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有兩個含義,一是出現臨床症狀前診斷,二是出現臨床症狀後的診斷。
出現臨床症狀前診斷股骨頭壞死,需要依賴大眾相關醫學常識的普及,以及各臨床學科醫生對骨壞死認識水平的提高與密切配合,才能做到對於有發生骨壞死可能的高危人群進行檢查,從而發現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早期(亞臨床期)股骨頭壞死。目前最有價值的檢查手段是磁共振成像(MRI)檢查,MRI對骨壞死的診斷準確率可達99%。對於出現臨床症狀後的診斷,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患者由於種種原因,長期自認為是扭傷、或被誤認為是“風溼”或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延誤診斷意味著失去早期治療機會,後果十分嚴重。下面著重談談出現臨床症狀後如何及時診斷股骨頭壞死。
1、瞭解有無激素治療史或酗酒史: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最主要的發病原因是激素(強的鬆、甲強龍、地塞米松等)使用史與長期酗酒。因此對於髖關節既往無外傷或疾病史的中青年人群,如突然感覺髖部或膝部疼痛,或伴有髖關節的活動受限,應及時到關節專科向專家諮詢,醫生會詳細詢問既往有無激素使用史或酗酒史等,有時患者並不能確認以往使用的藥物中有無激素,此時醫生需要通過對病史的瞭解以及用藥後的反應,如有無服藥後明顯肥胖、食慾增加等,推測是否服用激素治療。通常紅斑狼瘡、腎炎、哮喘、面板病、器官移植術後、病毒性腦炎、昏迷病人、過敏性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等,多數需要長期大劑量激素治療。對於平時喜好飲酒者,患者應如實告訴醫生具體飲酒情況,協助醫生診斷,酒精性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通常是平均每天飲用250克左右高度白酒、持續10年以上者,當然引起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原因還有很多,如減壓病、某些血液病、胰腺炎、妊娠等,另外還有少數患者找不到原因,稱之為特發性股骨頭壞死。
2、臨床症狀與體徵:髖部疼痛向腹股溝區或臀後側、外側或膝內側放射,髖關節僵硬、無力、活動受限,抬腿不靈活,盤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難,跛行等。檢查病人時,可發現患側大腿肌肉萎縮,髖關節內外旋與外展有不同程度的受限等。
3、影像學檢查:一般情況下,通過拍攝清晰的雙髖正蛙位X片,多數患者是可以獲得初步診斷的,但要進一步瞭解細節、制定治療方案,還必須作MRI與CT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