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障屬於中醫學"虛勞"、"血證"、"血虛"、"虛損"等範疇。其病因病機,中醫學認為是在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倦過度、藥物毒邪等因素的作用下,傷及臟腑陰陽,尤其是肝脾腎及骨髓,因肝主藏血、脾乃後天氣血生化之源及主統血、腎主藏精生髓,血之化生、運輸儲藏均有賴於肝脾腎及骨髓的正常執行,若其失調,則導致臨床"虛勞血虛"之象。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 起始病因
(1)稟賦不足。先天乃與生俱來,稟受於父母,由於父母年老體弱多病,老年得子或母體妊娠失於調養、或毒邪內侵、損傷胎兒,導致小兒先天薄弱。精氣不充、臟腑虛衰、生機不旺、身形不健,而成虛勞;或後天失養,體質薄弱,或諸病失治,病久失養、或積勞內傷,形神過耗,漸至元氣虧損,精血虛少,臟腑機能衰退,氣血生化不足所致。
(2)六淫外襲。六淫之邪皆能引起本病,但以風熱、溼熱為多。風熱襲肺,延誤失治,肺津乾涸,母病及子,腎精虧耗;或熱邪內陷營血,邪熱煎熬,耗血傷精,導致本病。溼熱內蘊,困阻脾胃,運化失司,水谷不化,精血不充;肝膽溼熱,溼性粘滯,纏綿難愈,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熱邪不去,久則傷陰,肝腎同源,子病及母,肝腎俱虛,或為肝腎陰虛,或為腎陽虛衰,引發本病。
(3)外感多因寒邪和熱邪所致。寒主收斂凝滯,外感寒邪,凝滯血脈,血液瘀滯。熱為陽邪,熱盛煎熬津液,使血液粘稠,瘀滯不行。或因熱邪迫血妄行,血不循經,離經之血,是謂瘀血。內傷所致瘀血,病情複雜,因憂愁思慮,思則氣結,氣機不展,氣不行血,而致血瘀;或氣虛無力推動血脈執行,而致血瘀,正如《素問・經脈別論》說:"怯者則著而為病。"因氣不攝血,或因陰虛火旺,血不歸經,離經之血,成為瘀血。瘀血阻滯不去,由新血不生,而成本病。
(4)煩勞過度。思慮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房勞過度;生育不節,傷精耗血;脾虛氣血生化乏源,腎精虧損,無以主骨生髓化血,本病乃作。
(5)毒邪內侵。"不勝毒者",反予以"厚藥",如應用氯黴素、解熱鎮痛藥、抗癌藥物,或長期接觸放射性、化學有害物質如苯,毒邪內受,臟腑損傷,精血耗損而致本病。
2、繼發病因
久病正氣虧虛,氣血不足,臟腑功能低下,由虛而損,積損成勞。
二、病機
1、發病
本病原因諸多,或因稟賦不足,腎氣不足,腎主骨、生髓、藏精,精血同源,腎虛,腎不藏精,精不化血,血無所化生,而生虛勞諸症;或後天失養,飲食不節,房勞過度,積勞內傷,形神過耗,漸至元氣虧損,精血虛少,臟腑機能衰退,氣血生化不足而致氣血虧虛;外感六淫,傷及臟腑,臟腑機能失調,或氣血生化失司,或耗氣傷血,氣血虧虛,發為本病。
2、病位
氣血之虛,應責之於脾腎,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源;腎主藏精、生髓,髓為血海,腎精虛損,腎陽不足則不能溫養五臟,因之心虛不能主血,脾虛不能統血,肝虛不能藏血,肺虛衛外不固,因而虛損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脾主升清泌濁,水谷精微經脾臟升清上行經心變化而赤是謂血,脾臟受累,升清不能而發為血虛;肝腎同源,子病及母,肝腎俱虛,或為肝腎陰虛,或為腎陽虛衰,而引發本病,故本病主要涉及腎臟,波及肝脾。
3、病性
本病起病多緩慢,發病隱襲,多遷延日久,以正虛為主,或虛實錯雜,本虛標實之證。或腎陽虛衰,無以生髓養骨,不能溫煦形體,生化失常,精血生化無權,不能蒸騰氣化,而成虛勞;或腎陰虛,真陰不足,亢陽無所制,灼傷津液,血液生化乏源而出現虛勞血虛、陰虛內熱等表現;或陰陽俱損,氣血陰陽俱虛,導致氣滯、血虛、血瘀、痰火互動為病,傷正益甚,使腎臟更加虛弱;本病病程一般較緩,但亦有正虛衛外功能失司,感受外邪,病情突變,出現以溫熱、痰火、毒邪等標實表現者。
4、病勢
本病一般起病緩慢,因先天稟賦不足,煩勞過度,飲食不節,外感六淫,藥物或化學毒物損傷,導致脾腎受損,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脾為後天之源,升清泌濁,運化水谷精微,脾腎受損,致使腎不藏精、脾失運化,精血不能化生,發為本病。偏於腎陰虛,則水不涵木,肝腎同病,肝腎陰虛;腎陰日久不復,陰損及陽,腎陰陽兩虛;腎陽虛衰,病程日久,脾臟失於溫煦,脾陽不振,導致脾腎陽虛;病情較重者,真陰真陽耗損,可以出現陰陽離絕的危證,危及生命;或本有正虛,復感溫邪,邪毒充斥內外,營衛氣血同病,瘀熱內結,或逆傳心包,或深入骨髓,使髒氣衰敗而死。
5、病機轉化
本病由先天稟賦不足,煩勞引起者,以腎虛為主,或由感受六淫外邪,耗傷精血,日久傷腎,導致腎陰不足,陰損及陽,病程日久,致腎陰陽兩虛,脾失溫煦,可以出現脾腎兩虛之表現。本病病機轉化主要在於脾腎失調,陰陽盛衰以及正虛邪實之間的相互關係;陰損及陽者,一般腎陰不足,水不涵木,波及肝臟,肝腎陰虛,日久腎陽受損,脾失溫煦,導致脾腎陽虛;氣血虧虛日久,氣血執行遲滯,可以留滯為瘀,瘀血阻礙氣機,氣滯與血瘀互動為病;由於正氣虛弱,衛外不固,易於感受六淫邪毒,邪毒易於入裡,深入營血、骨髓,耗傷氣血,而出現邪實正衰之虛實夾雜之表現。本病一般先有陰虛表現,而後出現腎陰陽兩虛、腎陽虛、脾腎陽虛的表現為順證,亦有在病程之中感受溫熱邪毒,邪毒充斥內外,邪毒內陷,導致陰陽離絕,危及生命;或溫熱毒邪灼傷陰液,邪毒雖去,而陰液不復,出現陰精耗損之徵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