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無一致公認有效的預防腸粘連腸梗阻的有效方法。經臨床經驗證實,可供選擇的幾種方法中,一類是減輕腸粘連發生的範圍與程度,二是承認粘連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但可讓其形成有序,不成銳角的粘連,從而避免腸粘連的發生。
減輕腸粘連的範圍與程度,防止腸梗阻發生
1、腹腔沖洗:
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大量反覆多次的腹腔沖洗是迄今為止惟一有效的減輕腹腔粘連範圍與程度的方法。沖洗量少則60mL/kg,多則達300mL/kg。通過沖洗,明顯減少了腹腔內殘存的異物、破碎壞死的組織、細菌與細菌產物、膿液與纖維斑片(塊),減少了這些物質刺激腹膜形成的纖維組織增生。通過對二次手術病人的觀察,我們發現腹腔沖洗可有效減輕腹腔粘連的程度與範圍。前次手術沖洗量大的,再次剖腹進腹後會發現,腸管僅有“薄如蟬翼”、柔如細絲的一層雪白的纖維膜。
2、藥物預防:
通過對多次手術後病人的大量觀察,我們發現,迄今為止,尚未找到一種可以有效減少腹腔粘連的藥物。國內有些文獻宣稱有可以減少腹腔粘連的藥物,且有動物實驗證實。但缺乏多中心大宗前瞻、隨機、雙盲的臨床試驗研究,多為單中心經驗性介紹。實際工作中,進行臨床試驗確實存在困難。一是缺乏對腹腔粘連的定量描述,二是多數病人沒有再次手術的機會觀察腹腔粘連的情況,三是需要長期隨訪,四是腸粘連腸梗阻的發生是多因素的,如進食方式就可導致腸梗阻的發生,更不用說進食的食物種類了。在腸粘連腸梗阻術後發生腸瘻的病人行再次手術時,我們發現既往手術中添加了某種防粘連的藥物,反而使有些病人較同類手術的粘連更加嚴重,腹腔內遍佈瘢痕性粘連,粘連分離異常困難。
預防術後腸粘連腸梗阻的一些經驗性手段
1、一般原則
減少不必要的分離,針對腸瘻、粘連索帶、區域性粘連引起的腸梗阻,術前明確病變遠近端的腸管通暢,在將瘻切除重建消化道、鬆解索帶與區域性粘連後,不需要進行廣泛的分離。否則將引起更廣泛的腸粘連,也為下次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埋下伏筆。
壞死組織的清創適可而止。否則,清創所留下的創面將是粘連形成的基礎。清創後創面滲出的血液也是引起粘連形成的物質。但對遊離在腹腔內的壞死、破碎組織則要儘可能消除。清除的最好辦法就是使用生理鹽水進行腹腔沖洗。
儘量使用可吸收縫線完成結紮、縫合,使用吻合器、縫合器完成消化道的重建。避免大量使用絲線所形成的絲線肉芽腫與粘連。術中操作時,輕柔地對待組織,避免反覆揉搓擠壓。避免長時間阻斷腸管的血供,減少腸缺血的時間,減輕腸壁的炎症水腫。
2、避免不必要的空腸與迴腸造口
標準的空腸造口要求進行荷包包埋、隧道包埋與腹壁吊置。如與腹壁吊置不當,可導致空腸吊置成銳角形成機械梗阻。嚴格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粘連性腸梗阻,即人工縫合造成腹壁與空腸造口間的粘連,稍有不當即可引起梗阻。空腸造口一般選擇在空腸屈氏韌帶以下約15cm處,可避免空腸造口的吊置成角。
3、儘量不做捷徑手術
捷徑手術即短路手術,是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傳統方法之一。它是腸粘連腸梗阻部位無法分離時的權宜之計。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術後腸梗阻仍會反覆發作。由於區域性形成一個小迴圈,以後梗阻部位再通時,反而使腹脹加劇,更易發生腸梗阻。通過對接受捷徑手術病人再手術時發現,短路的腸管因無有效的腔內營養,腸管多萎縮、腸壁菲薄,手術分離時原曠置腸管極易破損,破損後不易修補。曠置腸管腸腔於無正常腸液經過,缺乏抑制細菌增殖的因素,腸腔內細菌會過度增殖,加之腸黏膜萎縮,極易發生腸道細菌或毒素易位,引起寒顫發熱。因此,對無法分離的粘連性腸梗阻,特別是炎性因素為主的腸梗阻,施行一個短路手術,還不如不做任何操作。其實粘連性腸梗阻大多可緩解。當然,作為一種姑息治療手段,跨過癌性梗阻的短路手術,仍可施行。
4、腹腔內避免使用引起粘連的人工補片
近年來,隨著各種人工補片的使用,因補片使用不當所致的腸粘連腸梗阻時有發生,嚴重的還可導致腸瘻的發生。針對腹腔缺損,使用補片進行修補的方法有覆蓋式(onlay)、填充式( inlay)和內襯式(underlay) 。最易發生粘連的是內襯式,由於補片直接與腹腔接觸,極易發生腸粘連。
明確可以引起腸粘連的補片有聚丙烯網片與滌綸布。這類材料可磨損腸壁,刺激肉芽增生,可有利於腹腔開放病人的臨時腹腔關閉及創面的植皮,但不利於腹壁的永久重建。不斷的磨損與肉芽增殖將可引起網片下與網片周邊的廣泛腸粘連。肉芽還可生長於補片的網眼內,使網片極難去除。網片攣縮變形後就可引起腸梗阻。長時間的磨損還可引起腸管破裂導致腸瘻的發生。
已證實的可減少腹腔粘連的補片是聚四氟乙烯。但其抗張強度較差,故有將聚丙烯網片與聚四氟乙烯貼上在一起的製品,充分發揮聚丙烯的抗張能力與聚四氟乙烯的抗粘連能力,但聚四氟乙烯面必須放在腹腔內臟面,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較為理想的腹壁修補方法是使用覆蓋式修補,在裡層有一層腹膜組織或疝囊組織,其外再加上聚丙烯網片修補。如能通過腹直肌鞘分離技術在腹膜組織前加一層腹直肌組織再加聚丙烯網片加固則更佳。
5、防止腸粘連腸梗阻發生的非手術方法
改變生活方式是防止粘連性腸梗阻頻繁發生的重要手段。這是常為臨床醫生與病人同時忽略的問題。手術不是解決疾病的惟一方法。如病人不改變生活方式,“大吃大喝”,即使施行了腸排列術,病人仍會有腸梗阻的發生。
正確的飲食方式應是少量多次攝入,即所謂“少食多餐”。避免腸內容物在瞬間增多,使粘連腸管下墜成角。頻繁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病人,不宜進食食糜成團的食物。一是儘量少進食不溶性膳食纖維,如韭菜、竹筍或筍乾等,即民間所謂的粗纖維;二是少進食含鞣酸的食物,如柿、山楂與棗。這些食物內的鞣酸會使蛋白質變形並與之形成團快,進入腸腔後不易為消化液與小腸的機械運動所粉碎,在腸管粘連吊置成角處形成梗阻。
解決粘連性腸梗阻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除了採用上述各種方法減輕粘連發生外,最好的辦法就是總結每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規律。避免進食引起粘連性腸梗阻的方式與食物,比再次手術還重要。只有在反覆注意生活方式後仍頻繁發生粘連性腸梗阻者,才考慮行腸排列術。腸排列術後仍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粘連性腸梗阻發生後,如果能有較長時間的無症狀“安靜期”,腸壁較少發生炎症水腫,粘連會逐漸由瘢痕性粘連向膜性粘連演化,腸梗阻發生率也會變小。中醫所謂剖腹術後元氣大傷,需要多年才能積聚元氣,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強調了安靜調養,等待粘連鬆解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