨移植、血管吻合骨移植及同種異體骨軟骨移植。早期,常採用中央減壓,皮質骨植入的方法治療股骨頭壞死。
C.截骨術:通過改變股骨頭與股骨幹間的對應位置關係可以達到:a.增加股骨頭的負重面積;b.減少股骨頭所受壓力;c.將股骨頭壞死病灶移出負重區,減少區域性承受的應力。另外,截骨術本身使髓腔開放,可降低骨內壓,改善股骨頭血迴圈。截骨方法眾多,如屈曲位截骨、伸展位截骨以及外展、內收及旋轉位截骨等,其效果相差較大。
②關節成形術:髖關節成形術包括金屬杯關節成形術、關節表面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及全髖關節置換術。
2、中醫治療
骨壞死早期主要表現為區域性的僵痛不適,繼而出現疼痛加重。活動受限以及肌肉萎縮。在中醫看來,早期主要為骨痺,後期則痺證日久,發為痿痺。其原因則有創傷,內損和外邪侵襲。
飲食保健
飲食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鈣質和鐵質且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應多樣化,保持均衡並富於營養。
預防護理
1、人群預防
在生產活動及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嚴重外傷及累積性的應力性損傷,如大運動量訓練、過度長跑等。參與航空或深水作業等工作者,應嚴格掌握操作規程,防止減壓病引起骨壞死。在國防、工業、醫療領域經常接觸或應用放射性物質者,應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管理及建築物和個人的防護設施。臨床對某些必須應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或吲哚美辛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及用藥原則、劑量,切勿濫用並定期攝骨盆片。
2、個體預防
(1)一級預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物力學環境,避免應力過分集中、強度過大的活動。對活動量大、勞動負荷大的工作應適當控制工作量和工作節奏,注意勞逸結合,消除或減輕對骨骺部侷限性壓力。加強對放射性物質、放射線的防護,注意掌握對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及吲哚美辛類藥物用藥的原則。
(2)二級預防:股骨頭骨骺壞死可根據髖部輕度疼痛,X射線片示骨化中心較小、骨骺密度不均、硬化囊性變等、髖關節內側間隙增寬作出早期診斷。對患肢需作外展內旋位牽引或用外展支架,保持40°外展、輕度內旋位,或用石膏固定使股骨頭骨骺納入髖臼內。對有髖部疼痛屈曲畸形的早期患者,避免負重並用高壓氧治療,症狀明顯者早期手術治療。可作患肢牽引,待疼痛消失即用支架保護。
(3)三級預防:股骨頭無菌壞死Ⅰ期常用骨骺鑽孔術,以減壓促進壞死骨骺重建;Ⅱ期、Ⅲ期常用滑膜大部切除或全切除加股骨頭鑽孔或同時植入血管等法,近年來也有用胎兒軟骨植入修復股骨頭無菌壞死取得較好療效的報道。股骨頭骨骺全部受累合併半脫位者可行Salter骨盆截骨術,有時行骨盆截骨同時加用粗隆下旋轉截骨,術後用髖“人”字石膏固定2~3個月,使股骨頭得到較好覆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