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一方,出自《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原文曰:“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歷代諸家多用四逆散疏肝解鬱,治療肝膽系統或婦科疾病,少有人應用於腎臟疾病。呂仁和教授在長期臨床治療中,根據辨證將四逆散用於慢性腎炎的治療,以疏調氣機,化解中焦鬱滯,疏利三焦水道通暢,常獲得良好效果。
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實、炙甘草組成,方中柴胡主升散疏洩而入肝膽,能疏肝解鬱、暢通氣血、透表洩熱;白芍能降肝逆、斂肝陰、補肝血、清肝熱、瀉肝火;枳實破氣除痞,散結消積;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潤肺,調和藥性。從藥物歸經來看,柴胡歸肝、膽,白芍歸肝、脾,枳實歸脾、胃、大腸,甘草歸心、肺、脾、胃。可知,《傷寒論》之四逆散,意在疏肝理脾,調暢氣機,透解鬱熱。並非專用於疏肝解鬱。張仲景將四逆散方歸入“辨少陰脈證並治”篇,可見其用意之深。
慢性腎炎是以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為主要表現的一類臨床綜合徵,臨床起病緩慢,大多數隱匿起病,症狀可輕可重,病程在3個月以上。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貧血、電解質紊亂、腎功能衰竭等。因病程長,患者多情緒焦慮,病久常見脘腹脹滿、性情急躁、心煩易怒、納食不香、大便不暢等肝鬱脾虛、中焦阻滯等表現。肝鬱則氣機不暢,脾虛則不能運化,中焦鬱滯則水道不行,不僅加重原有疾病,還會對藥物的吸收造成影響。故而調暢氣機,化解中焦鬱滯,疏通水道,將慢性腎炎阻斷在疾病初期,或延緩其進展尤為重要。
呂仁和教授臨床以傷寒四逆散為基礎方,加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枳殼配枳實相須為用,直通上下,雙調氣血,宣暢氣機,行氣消脹。與傷寒四逆散原方相合,加強原方調暢氣機、化解鬱滯、清解鬱熱之功。此舉兩個病例說明其具體應用方法。
1、隱匿性腎炎
馬某,男,28歲,長春市人。2008年4月29日初診,主訴:尿中潛血3年。2005年體檢時發現尿中潛血(BLD)3+,患者無不適感。後多次複查尿潛血波動在3+~4+之間,先後於多家醫院就診,曾服腎炎康復片、科素亞、百令膠囊等,效果不佳,紅細胞相位差回報:90%形態異常。就診時,症見面色稍暗,心煩急躁,偶有疲乏感,勞累後雙下肢輕度水腫,餘無明顯不適,納眠可,二便調,舌暗紅胖邊有齒痕、苔黃厚膩,脈滑數。查:尿BLD3+,鏡檢滿視野。辨證為風毒傷腎、溼阻中焦、氣機不暢。治法:祛風解毒,調暢氣機,活血利水。
處方:炒蒼白朮各6 g、黃柏10 g、薏苡仁30 g、牛膝20 g、柴胡10 g、赤白芍各10 g、枳殼6 g、生甘草10 g、豬苓30g、蛇舌草30 g、澤蘭20 g、丹蔘30g,水煎服,1劑/d。服14劑後二診:訴服藥後疲乏感明顯減輕,雙下肢水腫未再出現,仍有心煩急躁,餘無明顯不適,納眠佳,二便調,舌暗紅胖、苔薄黃膩,脈弦滑。尿BLD(2+),鏡檢:25~30/視野。治療宗4月29日方去澤蘭,加香附10g、烏藥10g,水煎服,1劑/d。服30付後三診:訴堅持服用上方,自覺狀態良好,未訴明顯不適。舌暗紅、苔薄黃,脈滑數。查:尿BLD(+),鏡檢:5~8/視野。處方宗4月29日方去澤蘭,加竹葉10g,水煎服,1劑/d,30付。後電話隨訪,間斷服用中藥,尿常規基本正常,病情平穩。
按:隱匿性腎炎多無明顯症狀,常於尿檢時發現異常而就診。中醫認為其證為本虛標實,多以氣虛或腎虛為本,呂仁和教授認為標在於風邪襲腎,損傷腎絡,治療上在補虛基礎上加用活血祛風藥。本例患者除風毒傷腎外,尚見溼邪阻滯中焦,故處方用藥在祛風解毒、活血利水的同時,還需疏調氣機,解除中焦鬱滯。
2、IgA腎病
李某,男,39歲,北京人。2009年4月10日初診,主訴:尿中出現潛血、蛋白12年。1997年因勞累後出現雙下肢水腫,至某中醫院就診,查尿常規:尿BLD(3+),尿蛋白(PRO)3+,血常規、肝腎功能正常。患者多處服藥未見好轉,2008年1月行腎穿刺病理活檢示:輕度系膜增生性IgA腎病。就診時,症見面色暗淡,疲乏無力,腰腿痠痛,口乾咽痛,心煩易怒,脘腹脹滿,納食差,時有噁心或嘔吐,雙下肢中度凹性水腫,平素怕冷,容易感冒,睡眠尚可,大便三日一行,質幹,小便量少,泡沫多,夜尿3~4次。舌暗紅、苔黃膩,脈沉弦細。查:尿常規:BLD(3+),PRO(3+);血常規:紅細胞(RBC)3.42×1012/L,血色素(HGB):91g/L;肝腎功能正常。辨證屬於氣血虧虛,中焦阻滯,風毒傷腎,經脈不暢。治以益氣補血、調暢氣機、祛風解毒、活血通絡。
處方:生黃芪30 g、當歸10 g、醋柴胡10 g、赤白芍各15 g、枳殼實各10 g、生甘草10 g、蘇梗10 g、香櫞10 g、佛手10g、丹蔘30 g、香附10 g、烏藥10 g、豬苓20 g、旋復花(包)10 g、代赭石(先下)10 g、熟大黃15 g、車前子(包)30g,14付,水煎服,1劑/d;潑尼鬆仍按原量服用。二診:訴自覺全身較前輕鬆,疲乏無力減輕,大便1~2次/d、不幹,腹滿減輕,納食轉佳,噁心嘔吐基本消失,下肢水腫減輕,時有頭暈頭脹,舌暗紅、苔薄黃,脈沉弦。複查BLD(2+),PRO(2+),RBC:3.58×1012/L,HGB:94g/L。處方:宗4月10日方去旋復花、代赭石、車前子,加天麻10 g、川芎15 g,14付,水煎服,1劑/d。
在監測尿蛋白無明顯增加情況下逐漸減少潑尼鬆用量。三診:訴脘腹脹滿消失,納食佳,大便通暢,雙下肢輕度水腫,偶有腰背疼痛,舌暗紅、苔薄黃,脈沉細。複查尿常規:BLD2+,PRO+,RBC3.82×1012/L,HGB:102g/L。患者中焦鬱滯情況好轉,處方轉為以調補肝腎、益氣養血、活血通絡為主。處方:狗脊10 g、川斷10 g、牛膝30 g、丹蔘30 g、天麻10 g、紅花10g、水紅花子10 g、桃仁10 g、川芎15 g、豬苓30 g、澤蘭30 g、香附10 g、烏藥10g,14付,水煎服,1劑/d。隨訪5月餘:仍堅持服用中藥,潑尼鬆已減至20 mg,隔日一次口服,尿蛋白轉陰,諸症平穩,整體情況良好。
按:IgA腎病屬於免疫複合物腎炎,屬於中醫“腎風”範疇,治療上不能單純補虛,常需針對病機屬於風熱、熱毒、氣滯還是風溼二選擇用藥。本患者就診時在氣血虧虛基礎上兼見氣機鬱滯,故前期治療以益氣補血、調暢氣機為主。待中焦阻滯緩解、三焦水道通暢則將治療重點轉為調補肝腎、益氣養血。根據病機逐步治療,故而效果較佳。
《素問・靈蘭祕典論》曰:“三焦者,Q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人體水液執行的通道,若肝鬱脾虛,氣機鬱滯,則中焦水道執行不暢,上不能濡養心肺,下不能滋涵腎水,久之三焦水液運化失司,發為諸病。故中焦在水液執行中起著重要作用。呂仁和教授在治療慢性腎炎時,對有肝鬱脾虛、氣機阻滯表現的患者加四逆散,以化解中焦鬱滯,調暢氣機,故獲良效。推而廣之,凡辨證屬肝鬱脾虛、中焦氣機阻滯的疾病,均可於處方中加用四逆散,以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疏通中焦水道,使上下得通,水液健運,諸症自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