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是個特殊的高危醫療群體,因為一般的疾病不管是家屬還是醫生都想等到患兒年齡稍大點再就診或治療,而住院接受治療甚至手術的都是一些比較急重危的病例。而事實上確實也是新生兒手術風險較大,麻醉師一聽說有新生兒手術就能感受到那種不情願和無奈,我們醫生一面對新生兒也會把心提到嗓子眼,但是即使風險大,我們也得去面對。
新生兒尤其早產兒本身呼吸和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表面積與體重的比例較大,皮下脂肪少、體內能量儲備少,對血糖調節能力差;面板蒸發的不顯性失水增加,腎小球率過濾低,尿液濃縮能力不足,碳酸氫鈉、葡萄糖、電解質等排出閾值低;麻醉抑制、手術應激、身體裸漏露於周圍的空氣中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患兒術後各種併發症包括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體溫過低、低血糖、水電解質紊亂、低氧血癥、呼吸暫停等。另外新生兒期可發生各個系統外科疾患,其中以先天性畸形佔首位,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各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機體處於不穩定狀態,調節功能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均差,不少外科疾患直接影響患兒生命或生長髮育,必須在此期間施行手術治療。由於術前病情多較嚴重、變化快以及術前各項檢查困難,手術風險極大,雖然經過積極的術前準備,但是往往不能等到生命體徵完全平穩後再手術。再加上麻醉、手術、術中失液、失血等打擊,因此術後併發症多而且嚴重。
新生兒的定義嚴格的說是出生後28天之內的小嬰兒,但是新生兒外科的診治範圍遠遠超過這個年齡範圍。小兒的疾病基本分為四大塊,分別為畸形、感染、腫瘤、創傷,畸形是新生兒外科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畸形都需要在新生兒時期即28天內給予治療,比如多指(趾)或並指(趾)畸形,先天性尿道下裂,先天性巨結腸等;有些疾病發現較晚,諸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典型症狀是在生後4周左右才會明顯表現出來,而腫瘤的發現一般更晚,所以只要不影響患兒生長髮育,我們建議3至6月後再考慮手術,因為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抵抗力有所增加,對麻醉和手術的耐受程度會增強;而對於有些畸形和感染當然是及時治療甚至手術,比如先天性肛門閉鎖,環狀胰腺,腸旋轉不良,腸穿孔,幽門狹窄和壞死性筋膜炎、膿腫等;對於創傷矯形這一塊,我們建議及早治療,手術一般較推後,比如先天性肌性斜頸,先是給予手法按摩,姿勢矯正,然後6月或1歲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