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鄧運宗

  惡性胸腔積液是惡性腫瘤胸膜轉移或原發於胸膜的惡性腫瘤所致,為惡性腫瘤常見併發症之一。據統計24%-50%的滲出性胸腔積液源於惡性病變,50%的癌症轉移患者最終發生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胸腔積液中佔前3位的分別為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惡性胸腔積液增長迅速,常伴有胸悶、氣急、心悸、不能平臥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患者呼吸迴圈功能障礙、低蛋白血癥、貧血、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迅速、有效地治療惡性胸腔積液是整個腫瘤多學科治療中的重要環節。

  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

  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應根據原發腫瘤部位、病理型別、胸腔積液量、胸腔積液增加的速度以及患者全身狀況選擇最佳方案。

  對惡性腫瘤診斷明確,伴有少量胸腔積液並且胸腔積液增長速度不快,臨床無明顯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可考慮先採用全身化療方法控制和減少胸腔積液;非小細胞肺癌和其他轉移性中等量以上的惡性胸腔積液,首先考慮胸腔置管引流術,徹底引流胸腔積液後,通過胸透和超聲來確定胸腔積液引流及肺復張情況,決定是否區域性治療。

  (1)胸腔穿刺術

  作為診斷和暫時緩解胸腔積液症狀的手段,適合於原發腫瘤尚未明確、胸腔積液檢測作為診斷手段或病情危重難於行置管引流患者。但多次穿刺可使胸腔積液纖維分隔並有胸壁種植及侵犯的危險,因此,對已確診的惡性胸腔積液應儘可能減少穿刺,以胸腔置管引流為宜。

  (2)胸腔內建管引流術

  適用於胸腔積液中等量以上患者。胸腔內建管引流應徹底放盡胸腔積液,使肺膨脹。對年齡70歲以上及體質較弱患者,引流速度及每日引流量應減少,防止縱隔擺動和復張性肺水腫的發生。置管排液的同時要鼓勵患者輕咳、改變體位以及經常擠壓引流管,儘可能使胸腔積液全部排出,一般控制在24~48內排盡胸腔積液,給予胸腔內藥物注射;注藥後立即關閉矽膠管,患者應作各種體位轉動,使藥物均勻分佈於整個胸腔。夾管24小時後再放管排液,如胸腔積液仍較多,可行再次腔內注藥治療,直至胸腔積液基本控制。

  胸腔內建管引流方式有多種:現臨床常用微創中心靜脈導管,但對於惡性胸腔積液黏稠度較高者,應採用內徑較大的矽膠管引流以防阻塞。

  (3)胸腔鏡引流術

  可在直視下取得病理診斷、抽吸液體、打斷粘連分隔,吸液較為徹底,並可在直視下注入藥物或噴入滑石粉以封閉胸腔。

  (4)胸腔內藥物注射

  當胸腔內液體基本排盡時,可進行胸腔內藥物注射治療,其目的是促使胸膜粘連或殺滅腫瘤細胞。目前臨床常用藥物種類有四環素、博來黴素、順鉑、香菇多糖、白介素-2、干擾素等;藥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胸腔鏡下噴入粉狀消毒滑石粉,能有效地控制惡性胸腔積液,有效率達96% 。

  (5)惡性胸腔積液的放療

  (6)胸膜部分切除術

  僅身體狀況良好、病灶侷限者適合,如侷限性惡性胸膜間皮瘤。惡性胸腔積液的預後較差,治療應全面考慮,既要兼顧區域性又要考慮到後續的全身和區域性治療。治療時應首先判斷胸腔積液是可治療的、還是姑息性的;對化療敏感者如小細胞肺癌、惡性淋巴瘤等應積極採取全身化療和放療,使胸腔積液吸收或完全消退;而其他型別的惡性胸腔積液以姑息性療法為主,術後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7)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近年來肺癌治療領域中最新的治療方法,對於靶向獲益人群如腺癌、非吸菸者的有效率較高,對於合併少量惡性胸腔積液者,已有研究顯示具有較好的效果。

  (8)體腔控制技術

  值得欣慰的是,學科的進步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逐漸發生轉變,體腔轉移癌不再被一概被認為是癌廣範轉移的表現,而是一種區域性癌轉移;對於經謹慎選擇的病人,積極、適宜地治療不但能控制病情進展,而且還有可能達到較好的臨床療效。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腫瘤二科鄧運宗主任提出並長期實施了中西醫結合“腫瘤體腔控制技術”,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他們把“腫瘤體腔控制技術”定義為:以高精度體腔持續迴圈熱灌注治療系統作為主要治療途徑,配合相關輔助治療設施與治療手段,將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特色治療措施有機融合,外科治療、放射治療、腔鏡技術、腔內免疫治療、微創介入治療與中西醫結合內科綜合治療實踐與方法相結合,形成以體腔內治療控制腫瘤侵犯區域和相關症狀,全身治療以提升功能狀態的腫瘤綜合治療模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