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孫建濤

  1948年Holm首次報道了腎鈣乳的表現,1959 Howell將其命名為腎鈣乳,腎鈣乳分為兩種型別,囊腫型和積水型。囊腫型發生於腎盞憩室或腎囊腫內;積水型系鈣乳發生於積水的腎盞內,併合並腎結石,鈣乳存在於中、下組腎盞。腎盂腎盞憩室是腎實質內的囊性病變,通過一狹小的通道與收集系統相通鈣乳由無數微小結石懸浮物組成。

  顆粒大小不等,多數如米粒大小,絕大多數為光滑,呈棕色、褐色或黑色,質地堅硬。鈣乳顆粒數目不一,少者百餘粒,多者達2萬粒。化學成分主要為草酸鈣、碳酸鈣、磷酸鈣、羥磷灰石或這些化合物混合組成。腎鈣乳囊避活檢樣本為硬化纖維組織而非尿路上皮。故多認為積水型腎鈣乳的形成與炎症和梗阻有關。

  炎症和梗阻可使腎單位分泌和重吸收發生障礙,腎盞內長期瀦留的尿液逐漸濃縮,使含鈣、磷鹽晶體物質呈飽和狀態而沉澱下來,形成鈣乳顆粒。囊腫型腎鈣乳多位於腎盞憩室內,由於連線腎盞的峽部阻塞使尿液瀦留,從而使鈣乳形成。

  B超表現為腎盞周邊的囊腫內見強回聲,後伴聲尾或聲影,或者囊腫底部可見到泥沙樣結石構成的強回聲平面,後方可見淡聲影,當體位改變時,結石朝重力方向沉積、移動。

  X線徵象:

  1、立位片可顯示鈣乳平面,表現為盤狀或半圓形密度增高影(盤徵或半月徵)。

  2、仰臥攝片表現為團狀的顆粒性或不均勻性高密度影。邊緣較模糊(麻餅徵)。這些徵象的出現及是診斷腎鈣乳的可靠依據。其典型程度與鈣乳顆粒數量、大小、成分、腎積水程度、腎囊腫大小都有一定關係。

  CT平掃示腎內不均勻的圓形病灶大小1~2cm左右,當轉動體位時,鈣乳形成的半月形高密度影始終位於病灶最低處而與檢查床平行。CT還能充分顯示與腎鈣乳相關的解剖結構、病理形態,即腎積水、變薄的腎實質等。在一個CT層面有時可見兩條鈣乳影顯示。這是由於鈣乳可分別在腎內不同解剖位置聚集,多數情況是沉積在鄰近的腎盞內,而被一個掃描層面捕獲所致。

  腎鈣乳常常被誤診為腎結石、高密度腎囊腫、結核等,原因主要是:

  1、腎鈣乳的臨床表現和體徵與尿路結石相似。

  2、臨床醫生對其發病原因、I臨床表現、影像學診斷等認識不足。

  3、常規X線及CT檢查,鈣乳隨體位變動而產生不同的特徵。

  4、鈣乳可透光或部分透光。

  對無症狀、病灶<25 mm者,或併發有糖尿病、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可隨訪觀察,不急於手術。對有症狀、病灶>25mm者,應及早手術治療。病灶較大會壓迫腎盞及腎實質,影響腎功能,囊腔易發生感染致膿腎等。IVU示造影劑不進入鈣乳內,提示鈣乳腔與腎集合系統不相通,沒有自愈的可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