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質及熱量
1.1 對於糖尿病腎病病人蛋白質攝入量 人體對限制飲食中蛋白攝入的適應反應包括抑制必需氨基酸的氧化及減少餐後全身蛋白質的降解,Brodsky等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患者適當限制其飲食中蛋白攝入量時,並不比正常人群具有更高的營養不良的危險性,所以不必擔心限制飲食後會增加營養不良的發生率。
1.2 對於慢性透析病人蛋白攝入量 慢性透析病人營養不良發生率各家報道不同,Kopple報道:輕~中度為33%,重度為6%~8%。美國透析協會指出,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與透析充分性明顯相關。
因血透每次丟失氨基酸10~30g,腹透每天丟失氨基酸4~6g,故慢性血透患者的蛋白攝入量(DPI)為1.2g/(kg・d),慢性腹透患者的DPI為1.2~1.3g/(kg・d),其中50%的蛋白為生物高價蛋白;慢性血透、腹透病人的能量攝入為146.3kJ/kg(35kcal/kg)(<60歲)及125.4~146.3kJ/kg(30~35kcal/kg)(>60歲),當合並感染、創傷、燒傷時應更高,約為188.28kJ/kg(45kcal/kg)。
俞雨生研究發現氨基酸透析液治療後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水平明顯上升且病人的精神、飲食狀態比常規透析對照組要好。故可通過選擇氨基酸透析液及充分透析以減少蛋白丟失。一般而言,在總熱量中脂肪供熱約佔30%,蛋白質供熱在10%以下,其餘熱量將由碳水化合物氧化供給,而糖尿病腎病病人又要限制碳水化合物入量,所以只能在給足碳水化合物同時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2、密切監測病人依從性及各種營養指標
要從監測病人食物熱量及蛋白質入量來了解病人飲食順從性,熱量要靠準確記錄3日食譜來計算,而蛋白質攝入量要測定病人24h尿尿素氮含量,再根據公式算出,即:蛋白質入量=6.25×(24h尿尿素氮+0.031×體重)g/d,體重單位為kg。病人營養狀態主要依靠下列指標來判斷:人體測量,如體重指數、上臂肌圍及三頭肌部位皮褶厚度等;生化檢查,如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主觀綜合營養評估,根據病人飲食、症狀、體徵及功能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估[4]。
3、α-酮酸改善CKD患者營養狀況的機制
新增α-酮酸(酮-亮氨酸、酮-異亮氨酸、酮-苯丙氨酸及酮-纈氨酸)、α-羥酸(羥-蛋氨酸)及氨基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組氨酸及酪氨酸)的混合製劑DD開同。α-酮酸改善CKD患者營養狀的機制可能為:在體內利用尿素氮合成必需氨基酸,同時每片含鈣50mg,有利於糾正鈣磷代謝紊亂;增加腎小管對支鏈氨基酸和清蛋白的重吸收,提高血濃度。
開同除能提供腎功能不全病人常缺乏的10種氨基酸,保證病人營養外,與直接供給必需氨基酸比較,它還有如下優點:開同成分中的α-酮酸、α-羥酸食入體內後,在轉氨酶作用下能與氮結合生成相應氨基酸,故能減少體內尿素氮;不擴張腎小球入球小動脈,因而不會增加腎小球內“三高”;以鈣鹽形式存在,同時也補充了鈣,有利於改善高磷血癥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
4、飲食的注意事項
飲食中儘量食用含熱量高,而蛋白質相對低的食品,如土豆、白薯、山藥、南瓜等,另外要儘量限制主食中植物蛋白的攝入量,提高優質蛋白的比例,如雞蛋、牛奶、瘦肉等。無機鹽的供給要隨病情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出現水腫及高血壓時要適當限制食鹽攝入量,當血鉀升高,尿量減少(低於1000ml/d)時,要求適當限制食用含鉀高的食物;
如各種乾貨(紫菜、蘑菇、幹棗、百合等)、多種蔬菜(菜花、油菜等)、各種肉類、薯類、粗糧等。當血鉀降低或尿量增多時,就要相應補充鉀。在氮質血癥期就應給予低磷飲食,每日不超過600mg及低鎂飲食,每日攝入量約200mg為宜,同時應該補充鐵劑及維生素等。
5、小結
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體內毒性代謝產物的蓄積,而引起患者的厭食和消化功能障礙、大量蛋白尿、體內多種代謝過程失調、實施限制性低蛋白飲食及透析過程中的營養物質的丟失及透析不充分,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很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